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一本关于吕后和“诸吕之乱”的历史书籍《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该书作者郭茵,由陆帅和赵壮翻译,主要探讨了吕后掌权期间的统治以及“诸吕之乱”的真相。书籍内容包括吕后的权力基础、汉初的军事力量、刘邦时期的官僚任用政策等,并附带了名家推荐和后记。
本书探讨了吕后如何临朝称制、执掌大权15年的过程,以及“诸吕之乱”的真相。书中研究了吕后的权力基础、汉初的军事力量分布、刘邦时期的官僚任用政策等。
作者郭茵是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生,于东京学艺大学和东京都立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译者陆帅和赵壮分别在学术界和企业界有丰富经验。
本书在研究和解读史书的过程中,去伪存真,还原了秦统一中国后第一位临朝称制女性的真实形象,揭示了汉初刘氏与吕氏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本书得到了多名历史学者的联合推荐。东京都立大学荣誉教授佐竹靖彦称其为‘西汉政治史研究中决不能无视的成果’。”等。
别忘了,吕后也是创造历史的人物:《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出版
历史书讯指南
历史书讯指南
2024年09月11日 07:35
上海
《
诛吕
》
作者:郭茵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记号Mark
副标题:“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译者:陆帅、赵壮
出版年:2024-10-1
页数:260
定价:89.00
装帧:精装
ISBN:9787571440336
公元前195年,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去世,其年轻的儿子刘盈即位,但实权几乎都在刘盈的母亲吕太后手中。惠帝在即位第七年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刘恭和刘弘先后成为皇帝,因两位少帝年幼,吕太后实行“临朝称制”。从
《史记》
《汉书》的记载开始,在很多史书和相关研究中,吕太后都是与功臣集团和刘氏一族对立,充满忌妒心和野心的形象。
汉初著名的“诸吕之乱”向来被认为是吕氏一族为了夺取刘氏的天下而欲作“乱”,但在付诸行动之前被大臣和诸侯王察觉,吕氏全族被杀。但是,我们如果研究与该事件相关的史料记载,会发现很多与这种定论矛盾的情况。作者爬梳史料,试图解答吕太后为什么能掌权15年,她施行了怎样的统治,与其统治密切相关的这一重要事件“诸吕之乱”的真相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等问题,并阐明了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作者简介
郭茵,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于东京学艺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于东京都立大学取得史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多所著名大学任教,现为日本某初创企业董事长。
●译者简介
陆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于《中国经济史研究》《历史地理》《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翻译出版《晋武帝司马炎》《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等书。
赵壮,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曾发表《读河南荥阳新出土唐〈赵德明墓志〉》等学术论文。
★ 乱从谁起,因何作乱?是“诸吕之乱”还是“诛吕之乱”?
★ 在史书混乱与矛盾的记述中去伪存真,破解发生于2000多年前西汉初年的一桩疑案,还原秦统一中国后第一位临朝称制女性的真实形象。
——————————————————
▶ 东京都立大学荣誉教授 佐竹靖彦 作序推荐
“郭茵的著作揭示了汉初刘氏与吕氏之间合作与冲突的全貌……还原了汉初的历史真 相,澄清了这起 2000 多年前的疑案。”
“西汉政治史研究中决不能无视的成果。”
——《中国中古史研究》第六卷(中西书局,2018年)
▶ 中国秦汉史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王子今;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晋文;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长聘副教授 陈侃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孙闻博 联合推荐
▶ 刘邦称帝未满8年驾崩,惠帝即位7年早逝;王朝初建,政局不稳,同姓诸侯王执掌地方,异姓功臣侯厥功甚伟。
▶ “吕后妇人”,如何做到临朝称制,执掌大权15年。又为何在临终之时放手一搏,政治豪赌。刘邦去世前是否真的留下遗言?齐王刘襄为何敢举兵一争帝位,他是刘邦庶孙还是嫡孙?既已诛杀吕氏一族,朝臣为何一定要另立新帝?吕太后到底是刘氏天下的敌人,还是刘邦最值得信赖的合作者?“诸吕之乱”对意外登上帝位的汉文帝政策产生了那些影响?
目录
序章 2000多年前的疑案
吕氏权由何起
既往研究中的疑点
从临朝称制的权力基础到“诸吕之乱”的真相
第一章 吕太后的权力基础
吕太后在楚汉战争中的动向
戚夫人与赵王如意
太子的废立与周吕侯吕泽
西汉建立后的吕太后
吕太后的权力基础
小 结
第二章 汉初的南北军
南北军的基础史料
既往研究中关于
南北军
的 5 种观点及疑点
汉初南北军的真实情况
复原“诸吕之乱”
西汉初期长安的军事力量
小 结
第三章 刘邦时期的官僚任用政策
军功与封侯
关于汉五年的三公九卿
文武对立与刘邦的统治理念
小 结
第四章 吕太后权力基础的衰弱与官僚任用政策的变化
“怏怏”派与曹参的任用
分割相权与复设太尉
吕太后的不安与任用亲信
吕氏一族的任用
九卿的任用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