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尾盘
债市
有所调整,各期限利率普遍上行
1bp
左右。今天资金面相比上周还是
改善了的,非银隔夜降到了
2.5%-2.8%
,也没有出现什么小作文,
调整似乎是自发的
,这就比较有
看点了
。
我认为,可以把近期的行情总结为:“
预期交易的终点
,
节奏比趋势更重要
”。
1
月
6
日的帖子
《
央行目标函数发生了变化
》
是我明确看空的第一天,主要的担忧是资金面,
认为存在“
央行
1
月放缓甚至暂停买入短债
”的可能,
“
需要警惕一季度宽松预期兑现幅度有限的风险
”
。
上述逻辑在事后看,大致得到了验证。
1
、
1
月
6
号以来的曲线形态
资金面波动和央行暂停购债导致短端
大幅
上行
超
20bp
,
中
长端
上行幅度在
5-
10bp
。
市场确实调整了,但叛逆的孩子并没有吃到
太多
苦头,因为长端上行幅度不大
;
稍微听话的孩子比较倒霉,因为短端上了太多
;特别听话降了杠杆的孩子体验应该还可以。
熊平之后
市场怎么看
?
1
月
8
号
/13
号都有讲过,个人更倾向于
长债
补跌。
因为
资本
利得只是故事,负
carry
和平坦的曲线是现实。
2
、
12
月经济数据应该得到重视
不少观点认为“生产强,需求弱,
数据
都是××
×
”
,
这些
可是
部分真像,
但绝对不是
全部。
从
10
月开始消费补贴、抢出口以来,工业品产销率有明显的改善。
10-11
月回升至中位数,
12
月则创了
2020
年以来新高。
从季度
视角
看,
消费补贴、抢出口
这两个因素
都有持续性,
也就是说产销率在一季度应该都不错,强生产有持续性。
2018
年
经验显示,
抢出
口效应可以维持
2-3
个季度。
3
、
货币政策宽松节奏再修正
其一,
从基本面出发,
不需要担心
一季度经济有太大的下行风险
,二季度
则有两会政策落地
,可以再看
。
其二,
1
月
9
日和
1
月
14
日,金融时报
两次解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央明确我国今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把实质做法和名义说法统一起来
,
有助于更好表明货币政策的坚定立场
”
,显然是有意引导市场收敛对于降息预期的定价
。我认为可以在官媒发声和市场预期之间做一个折中,
全年
降息幅度
预期
可以
上升到
40-50bp
,但
节奏上要收敛
,
比如一季度没有降息,二季度只降
20bp
,剩下的等下
半年边走边看
。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