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这段演讲中,易纲通过不同方面,传递了促进金融业开放与金融稳定的精神。
财联社将本次易纲演讲的要点梳理如下。
金融开放意义重大
说到金融业开放,首先得明确金融的职能。
易纲表示,通过互联网或者通过手机移动支付只花5分钟,所以这些时间的节约,说明金融的有效金融服务效率大大提高了。“
所以金融本质上是一个竞争性的服务业。我们金融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易纲提到,金融业和金融市场有三大功能,第一是有效配置资源,第二是管理风险,通过价格发现和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来进行风险管理。第三,为百姓和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在谈到金融业开放时,易纲认为,通过引入各类金融机构、业务、产品,可以增加我国金融的有效供给,有利于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金融业的开放会促进我国制度规则的建立和健全,完善金融制度的供给。
易纲还表示,“在我国金融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主动地学习成熟经济体的制度建设经验,使我们的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金融市场建设、金融监管等方面进步得更快。”
对内:提供足够的对冲工具 有效管理风险
金融业开放无疑对我国经济体的制度建设有重大意义。
易纲表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是我国的自主选择。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易纲透露,今年的
重点任务就是研究如何能够使市场准确定价,提供足够的对冲工具,使得各种各样的投资者能够有效地对冲风险,有效地管理风险。
另一方面,易纲表示,2018年,金融领域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营造适应的货币环境,强化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
对外:央行措施基本落地 中外金融机构同等待遇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宣布金融业要加大开放的力度,政策落实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
随后,易纲代表人民银行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其中包括了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等十一项具体措施,并对这些措施给出了具体的时间。
在今天的演讲中,易纲表示,
目前绝大部分措施已经落地,极少数尚未落地的措施的法律修改程序已经到了最后阶段,相关的申请受理工作已经开始。
目前来看,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取得明显的进展。
瑞士银行对瑞银证券的股比比例已经提高到了51%,实现了绝对控股。
安联中国保险获得筹建,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美国标普公司获得进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
美国的运通公司在我国境内发起设立合资公司,筹备银行卡清算机构的申请已经审查通过。
易纲表示,坚持金融业的开放,金融市场的开放要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相互配合,协调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要在持股比例、设立形式、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牌照、数量等方面对中外资金融机构给予同等的待遇和同样的监管标准。
同时,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推动落实“非禁即入”,中外资金融机构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业务和领域。
风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过去和未来
与金融业的开放分不开的无疑是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在演讲中,易纲谈到了我国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过去以及将来。
过去: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推动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金融委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设立金融委办公室秘书局,负责日常的工作,人民银行的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被赋予了必要的统筹协调手段,监管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二是稳定了宏观杠杆率。随着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未来随着市场的发展,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一部分债权融资会转变为股权融资,将有利于宏观的杠杆率进一步地稳定。
三是影子银行业进一步地规范。我国出台了资管新规和配套细则,整治金融市场的乱象,影子银行的无序发展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是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强化对系统性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监管,有效地应对了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
易纲还提到,“我们还平稳有序地处置了高风险的金融机构,整顿金融秩序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将来:不断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如何使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规避风险无疑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易纲称,金融业开放的过程可能会提高金融风险防范的复杂性,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未来要适应不断提高的金融业开放的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一是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把握各领域出台的政策力度和节奏,形成政策合力。
二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的框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作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对系统性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丰富政策工具箱。加强对金融市场实时的监测,阻断跨市场、跨区域、跨境的风险传染。
三是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实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和流量。
四是健全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机构和处置的机制。探索以存款保险为平台,建立市场化、法治化金融机构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