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市人社局联合发布《北京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标准(暂行)》,这是全国首份针对民办教育机构提出的办学标准,明确了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举办八项基本办学条件和各类具体要求,并着重对场所条件、课程设置、师资条件、收费期限、管理条件作出了细化、具体的规定。
事实上,北京版的《办学标准》,是对今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的本地化和具体化,也是对今年4月15日北京市教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阶段性总结部署。
再往前看,北京市开展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专项整治行动,源于今年2月13日,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商总局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随后,全国范围内针对校外培训行业的专项整治拉开战幕。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日前表示,
解决校外培训火爆的问题必须标本兼治、内外联动、堵疏结合,对现有的培训予以规范,该整治的整治,该取缔的取缔,合法合规地办培训
;下一步将建立全国校外培训机构数据库,建立全国统一的联网监管平台,建立健全黑白名单制度、审批制度、公示制度等,加大对违规行为惩治力度,列入黑名单的严禁再开展培训。
这场针对校外培训行业乱象的摸排整治,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成效之显著,堪称“史上最严”
。
据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披露,截至目前,全国共排查校外培训机构40万余所,已经基本完成排查工作,其中约27万所需要进行整改,已整改完成约75%。
北京市教委通报:全市共排查出校外培训机构12681所,其中存在问题的7557所;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整改的校外培训机构为2567所,完成整改率33.97%;第一批474家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已经确定;
上海市的专项整治发现,在全市2500余所面向未成年人开展文化学科类培训的机构中,有1500余所存在缺乏办学资质、超纲教学等问题,15项文化学科类竞赛被叫停;
重庆市教委公布,截止11月20日,该市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5427家,发现存在各类问题机构2345家,其中已完成整改1496家,整改率约63.8%。
此外,山东、贵州、天津、广州、西安、南京、杭州、海口等省(区)市也对校外培新机构进行全面排查整治,黑龙江省等地教育主管部门还陆续发布《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的试行版或征求意见稿。
全面摸排重拳整治和强力监管之下,民办校外培训行业将何去何从?
首先,监管部门对校外培训行业的监管将长久持续进行,一批小微散乱的校外培训机构将被踢出局,整个行业或将受到师资紧缺、场地人力等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等阶段性影响,但从中长期看,对符合规范的大中型培训机构总体影响有限,随着行业并购整合加速,龙头机构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其次,对于“史上最严”的整治措施和监管政策,任何校外培训机构和从业者都不能心存侥幸。国家对校外培训行业的整治和监管将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监管的广度和深度也将不断深入,培训机构应加强自查自纠,对可能涉及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政策监管,合法合规办培训。
其三,强劲的市场需求孕育庞大的市场,结构性的机会仍然存在。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学段跨越达15年,在校生人数达2亿多人,强劲的市场需求孕育了庞大的课外培训市场。另一方面,
在“史上最严”的监管政策之下,K12校外培训(课外辅导)的生存空间将被“最大限度挤压”,素质类、兴趣类校外培训,以及成人非学历培训和成人文化课等,仍然存在结构性机会
。
但必须明确:民办教育培训行业的一切机会,都必须以合法合规为前提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