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下五千年故事
最大的史记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里的故事,你我共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他潜伏台湾42年,70岁回乡,发现妻子带着儿 ... ·  4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康熙的21位公主,谁的结局最好? ·  1 周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中国历史的10大至暗时刻,白骨露于野,千里无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下五千年故事

韩非子冷酷的东方帝王术~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2-21 08:19

正文


上次咱们讲到李斯害死自己的老同学韩非子,对于韩非子之死,司马迁在《史记》中表达了极大的同情和惋惜,他讲:

 

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史记》


《说shuì 难》,说服之难,不是睡觉难啊,失眠,不是那个。这篇《说难》是《韩非子》里的名篇,专门讲向君主游说、讲谏、进言之难。你再怎样赤胆忠心,再怎样能说会道,也很难说到君主心里去,很难应他的心,而且一不小心,就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史记》里原文引用了这篇文章,一字不落,看得出来,司马迁对这篇文章,那是太看重了。为什么看重呢?因为,司马迁对这个说难感同身受啊,他就是因为替朋友说情,惹怒了汉武帝,被施了宫刑的,给阉了。这一段,将来咱讲汉武帝时还会细说啊,就这个事,用《说难》里的一个说法就是,君主有逆鳞。


什么叫逆鳞呢?是这样的,传说咱们世上真有龙,而且跟牛啊、马啊,差不多,也能被驯化,人可以驾驭,可以骑在上面,就跟骑驴似的,想往哪飞,就往哪飞。《阿凡达》里好像就有这么一段啊,就是它那里西方人想象的龙,跟咱们文化的龙还不一样,不过,骑在上面的感觉应当都差不多,很HAPPY,它也很听话。可是,这龙身上有个地方千万不能摸、不能碰,就是在他的脖子下面,那有块逆鳞。鱼鳞咱们都见过,都是从上往下,顺溜的。逆鳞呢,是反着的,有一尺来长,你骑着这个龙,本来它很听话,可是你不小心碰上这块逆鳞,龙立即就会暴怒,把你吃了。君主就跟这龙是一样的,有逆鳞。


这篇文章中还有几则小故事,都很经典:


头一个讲:有个财主,下大雨把他家的墙给冲坏了,倒了一块,出来一块大口子。财主家的儿子就说了:爹啊,咱得赶紧把这段墙修好喽,要不然准得招贼进来,偷咱东西。


他家的邻居也来提醒:老东家啊,您得抓紧修墙啊,可别让贼进来。


财主呢,不着急:啊,过两天再说吧。


结果当天晚上,真就被偷了。


呀呵,真进贼了,你看,我家这孩子太聪明了,有预见能力,看问题看得准。财主把他儿子好一顿夸。


夸完了,就开始想:谁偷的呢?准是那个邻居,他早就盯上了,还假意来提醒我修墙,就是为了放烟草,迷惑我,他好摆脱嫌疑。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同样的意见,经由不同的人提出来,给君主的印象可能是截然相反的。



另外,同一个人,同样的意见或表现,在不同的时间给君主的印象也可能是截然相反的。第二个故事讲的就是这么个例子,而且这是中国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断背山”的故事,现在一说断背山,大家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在李安这部电影出来之前,这种情况啊,在中国文化里有个说法,叫“分桃断袖”,或者叫“龙阳之癖”。分桃是一个故事、断袖是一个故事、龙阳是一个故事,三个故事,三对好基友。


《说难》里讲的就是这个“分桃”的故事。主人公是春秋时期的卫灵公和他的男宠弥子瑕。卫灵公把弥子瑕养在宫里,极尽宠爱。


有一天夜里,弥子瑕老家跑来一个人:哎呀,弥子瑕啊,你快回家吧,你老娘病得快不行了。


弥子瑕一下子就慌神了,立即招呼卫灵公的车夫:快,快送我回家。啊,那个,我已经跟国君汇报了,他让我找你的。


然后,弥子瑕就坐着卫灵公的车,夜出宫门,回了家。

    

可实际上,他根本没来得及找卫灵公,他这是“矫jiǎo诏”,假传圣旨,在当时这是重罪,要被施以刖[yuè]刑,就是得剁脚。


可是,卫灵公知道这个情况之后,非但没有怪罪弥子瑕,反而大加赞扬:弥子瑕真是个大孝子啊,为了着急看母亲照顾母亲,连被剁脚,都不怕。


还有一次,卫灵公和弥子瑕一起在果园里游玩,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咬了两口,感觉很甜、很好吃,随手就给了卫灵公:大王,您也尝尝吧,可甜了。卫灵公接过来就咽嘴里,三两口就把这多半个桃子给吃了:啊,好吃、好吧。这就是“分桃”,这实在是恋人之间一个很典型的亲昵的举动。


不过,放在君臣之间,那可就是大不敬了。你拿个桃,啃两口,再给你领导吃,你试试。还不得给你两大嘴巴啊。可是,当时的卫灵公对弥子瑕满满都是爱啊,心里想的都是:弥子瑕是真爱我啊,觉得桃子好吃,自己舍不得都吃上,还分一半给我吃。


然而,所有的爱情都抵不过时光。岁月是把杀猪刀嘛,几年后,弥子瑕年老色衰,啊,也不见得就多老啊,也许就是审美疲劳。哈,这个审美疲劳有意思,我看冯小刚电影《手机》就记住两段,一个是葛优说的:做人要厚道。还有就是张国立说跟他老婆,患难夫妻,感情深厚,就是有些审美疲劳。


总之吧,卫灵公后来越来越看不上弥子瑕了,甚至厌恶了。有时翻起旧帐来,气不打一处来:当年这小子竟敢矫诏坐我的车,还把吃剩下的桃给我吃,太可恶了!早该杀了他。


你看,这就是,同一个人,同样的表现,在不同的时间收到的君主的反应有多么不同。



下面,咱是接着讲《说难》里的第三个故事呢?还是接着把分桃、断袖、龙阳这三个断背山的故事讲完呢?这样啊,断袖是西汉时的故事,咱以后肯定会讲到。龙阳这个,是先秦的,也挺有哲理的,大致讲一下啊。


龙阳,算是个人名,龙阳君,跟孟尝君之类的一样,是个封号。他也是个绝色男宠,谁宠他呢?魏安釐王。就是信陵君辅佐的那个魏王。


有一次,魏王和龙阳君一起坐在船上钓鱼。钓了十几条鱼了,魏王就发现龙阳君开始掉泪。魏王就问了:宝贝啊,你是啥了,哪不舒服吗?


龙阳君哭着讲:大王啊,我没什么不舒服,我就是忽然悟出一个道理来,伤感了。


(魏王问:)什么道理啊?


(龙阳君答:)大王啊,是这样的。我刚钓上头一条鱼的时候,老开心了,老稀罕这鱼了。过了一会儿呢,我又钓上一条鱼,这条鱼比刚才那条大多了,我更开心了,对刚才那条鱼就没感觉了。然后,我又钓上第三鱼,这条鱼还要大,红鳞,漂亮,太喜欢了。前面那两条鱼,就感觉没劲了。我就想到,如今天下的美人有的是,都恨不得来服侍您,哪天您遇到一个更漂亮的,不也对我就没感觉了吗。所以,我就伤感了。


魏王一把搂住龙阳君:宝贝,不要傻话了。贾宝玉不是说过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我只要你一个。我马上就下令全国,谁要敢跟我提“美人”二字,杀无赦。

    

基友的极品啊,据说这位龙阳君还是个大剑客,这方面怎么还是这样的,理解不了。


好了,咱接着说《说难》。《说难》里最后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说,郑国的国君郑武公想攻打胡人,也是春秋时期的事,郑武公,有一天,他把大臣们召集在一起:各位爱卿,最近我想发动次战争,打点地盘,你们看,咱打谁好呢?


有个大臣叫关其思,他也算是郑武公的近臣,知道郑武公就是想打胡人嘛,赶紧就迎合:主公啊,为臣认为看打胡人最合适了。


他这话音未落,郑武公勃然大怒,(一拍桌子):放屁,胡人跟咱这么好的关系,怎么能打胡人呢,打谁也不能打胡人啊,你小子竟敢打这种主意,这是挑拨离间啊,来人,拉出去,砍了。


然后,就把这个关其思给砍了。


很快的,这个事就传到胡人首领的耳朵里了,哎,真没想到这郑武公这么仗义啊,够意思,咱以后对人家郑国也得好一点。非常感激,对郑国呢,也就不加防备了。


结果怎么着?郑国突然出兵,打了胡人一个措手不及,大胜,一下子就占了胡人大片领土。


您听明白了吗?郑武公这是玩了一个苦肉计,那个进言的关其思,就被作为一颗棋子,给牺牲掉了。


这个故事里的道理,唉,真是让人无语。


所谓,伴君如伴虎。你真不能高估自己在国君心中的分量,或者也不能高估自己在其他人心中的分量。《周易》里就有一句话叫:

易其心,而后语。--《周易》


易其心,就是交心,你得真正了解对方的心思,才能给对方出主意、提建议。


《周易》里那段原话是:

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周易》


做到这三条,才能保全自身。这段话,整个的意思,我在我的《简易经》里面有解读的,哈,做个广告啊,大家可以去当当网上买。


这就是一个保身的问题。咱们讲过,保身是儒家道家都强调的问题,可是,历史和现实中,太多人都缺乏这种意识。以后,我们还会讲到很多类似的倒霉蛋,包括前面讲燕昭王时也讲过一个这样的倒霉蛋,出像关其思这样,被主子给当作棋子牺牲掉。


而这,也正是韩非子冷酷的东方帝王术的一个缩影。



韩非子的思想,给人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冷酷,冰冷残酷。读他,不像读孔子的《论语》,能体会到一种人性的温暖,温良恭俭让啊,忠恕啊,这都是人性善的那一面。韩非子更多是讲,人性恶的那一面,弱肉强食,你死我活。


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是他在《备内》篇--防备内部人的这篇文章中讲: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韩非子*备内》


君主最大的危险在于,信任别人。你信任谁,就会受制于谁。老婆孩子都不能信任。


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韩非子*备内》


两口子,本来也没什么血缘关系,有感情就亲密,没感情就疏远,就是陌路。


丈夫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韩非子*备内》


君主,作为男人,他五十岁了,还是好色不减的。王后呢,女人过了三十就走下坡路了,就可能色衰而爱驰。


这时,对于这个王后来讲,就会面临一个生死危机。为什么?


因为,君主可能喜欢上别的女人,更年轻貌美的,然后把新人立为王后。她这个王后就得被废掉。而且呢,更要命的是:


其母好者,其子抱。--《韩非子*备内》


这都是一夫多妻时的说法啊,男人喜欢哪个小老婆,那个小老婆生的孩子就会被喜欢,没事就抱抱。王后一旦被废,王后的儿子,本来是嫡子、太子的,也可能被废。以后就没了接班继位的机会了。从而,彻底败给那对新的母子。未来,因为曾是竞争者嘛,就可能有杀身之祸。


所以呢,怎么着?所以, 王后和他儿子,也就是太子,都会盼着君主早死。一旦君主死了,太子继位,这娘俩才算安稳了,才没有了危机。


所以,人主不可以不加心于利己死者。--《韩非子*备内》


君主一定要留心“利己死者”,就是要看看,如果自己死了,对谁有利,就要提防这个人。


所谓,


备其所憎,祸在所爱。--《韩非子*备内》


人们都花心思防备自己憎恨的人、敌对的人,可真正的祸患,往往是自己喜爱的人给造成的,是你喜欢的人害了你。


你看,是不是赤裸裸、血淋淋?夫妻之情、骨肉亲情,这都是人心里最柔弱的地方,最嫩的、最敏感的肉,韩非子照样不放过,在这上面动刀子,动他思想的手术刀。


他是夸大其辞、耸人听闻吗?不是,他讲的就是真事啊,这就是人性。



海尔张瑞敏被马云称为真正的中国管理大师,他就有个说法,说管理啊,兜兜转转,最终还是“人性”二字。从这一点来讲,《韩非子》绝对是一部伟大的管理思想著作,他对人性的思考是最深刻的。而且,可贵的是,他是用很多生动的故事来表达思想的。


不怕您笑话啊,我读《韩非子》最早读的版本,是个漫画本,就是蔡志忠先生的那套中国古籍经典漫画。当时,看这套漫画,也是好多本,老子、孔子、庄子的,十多种,印象最深的就是《韩非子》这一本。因为,韩非子的故事最多,他就是个故事大王。比如,自相矛盾啊,滥竽充数啊,守株待兔啊,扁鹊见蔡桓公啊,好多好多,都是出自这本书。


《资治通鉴》里收录的挺多的故事,好多出处也是在《韩非子》。比如前面过讲的靖郭君“海大鱼”的故事,韩昭侯杀典冠的故事,等等的。三家灭智伯的故事,他也提到了,而且,他有精彩的评论,他说智伯的教训在于:


祸莫大于不知足。--《老子》


这是老子的话。人生的祸患啊,最大的就是不知足。韩非子对老子的研究那太深厚了。他虽然是法家的代表,可他的理论基础则是道家的,是老子、黄老。

《黄帝四经》开篇第一句就是三个字:


道生法。--《黄帝四经》


这三字讲明了道家与法家的关系,法家是从道家生出来的。《史记》也是把老庄申韩列在一篇传里,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子是一个系统的。所以,韩非子批儒家、批墨家,唯独不批道家。他批儒、批墨,有句名言: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墨家这一派,前面咱也讲过,它发展到后期就成了一个侠义之士的群体吧,武侠小说里,这一帮、那一派的,体现的就是墨家的一个传统,其实说白了就是“黑社会”。它是一种与君权政府对峙的民间力量,也就是“以武犯禁”,这与韩非的法治思想是相悖的。


儒家呢,是玩文的,他有一大套德治的思想,也包括限制君权的思想,这套思想总想凌驾到法治思想之上,而且,很多形式化、理想化的东西。这些都是被韩非子讨厌的。


可是,后世,儒家占主流,执政的大臣们都是读儒家的经书长大的,所以,他们对韩非子就比较抵触。而且,韩非子把君臣之间的关系描述的太紧张了。他讲:


黄帝有言:上下一日百战。--《韩非子*扬权》


臣之所不弑其君者,党与不具也。--《韩非子*扬权》


上下一日百战。君主与大臣之间,每天都经历无数次无形的交锋,大臣之所以没有弑杀君主,只是因为他的党羽没具备,没条件。只要条件成熟,他肯定杀了君主自己干。


这可不是耸人听闻,不是凭空说的。韩非子指出:


周宣王以来,亡国数十,其臣弑其君而取国者众矣。--《韩非子*说疑》


从西周早期以来,灭亡的诸侯国有数十上百个了,其中,诸侯国君被手下大臣杀的,这情况太多了。


你说,皇帝要整天看这样的理论,大臣们还怎么活啊,是吧。所以,《韩非子》在后世流传中,一直不被主流的大臣和知识分子们欢迎。


不欢迎,可是也绕不过去,不能无视他,特别是他讲的法、术、势,可以说是东主帝王术的三大要素。做君主、帝王,或者权臣、领导者的,哪个也得用这三样东西,才能玩得转,无非也就程度不同。



法是什么?韩非子讲:


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韩非子*定法》


简单讲就是,法是要明确写在纸上的,是臣民们都要知道的,要遵守的,是国家各方面管理的明确依据。“此臣之所师”,这是大臣们尤其要掌握的。


术是什么呢?韩非子讲:


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韩非子*定法》


术,就是怎样选任官员,怎样推进工作,怎样控制权力,等等的手段和技巧,这不是写在纸上的,是要灵活掌握的。“此人主之所以执也”,这是君主要掌握的。


势是什么呢?韩非子讲:


势者,名一而变无数者也。--《韩非子*难势》


势这是中华文化的大概念,在各种情景中都很讲究势。官场上,看谁的权势大;战场上,看谁的阵势强;市场上,看谁的形势好。下棋的,讲究“弃子取势”;看风水的,讲究“山形水势”;写字的,有句话叫,“笔锋回日月,字势动乾坤”。都是讲势,而变化无穷,也就是“名一而变无数者也”。用《孙子兵法》中的话讲,就是: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孙子兵法》


势的关键在于,随时保持一种主动的、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孟子也讲: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孟子•公孙丑上》


这句话,我在《人生四书》里做过解读的,在兴趣的朋友,还是请您上当当网购买,哈。


法、术、势,具体的时间关系咱就没法展开了。大家自己体会吧。对了,我研究黄老思想时,有过一个总结:道、德、法、术、势,这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有机会讲黄老时,咱再说。总之,韩非子的这套管理思想很强大的,很务实,治国者绕不开,后世的皇权时代,明面上大家都讲儒家,仁义礼智信,高尚、体面;台面以下,还得是韩非子法家的这套东西管用。也就是所谓的外儒内法。


说得再不客气一点,我们讲历史,讲智慧,无非就是透过表象看实质,透过明规则看潜规则,最终看到的,常常就是韩非子讲的这些。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唐柒七(微信号:cn13714009507)


不向静中参妙理,纵然颖悟也虚浮!

明代大儒王阳明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智慧。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为什么能成为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一起走近大儒王阳明吧~

诗词大会粉丝团

荐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关注诗词大会,独享江南塞上之诗韵,逍遥唐诗宋词之远方。

明朝那些事儿

荐语:汉家江山,朱明风骨!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青梅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