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知深(ID:zhishen100),部分资料整理自知乎
作者 | 紫苏 编辑:学妹
看paper
这篇paper怎么这么难,读不懂……
这篇paper倒是读懂了,怎么写的像屎一样
这篇paper怎么把我想做的/正在做的/刚做完的全都做干净了
这篇paper写的真好,收获很大
——@Mather king
我这么精心设计的实验一定能出大新闻
并没有出
一定是仪器不够好
肯定是试剂不够纯
肯定是一旁走来走去师弟的锅
肯定是文献里没有写清楚的锅
肯定是学校实验员的锅
哎、时运不济,换课题
这么简单的文章一周写完投掉
三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投
老板改文章怎么这么慢
共同作者们怎么改文章这么慢
学校的编辑们怎么改文章这么慢
那个谁怎么补数据这么慢
这么好的文章影响因子怎么着也在10以上吧
被某不知名的杂志抗拒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一定是编辑在做某些类似的东西怕我们先做出来了
一定是审稿人有私仇故意拒掉
都怪我们老板没什么声誉
都怪这帮人改文章的时候没有好好改
都怪老板没有让我早点投
——@好大的风
老板什么时候出差,出差几天
老板今天下午、晚上会不会来实验室
老板周末不在实验室,我要不要去刷刷脸
要开组会了,我汇报点什么,老板不会骂我
快到这个月发钱的日子了,好期待
快到学期末老板发钱的日子了,好期待
据说工资要涨了,好期待
中午去哪儿吃?晚上去哪儿吃?
什么时候放假?放几天?
学校里有什么有意思的活动去蹭一蹭
不想刷瓶子,等着本科小师弟来刷好了
师姐的恋爱谈得怎么样了?
师妹怎么还不着急找对象
师兄又要延毕了
我不会以后也要延毕吧
仪器坏了,真想忽悠老板买新的
TM的又想省钱又想出结果,能花钱的原料又让我自己合成
这实验对照着文献怎么做不出来
大牛就是大牛,这么水的文章也能发上去
某课题组跟我们做的东西相似,不过还是看自己的实验室优秀一点
又要做实验了,想办法多占用一点实验仪器
某人的实验习惯真差,气味又要飘出来了
今天来晚了,别在电梯里看见老板啊
——@太较真
Theory is when you know everything but nothing works.
Practice is when everything works but no one knows
why.
In our lab,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combined :nothing
works and no one knows why.
最后附上一张图:
一张图表
科学家在论文中写道 | 他们实际的意思是 |
人们早已知道 | 我是在找不到原始的参考文献了 |
统计上可见显著趋势 | 这数据是在没啥意义 |
我们以其中三个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 其他的样本都出错了 |
一个典型的结果表明 | 这是好不容易挑出来的一张图 |
这些结果在一系列报告中给出 | 假如这篇能发表,能得到经费,我也许会在搞搞 |
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 | 我打翻了一瓶啤酒,擦废了三页的实验记录 |
经过同行的进一步研究 | 其实他们也搞不懂 |
鸣谢波次先生对本实验的协助以及阿达女士富有见解的讨论 | 波次先生做了这个实验,阿达女士给我讲解了这个实验室怎么回事儿 |
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 委员会选定的这个TMD完全没有用的领域 |
根据我们的经验 | 一次 |
一系列的案例表明 | 两次 |
大量案例表明 | 三次 |
显然的 | 我觉得 |
众所周知 | 还有几个人也这么觉得 |
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 完了,弄错了 |
统计调查表明 | 据小道消息显示 |
我们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才能完全了解该现象的形成原因 | 我完全没有搞懂它的形成原因 |
基于上述发现,我们做出基于统计的预测 | 我们瞎猜的 |
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够促使该领域的学者们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 谁爱干干吧,老子不干了 |
1、跟师姐学习动物实验,师姐说:“你能来陪我说说话真是太好了,你来之前,我每天都是跟小松鼠说话”。我当时觉得,妈呀,师姐已经疯了啊。现在,我每天都跟小松鼠说话:
“就属你最不听话”
“你怎么又瘦了”
“配合点”
“我们赶紧弄完各自回家”
你问我每天都在想什么?我好想当一直空白对照组的小松鼠。
2、无影手
我在南非野外工作的时候:
什么声音?该不会是只犀牛吧?死定了,死定了,死定了?哦,原来是只羚羊。
什么声音?该不会是只豹子吧?死定了,死定了,死定了?哦,原来是只疣猪。
什么声音?该不会是只眼镜蛇吧?死定了?死定了?卧槽,真是只眼镜蛇,还好它跑了,吓死宝宝了。
3、不识字渔父
女,物理实验狗,一次完整实验需要消耗12小时以上。宿舍离实验室二十公里,经常一个人半夜打车回去。有时候太晚就直接睡在实验室,没有地方洗澡,第二天接着做实验。
每次走的时候,看到隔壁还有很多人在奋战,要说实验的时候在想什么?大概是想能有好结果吧。
4、真正开始干活儿的时候一般就不胡思乱想了,容易出事儿。轻则实验失败,重则小命都搭进去。
1、 甘棠
我觉得我能做出来
我觉得测序结果能准时回来
我觉得这批克隆能准时回来
我觉得没染出来一定是抗体不行,不是我不行
我觉得今晚我可以11点之前回家
2、 Dhchen
数学科研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过程,
今天我来了一个灵感,感觉好好哦,赶紧查查相关的东西,然后试试这个方法,唱着歌,听着音乐,……然后发现走不通
换了另一种方法,又失败了,以此类推,这次好一点。可以解决原来问题的部分情况,事实上数学研究中只解决“部分情况”是不奇怪的。
开始写论文,你恨自己的英语不够好,这里要用the吗?这句话读起来不好,要怎么改?这个introduction好难写,这样写,别人能看懂吗?这个Preliminary好难写,证明好难写,这样写,别人能看得懂吗?好烦,宁愿去做新问题也不想写论文了。
3、 Bobo
大部分时间是: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其他时间是这个能不能发paper,试验工期赶不赶得上,例会还有几天做多少页PPT
1、 methyl wang
我就很习惯我的科研工作,不吹不黑。我是做化学的,我会一直看着我的产物反应,变色,溶剂沸腾,冷凝,回流。像看着新生的孩子一样,可爱,又富有活力,想要去触碰,又怕会伤害到它。
2、 许依依
之前看到一个中科院特别优秀的数学博士写:“我在实验室刷一天网页看一天微薄依然觉得无比心累”
3、 DR.wu
白天繁忙的科研活动,常常较少一段清净的时间去思考科研问题。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反而可以去思考。由于我常常在晚上思考问题,导致我睡觉以后大脑好像还处于工作状态。我好几次早晨醒来时,突然蹦出来一个很好的科研想法,马上记录下来,就可以高高兴兴的上班去了。
任何的科学研究活动,都包含“发现问题——北京调查——设计方案——执行方案——分析结果”的基本思维过程。科研工作者的日常就是这个思维过程的具体化。在发现问题和背景调查阶段,科研工作者需要寻找一个当前尚未被解决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了解了背景之后,就需要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解决提出的课题。之后就是实施方案,这就是科研工作者将大脑中的想法变成实际工作的阶段。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很少有人能够第一遍实验就大获成功。最后,试验成功之后,科研工作者需要解读获取的数据和结果。在一切处理妥当之后,科研工作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布给同行和公众。科研工作者的日常生活就是以上几项活动的任意组合。
你在科研时,都在想什么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质化研究必备工具——NVivo10之图解与应用》
作者:刘世闵
▼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