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近张艾嘉编剧和导演的电影
《相爱相亲》
上映了,好评不断。
这部电影还是张艾嘉一贯擅长的女性题材, 故事开头是母亲过世,慧英想把父亲的坟从乡下迁到城里来合葬,却遭到了父亲乡下大房老婆,也就是姥姥阿祖的反对。围绕着这个矛盾冲突,人物关系逐渐展开,三代女性的情感史也摆在了我们眼前。
电影的英文名叫“love education”,它用了很多细节来探讨爱的不同层次,情感,放在不同个性的角色身上,不同时代背景之下,也放到了不同的生命发展阶段去审视,仿佛一卷女性生命发展的情爱图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婚姻里,到底是相亲还是相爱?
1、阿祖:“这是亲人的家书,不是情书”
阿祖是一个乡村妇女,早年经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个男人,村里生活光景不好,有一天男人说出去闯一闯,从此他的存在对阿祖来说,就变成了每个月的生活费,男人真正再回来的时候,活人变成了一把骨灰……
阿祖在乡下守着大房的名号,以及一堆家书过了一生,故乡的贞节牌坊见证了她的忠诚,又或者是孤独。
男人在城里找了一个二房,就是慧英的妈妈、薇薇的外婆,按照法律来说,她应该是男人的事实老婆,他们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但这个死去的外婆却没有得到名分,以至于临终后她的女儿替她不值,想要把爸爸的坟从大老婆的乡下迁到城里来和她的妈妈安葬在一起,以告慰妈妈的在天之灵。
一个是有名无实,空自寂寞,一个默默委屈,一生遗憾,这是那个时代女人的命运。
电影中出现了文化符号,“贞节牌坊”、象征封闭女性世界的“女书”。(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象征着女性的压抑、创造力以及自我囚禁。)
学者许子东用女人心中的绳索来描述旧时女子的贞节观:
在远古时代,男人出门打猎,女人一般在洞里做饭,采摘。可是,男人发现打猎的时候,自己的女人会被别的男人占领,最开始他们是说我打猎最好,你等我,我回来给你吃的,或者是用真的绳索锁住女人,让她们不要出门……可是,发现不管用。后来,男人们就开始发明了一种观念,他们告诉女人,不贞节的女人是不洁的,是不好的。这激起了女人的羞耻心,但是这一招特别好用,女人不再往外跑,也不会受别的男人诱惑。
男权实际上是用心理的、观念的绳索,让女性“自我管理”。
这根人内心的绳子多残酷,一旦绑上,就难以看见自由的可能,很多女人枯萎了一生。
孙女薇薇在帮姥姥阿祖整理外公寄回来的家书时,发现那些信里每一封都说“寄来五元当作家用”“家里是否安好”……在薇薇看来,这里面哪里有丝毫的思念,她说
“姥姥,他跟你没有感情,这里没有说想你,只问家里好不好,每一封都是家书,不是情书。”
姥姥却争辩说,“谁说的,他每个月都寄钱回来的,有一年还给我钱叫我买件袄子……”在姥姥的眼里,只要男人想着家里,没有忘记我们,就是感情还在的证明,
她一生对于感情的理解,也从来没超出过关怀
。
暮年,在城里二房太太的女儿慧英的家里,姥姥阿祖第一次看到了这个和自己丈夫真正相伴一生的女人的照片,以及看到了晚年后老公的样子。(她记忆里的样子还是当年他出门时的年轻样子),她喃喃说了一句“他怎么长这样了,这跟他不像啊……”
瞬间让人想泪崩好心酸,
这个让她一生所系的人只是一个空无的名字而已。
2、薇薇:“你走吧,我也许不会等你”
和姥姥阿祖守候一生的坚贞不一样,薇薇是这个时代的年轻女孩,她和摇滚歌手的爱情,是热情奔放的,但也充满了让她困惑和不确定的因素。
摇滚歌手最爱唱《海阔天空》,也和歌里唱的一样,生性爱自由,浪迹天涯,行踪不定,在到底要音乐理想和到底要婚姻现实生活中摇摆;他没有存款,不屑于为赚钱做商业妥协;还有可疑的红颜知己……这些都使薇薇对这段爱情充满了不安全感。
在一次怀疑加争吵过后,他们约定赌气似的去领结婚证,但是阴差阳错、又或者潜意识根本不想领,身份证没带,终于还是没有领成结婚证。
薇薇和很多女孩一样,喜欢流浪歌手身上的自由气质,也欣赏他的迷惘,她把内心自由绽放的梦想投射在歌手和他自由的摇滚乐上,但是说到婚姻,她的另一个潜意识也出现了,她还是渴望世俗婚姻这个归宿,带给她真正情感上的安稳。
如何独立又依附?
“我离你远,觉得孤独,离你近,又怕灼伤我自己。”
可能这就是这个时代多数女孩身上最独特的困惑。
渴望自由的同一性需要,也外现薇薇的原生家庭:她屡次想搬出家里单独住,但她的妈妈慧英却坚决不让;甚至就连她要求妈妈必须敲门才能进自己房间,妈妈也很不屑,总是忘记后又再敷衍。
都说母女大战是一个女孩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
薇薇“宣战”了,爱情问题上她绝对不让,她说,妈妈不喜欢我男朋友我就跟他私奔。就像每个深感不自由的人都希望至少、至少爱情要是我的自由之地一样。
但爱情终究不由她说了算,男友提出要去北京发展的时候,她尊重了男友的自由,尽管如此爱男友,但在,她也知道
爱情里的自由,不仅她有,他也同样有。
最后,她说“你走吧,我也许并不会等你“。她把一切交给了时间,告诉自己未来有无数可能性。
老一辈女性的人生是匮乏选择,一辈子仅仅需要为一个人负责,这是她们的安稳,也是她们的悲哀;
但薇薇知道她的人生则将可能由无数令人困惑的选择构成,代价是不安和纠结,但至少她还是感激可以选择的,因为每一步往前的独立都算数,都是成长。
3、慧英:“你要是去我们就一起去,你要是不想去我就一个人去”
中年女性的感情线,是这部戏里最难展现的。
中年人的婚姻里,彼此的情感和生活早就长到了一起,天下最亲密的就是彼此了,但是往往也是因为了解,关系中又累积了多年情感的纠结。
能否在中年的时候,跟自己的情感、婚姻和解呢?尤其是孩子长大以后?
慧英的丈夫是驾校平凡的教练,面对家庭矛盾,他有些懦弱,息事宁人的态度,每每令妻子的不满。但是他的关心都是默默的,他会跟女儿说,你妈妈要退休了,需要安慰;他也会不露痕迹地为妻子的生日写下祝福贺卡,不动声色地调解着妻子和女儿的关系。得知女儿偷偷想要领结婚证,他不发怒,只是感慨幸好没结成……
这是一个慈父,也是一个沉默的丈夫。
妻子慧英常年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感,她正为自己的退休,母亲的迁坟、女儿的独立而焦虑万分,只有在看到楼上风情万种的王太太和丈夫交往过密时,会愤恨地产生醋意。
最精彩的一段,是他们的一次爆发。依然是日常,但是却暗流涌动。
丈夫来接慧英,开着一辆新买的车,说要带慧英实现年轻时的承诺,退休后,好好带她去旅行。车厢里放着第一次他们见面时所喜欢的《花房姑娘》这首歌,丈夫随意地哼着歌,说,
“你要是去我们就一起去,你要是不想去我就一个人去,退休之后,我们好好生活。“
镜头没有直接排张艾嘉饰演的慧英的脸,观众只是在后座看到她的侧脸,和车前的玻璃外不断变化道路,车在行进中,就像开往他们与自己、与岁月和解之后的新生活,慧英哭了,说,“你知道我梦里的那个年轻的男生是谁吗?是年轻时候的你”,然后她说,“这个座位不许王太太坐“,说完也被自己逗笑了。看不到张艾嘉的脸,但是她演得悲喜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