近来,口碑上佳的印度电影有不少
从
《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
到《小萝莉的猴神大叔》
都是叫好又叫座
今天给大家推荐这部豆瓣8.2分的印度电影
《起跑线》
这些在中国大火的印度电影都有一个共通点:
在娱乐中探讨社会问题。
《三傻》里调侃了古板、僵硬的教育理念
《我的个神啊》中讽刺了宗教派别的隔阂和愚昧
《摔跤吧!爸爸》则批判了重男轻女的传统。
现在,又有一部具备这样特质的印度神作诞生了
片名叫做 Hindi Medium
我国将它译作了《起跑线》
这个译名可谓是相当传神
这是一部幽默讽刺剧
在搞笑中让人们去思考现实
我们有一句著名的口号,叫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有趣的是,看来很多印度人也认同这个观点
换言之,中国人认为,教育可以决定人的命运
印度虽然是与中国文化迥异的国家
但也认同这个观点
《起跑线》讲述的就是
一对中产阶级的印度夫妇拉吉和米图
为了让女儿皮雅接受好的教育
费尽心思让她进入名校的故事
拉吉(影片中的男主人)是月光集市一家高档服装店的老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妻子米图娘家家境优渥,
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印度,会讲英语,受高等教育,就算是体面的上等人了。可是偏偏拉吉是裁缝出生,连单词都拼不出几个。即使现在住着豪宅,雇着女佣,在别人眼里也是上不了台面的暴发户。
米图为此耿耿于怀,
她的同学各个在社会上有头有脸,就她是土财主家的老婆。米图也知道拉吉是个好丈夫,就是”败“在他出身不好。
所以她把希望都寄托在女儿皮雅身上 ,
对孩子的教育倾注了全部。
在印度,
公立学校教育水平低、硬件设施差。但凡有点条件的家庭,都想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
米图想让孩子上排名第一的德利文法学校,
可他们不住在学校的片区,所以第一件事就是买学区房。拉吉不同意,米图告诉他:
剧中,妻子米图和一帮中上产太太们在一起,大家的聊天,让她很受刺激。
我们送他们到德里的顶尖学校
那样他们长大后就能有所作为
构建他们的未来
搬入富人区之后,
不管米图怎么努力,邻居们还是不让自己的孩子和皮雅玩。
于是,拉吉和米图义无反顾地加入到了抢夺起跑线的行列中,在期间,他们遇到了不计其数和他们一样的父母,为了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可谓是不辞辛劳。
拉吉第一次为女儿报名时,缺乏经验,结果排在了很后面,因为很多家长都提早排队,有的甚至凌晨12点就来了,为了确保位置不被抢走,甚至就地睡觉,用矿泉水瓶子接小便,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然而,吃了这么多苦头,往往还是无功而返。
好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须住在学区房,孩子的父母还要接受各种考核,除了学历、职业等硬性指标,父母的谈吐思维、衣着品味等等也要纳入考量,考核由笔试和面试两关组成,非常严苛,因此,父母觉得自己也要接受训练:
如果你们不接受训练
那皮雅就不能进好的幼儿园和学校了
如果她进不了顶尖的学校
那她就进不了我国任何一家好的大学
如果她的履历表上填的不是好的大学
那她就不可能进跨国公司上班
于是,来自中产阶层的拉吉夫妇,花重金搬进了学区房,并开始了一系列假装上流人士的行为,洋相百出。
拉吉英语说得不好,米图则在衣着搭配上,被嘲笑太土;两人出席上等社会派对时,和四周的“假斯文”格格不入......
一番烧钱又费力的奔波后,拉吉的女儿皮雅还是被学校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学校不想录用店铺老板的孩子”(拉吉是一家服装店老板)。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学校还说,孩子的智商够格,问题出在拉吉夫妇身上,这夫妻俩的智商不够,说明孩子的未来智商发展前景堪忧,这也是拒绝的一个理由。
就这样,打入上流社会,给孩子争取名额的道路,就被堵死了。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印度,政府还是要提倡所谓“教育公平”的。
印度政府规定包括名校在内的每所学校,必须有25%的入学配额,留给贫困学生。
于是,拉吉夫妇又想出一招,搬到贫民区,开始了扮穷生涯,为女儿争取宝贵的入学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