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风云APP原创作品 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
作者 | 骆驼
编辑 | 汤包子
近日,机构和小散又集体高潮了,因为坚持不懈的骂街和谴责又出“奇效”了,证监会又放缓了IPO的发行节奏,被割了数茬的韭菜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要想入非非,无数次出现在梦境中的1亿人生小目标又重新提上日程。
有道是“一根大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一个涨停改变信仰”,如今虽然没有涨停,但是据说还是有很多人上午还在说“再也不炒股了”,下午就“哇靠,牛市来了”。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针对无序减持、精准减持、恶意减持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封堵,但是被碰了奶酪的各位大佬就像是被摸了打了硅胶的翘臀,反应激烈;
正在满世界寻找宣泄口的韭菜们也不乐意了,各种嘲笑和讥讽喷薄而出,恍恍惚惚间已经忘了在股市被割的惨状,已经忘了自己的交易对手是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豢养的买办经济学家,忘却疼痛再次爬上历史和道德的制高点,喷得高潮四射……
遥想当初,面对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各种套路重组和花样式减持,已经被割到膝盖的韭菜们咬牙启齿,痛骂证监会监管不力(当然了,肯定不是自己贪婪和瞎);现如今证监会强力严监管,加大市场供应,不料因为自己的股票账户还没有翻红,所以一切改革措施肯定都是无效的,眉毛倒竖咬牙切齿唾沫横飞痛骂证监会瞎监管。
在此,风云君(ID:mvlegend)狗拿耗子,替证监会怼某些人一句,来来来,你们行你们上。
A股发展25年来,上市公司资质一直处于极度供需失衡、牌照稀缺的时代,封闭市场的制度溢价保证了所有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后,完全不需要再苦逼哈哈地经营主业,而是“专职经营公司股票”——经营主业所得远远达不到经营股票所得,这种案例,比比皆是,多如牛毛。
在那个时代,成功上市对一家公司而言,最根本的意义可能不是获得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以帮助自己做好实业,而是获得了“合法”通过制度溢价和套利手段大量攫取财富的“通行证”、“许可证”、“保护伞”,和“免死金牌”!
在市场的投资逻辑处于这种极度畸形的背景下,必然诞生出许多畸形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论(比如炒壳、炒重组、炒并购、炒“徐翔”、炒题材、炒保壳成功、炒超跌反弹等模式下);在这种劣币效应下,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董监高也必然面临一个选择,上市之后,到底是经营公司还是经营股票能赚到更多钱?
事实证明,相当一部分的上市公司,选择了后者。
在巨量金钱可以不劳而获的“合法市场”里,空谈上市公司责任感,进行道德和法制说教——我建议你们回去翻翻《资本论》。
A股市场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存在几个显著特征:
首先是上市难,上市公司资质属于稀缺资源;
其次是散户多(我国人口基数本身也多,全欧洲的个人投资者还没有我们一个国家多);
第三就是投资渠道少。
上述三个市场特征的存在,使本来用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变得扭曲,成为少数人的套利市场。
上述第一个问题直接造成了壳炒作成风、概念炒作流行、业绩越亏越傲娇的现象。由于独立IPO周期长,市场存在大量优质企业有登陆资本市场的诉求,一旦一家上市公司沦落成壳,瞬间就变成市场的宠儿,而上市公司业绩这个本该是一家公司好坏的最核心指标,却成了与公司股价相关性最弱的无效因子了……
同时,伴随着借壳上市,还诞生了忽悠式重组。如果一家壳公司真正完成优质资产的注入倒也是好事,而投机分子却在重复利用壳价值本身,发明创造了“忽悠式重组”,即一个骗局后面是还会有另外一个骗局,市场的炒作逻辑就是此次骗局已经结束了,我们可以期待下一次重组了,生生不息无穷无尽。(仅举几例:1、德隆系的大饼与镰刀:猎杀斯太尔;2、GQY视讯的夺命三剑:重组失败、业绩变脸、大股东减持套现;3、一股四概念,四年五重组:只涨不跌的“妖王”华昌达。市值风云写过很多,赶兴趣者请查阅历史文章)
上述第二个问题造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和机构容易达成默契,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上市公司需要机构帮助控制股价走势,机构方面需要从上市公司获得信息优势,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对手”,就是散户!大家的利益诉求极其同步,就是收割散户,所以大家能够看到的机构的研报结论基本都是“增持”或者“买入”,因为只有你入场才有后面的一系列精彩的故事,否则就变成自弹自唱了。
上述第三个问题,就是可投资渠道有限的问题,除了房地产人们只能投资股市,而股市因为小额、频繁、变现快等因素,在“侥幸”和“自信”两大心理的作用下,造就了全世界最大的投资品市场——再叠加上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股市制度,造就了所有上市公司最梦寐以求的收割王国。
残酷点地说,这是一个市场成熟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如果在东方鱼肚白之前你却没能躲开套路,倒下了,教我们如何不伤感?
A股沦为了大股东套利的天堂,使得成功上市成为每个公司的梦想。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奇葩的现象,上市后很多公司的主业由经营公司改为经营股票。
拿市值风云近日研究过的上市公司巨力索具(002342.SZ)来说,自2013年以来,巨力索具的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杨氏家族)累计进行了超过40次减持,减持股份超过4.2亿股(约占总股本的44%),套现金额超过26亿元!(详见:揭秘雄安概念股真相:巨力索具4年减持40次,套现超26亿)
26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巨力索具最近四年累计净利润1.5亿元的17.33倍,刚好相当于上市公司2016年净利润的126倍!这就是上市公司股东靠经营股票取得的成绩。换句话,如果仅靠巨力索具业务经营分红,即使大股东拿走100%的分红款,还需要126年(不考虑纳税),即使从大股东出生当天公司就开始盈利,还需要活126岁才能积累这笔财富。
再如市值风云曾重磅推出的《胜利大逃亡—A股最凶猛减持故事》,吕氏家族上市后完全无心经营业务,全部精力用于经营股票,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清仓套现,带着67亿现金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以永大集团开始减持时的2014年度4700万的净利润匡算,吕氏家族靠经营取得67亿的分红至少也要150年以上。
市场带来的巨大的财富效应,使得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董监高经营股票的动力要远高于经营上市公司,为了实现短期内完成巨额财富套现的人生目标,很多公司上市后的主营业务其实早就变成经营股票了。
写到此,风云君不禁又想起我们经常写到的老朋友GQY视讯(300076.SZ),从事的业务从安防视频到机器人再到互联网游戏,基本上三年左右即迎合市场热点更换一次主营,这就是典型的经营股票;
市值风云多次提到的勤上股份(002638.SZ)和开元股份(300338.SZ),都装入教育资产,其实质就是经营股票,短期内装入看似盈利的资产,其背后的动机是将股票经营好然后择机减持套现。(1、对赌风云 | 重组4个月就巨亏,大股东面临爆仓,市值风云对勤上股份的预判准确率达到100%;2、13.8亿收购形成13亿商誉!开元股份“妙招”对冲吹高估值后的商誉惊雷(修正版))
经营股票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不断的重组转型,迎合市场的炒作热点,利用信息优势配合机构操纵股价,严重者就走上了财务造假的不归路。
而一旦经营股票成为资本市场主流的时候,无论监管部门如何引导,资金都不会进入实体经济,市场沦为少部分人的提款机。而诸如中国平安、格力电器、万科等绩优股、埋头苦干做实业的公司,则往往被市场遗忘。
三、no zuo no die ,市场倒逼减持新规
近日证监会颁布了更为严格的减持新规,颇受市场非议,同时因为触碰到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招来骂声,不过像新都酒店(000033.SZ)这种正常退市的股票都有人骂证监会,减持新规这种严重挡人财路的新政策,挨骂也是必然的了。(“新都退”的十亿启示录:一个会计科目引发的炒壳血案!)
在此,风云君发自心底的感叹,证监会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为了打破中国股市数十年形成的积弊,一边干活还一边被人指着鼻子骂娘,真得有“唾面自干”的佛性修养才成啊。
看来中国最倒了血霉的监管部门这个工作环境,风云君还是很庆幸当初应聘保安没有被录用的……感谢命运的眷顾。
面对价值正在逐步回归的市场,大股东和董监高都有集中出逃的动机,尤其是那些主营业绩做得跟狗屎一样、又再也不能卖壳、玩重组的上市公司。市场已经被他们毁得虚弱不堪了,如果再派个迂腐书生,抠章节、掉书袋地大谈主义,大搞形式至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股市可能会推倒,但是再也不可能重来了。
在“掉书袋经济学家”眼里大逆不道、严重违法自由交易原则的减持新规的出台,锁住了万亿级别的筹码,保护了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中国资本市场——这也是市场倒逼监管部门的结果。
资本市场是最聪明人的啸聚之地,一个新规的发布必然有擅长钻空子的投机聪明人士寻找规则的漏洞,近期风云君听闻上市公司东方园林(002310.SZ)已经成功了,以巧妙的减持成功调戏了证监会。
对此,风云君也想说一句,对于以经营股票为目的的上市公司而言,证监会无论出台何种规则其实都无济于事,因为这样的上市公司的主业就是经营股票,而不是经营上市公司。
有道是术业有专攻,人家是专业型选手,针对以玩弄股票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限制它是没用的,只有尽快促进市场完成价值投资建设,非理性估值回归(制度性溢价的泡沫),只有让没有业绩、没有能力的上市公司的估值快速地打回到它应有价位去,才能真正断了以经营股票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的生存之道。
那么,怎么完成价值投资建设,和促进非理性估值的回归?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又回到了市场的根本问题,那就是上市公司的估值。
A股目前的生态是,大股东能减持就减持,削尖脑袋也要减持,减持的时候异常生猛,增持的时候无比羞射。这些现象的根源还是估值过高,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并不认为自己的公司配得上如此高的股价,认为自己的公司被高估了,所以减持的根本动机是估值的不合理。
当上市公司的估值过高的时候,就存在巨大的减持动机,这种强大的动机绝对不是修修补补的规则可以限制的(参考《资本论》),如果你通过减持得到的财富,是你干主业需要100年的才能赚到的话,你想想你会被规则吓退吗?
规则(法律)的极限就是死刑呢?你觉得卖毒品的人权衡过死刑的成本吗?你觉得减持的收益跟卖毒品相比,孰高孰低?
规则的限制永远超不过死刑的威慑,所以,个人建议,就不要再在规则上下太多功夫了——因为规则(法律)的极限就是死刑——实在勉为其难了,堵缺口本来就是件很难的任务。
同时,风云君也并不赞同长期限制股东减持的权利,但是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证监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要想真正堵住减持的洪流,一劳永逸的唯一办法,就是得真正打掉减持的动机,其方法就是打破上市公司的资质垄断,进而消灭不合理的高估值。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从供给端增加新股的供给。
说到新股,有人又会瞎比比,说很多新股不够优秀云云,这没错,风云君查阅过众多拟IPO企业的招股书,确实发现很多拟上市公司算不上有多优秀,但是跟A股那些壳公司、天天忙重组、讲故事的公司相比,还是要优秀一些,与其天天炒这些垃圾,为啥不让这些不那么垃圾的企业(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企业)上市呢?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堵塞IPO通道是一种极度愚蠢的做法。
保持IPO通道的顺畅,增加新股,资金自然就流向盈利能力强、行业有前景的上市公司,从而反向又促进优质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而靠忽悠、跨界重组和经营股票为主业的公司自然会被市场遗弃,沦为仙股、1元股也是合理之事。
另外,还需要完善退市制度,清理垃圾,只进不退,绝对不是一个合理的生态。对于财务欺诈、忽悠式重组、内幕交易这些陈年陋习应当出重拳整治,否则,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目前,市场投资逻辑正开始向良性转变,风云君依旧举四爪支持新股发行,同时也期盼证监会出台更多政策,严厉打击市场上多年来的种种陋习和沉疴,正本清源!
以身许A股,何事不可为!
结语
风云君最后善意地提醒一下A股的个人投资者们:
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均已经意识到历史大趋势的不可逆,目前A股下跌的主要原因是机构调仓和“套路类”上市公司大股东们破罐子破摔、夺路而逃所致。一句话概括,这是估值泡沫破灭的必然结果。
嗅觉灵敏和有自我纠错能力的机构与上市公司,已经知道无法阻挡这个必然的历史趋势,他们的行为可以定性为“积极应对”:或者调仓,或者夺路狂奔。他们并不是在挣扎,也不是对传统套路时代的留念,他们现在的行为,只是一种逃生的策略:
你们之所以看到他们自己或者通过代理人(个别经济学家、意见领袖)还在奋力鼓吹核准制时代所玩弄的割韭菜的套路,其真正的目的,是希望反应迟钝的散户们,再为他们接最后一棒!
接到这一棒的人,可能真得会永无解套之日。
祝好!
END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邮箱:[email protected] / 微信:yangfeng562933
市值风云APP正式上线
带你领略从未见过的A股世界!!!
苹果和安卓最新版均已上线,
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
有料、有趣、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