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津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中,
12
名患有视力扭曲的患者,一半接受了机器人手术,另外一半接受医生的传统手术。接受机器人手术的患者成功恢复了视力,而且没有引起传统手术的出血等副作用。据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介绍,机器人手术避免了可能因医生手抖造成的眼睛结构的损害。
然而,科学家们也警告说,由于机器人手术花费的时间更长,所以
“
陷入了争议
”
,也有些人认为它们并不比技术熟练的外科医生进行的手术更好。
世界上
第一台机器人手术
发生在
2016
年。
70
岁的威廉
·
比弗神父(
William Beaver
)接受了机器人执行手术,并且声称他的视力恢复的不错。手术由牛津大学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的外科医生进行。比弗神父告诉英国广播公司:
“
我完全放松,完全舒适,因为我可以看到所有的技术都已到位,所有的善意都已到位,所有的技能都已到位。关键是精确度。我的视力正在恢复。我很高兴我的手术进行得如此顺利。
“
牛津大学此次研究中的机器人和传统医生手术都是在患者瞳孔下方
1mm
以内的切口处开始。对于机器人的操作,外科医生首先从切口插入机器人工具,将受损的膜从视网膜分离,然后将其带离眼睛,工具通过相同的切口离开。手术速度由医生通过脚踏板控制,随时可以替代机器人手术。医生通过操纵杆式装置调节运动轨迹。传统医生手术则通过手术显微镜观察用手执行上述操作。
研究人员表示,所有
12
次手术都取得了成功,但机器人手术具有更高的运动稳定性和精确度。他们补充说,虽然机器人手术需要更长时间,但为了安全起见,速度被牺牲了,这可能是由于医生对机器人不熟悉造成的。
研究者说计划于
2019
年初使用机器人外科手术设备完成精确和最小创伤的视网膜基因治疗
,
这将是另一个第一次作用于人体的成就。
大家对机器人在眼科手术中的地位有什么看法,可以与我们分享。
文章编译自:Daily Mail
睿盟希国际视觉科学基金,以
For
better vision and insight
为愿景,致力于全球范围内挖掘并投资视觉科学领域的创新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