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在后台留言关于“李易峰”的内容,可能很多人都以为我是他的黑粉。
讲真,我对他没有丝毫个人情绪或者偏见。
作为一个只看演技不看颜值的影评人,在他没有拿出可以说服我的作品和表演之前,我对他也不会产生任何好感。
最近在后台看到一条这样的留言,
还有小伙伴留言说,“看到《心理罪》的李易峰特辑,感觉大王会被李易峰打脸。”
打不打脸暂时不知道,但确实是难为大家了,在喜欢李易峰的同时,还坚持关注我。(一定是我的才华征服了你们,嘻嘻)
昨天在网上被李易峰生日会的消息疯狂刷屏时,我就在想,这个人凭什么被这么多人喜欢,就因为他帅?
为了努力摆脱李易峰“黑粉”的称号,我还专门去看了一下那位小伙伴提到的《心理罪》特辑。
说起《心理罪》,我想要多讲两句。
近年来,IP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的有很多,但从IP到网剧再到电影的影视作品却只是少数,《心理罪》就是其中之一。
从小荧屏到大银幕,这个跨度无论是对作品本身还是对演员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而今年刚好是《心理罪》小说出版十周年,电影的上映也显得意义非凡。
之前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是因为有柏林影帝廖凡,
以及实力派演员万茜的加盟。
但熟悉这部IP的小伙伴就知道, 这个故事的关键人物,其实是李易峰所扮演的角色——方木。
所以,在这部作品中,相比起其他演员,我更关注李易峰的表现。
方木这个角色是一名犯罪心理学的天才少年。
他能够凭借有限的线索和信息对罪犯进行心理画像,从而洞悉罪犯的心理活动,并推理出案件的细节,锁定真相。
这种破案手段还有一个听起来很厉害的名字,叫做“心理入侵”。
原著粉应该清楚,方木是个沉默寡言、敏感孤僻的人。
但电影《心理罪》中,编剧在方木的性格上做出了一些改变。
他变得更加热血,是一名有棱有角、踌躇满志的大男孩。
虽然我以前不大喜欢李易峰,但抛开个人成见,从预告片和特辑中的表现来看,方木这个角色和他好像有种莫名的契合。
在电影曝光的
片花中
有一场哭戏,似乎让我
看到了李易峰的进步。
快频次的眨眼,垂头的哽咽,看得出来此时他是在努力克制情绪。
经过深呼吸的调整,他抬起头,坚定地说出台词。从他饱含泪水的眼睛里,我好像读出了悲伤和无措。
最后他终于释放出情绪,掩面大哭,哭得连他自己都不忍心看。
万万没想到,我居然从李易峰的表演中看到了层次和变化,这还真是头一回!
在我眼里,李易峰之所以能够行走江湖,出演各种偶像剧,靠的就是一张以不变应万变的poker face,以及一双瞪天瞪地瞪观众的大眼睛。
但看到那场哭戏,我对他产生了一点改观。
摸着良心说,他的表演
比以前更自然了。
再加上方木这个角色的形象和经历与他本人比较匹配,也许这一次,观众能在电影中看到不一样的李易峰。
从整体形象来看,
年轻气盛,初入警队的方木,每天干劲十足。
而李易峰气质清爽、阳光,充满活力,的确比较符合角色的人设。
另一方面,方木是一名刚刚离开校园的实习警察。
尽管他天赋异禀,但他还是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曲折和困难,最终历经磨练才得以成长。
从这一点来说,少年方木的经历与李易峰坎坷的演艺之路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我一直觉得李易峰是突然冒出来的明星,也许是因为我从来没看过
《加油!好男儿》。
只有八岁的我,怎么可能看过十年前的选秀节目!
当年,20岁的李易峰以选秀明星出道,还被赋予了“国民校草”的头衔。
早期他当过歌手,无人问津。他也拍过不少戏,在各个偶像剧里当专业陪跑的男配角,但一直没有什么名气。
沉寂了七年之后,一部《古剑奇谭》让他的名字突然变成了每天挂在网络热搜榜的关键词。
但我至今都没搞明白,他究竟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成为了当红炸子鸡,这部剧有毒吗?
后来,李易峰的名字出现得越来越频繁,我不得不记住了他。
他用接二连三的影视作品让自己在娱乐圈逐渐站稳脚跟,成为了如今的一线小生。
虽然这十年间他拍过很多作品,但
他的表演始终不能说服我(绝不是我要求高),所以
我内心对他的印象和评价还仅仅停留在“偶像”这个身份。
如果想要成为一名让观众认可的演员,李易峰还需要在表演上多花功夫。
而这一次,方木的形象和经历都与他本人都高度契合。
如果李易峰能够把握住角色的特点,将一名犯罪心理学的天才演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