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播放量,每次点播12元(VIP会员6元),以此算来,《新喜剧之王》在网络上的收入应该在9亿-18亿之间。虽然这些钱不会都落入片方的腰包,况且点击量也包含试看(甚至片花),但比起电影在院线上获得的6.2亿票房(片方分账应在2亿左右),网络收入确实是非常多了。
实际上,不只是《新喜剧之王》,《神探蒲松龄》《一吻定情》在网络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两部电影的点击量分别是1.4亿和0.56亿,考虑到两部电影的院线收入分别只有1.52亿元和1.73亿元,网络收入在这两部电影的总收入中占比肯定不在少数。
影院虽风光,不如早上网
截止目前(3月19日上午11时),《流浪地球》的总票房达到了46.16亿元,但近两周的票房也只有0.84亿元。
可见,虽然大片的长尾效应还在,但却已经是“强弩之末,难穿鲁缟”了。在年后《阿丽塔》《惊奇队长》等好莱坞大片的夹击下,其他电影就更难从市场上分到一杯羹了。《新喜剧之王》《一吻定情》等近两周票房累计刚刚过100万,《廉政风云》和《神探蒲松龄》还不足100万。
影院赚不到钱,更多的电影选择开辟第二战场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3月9日《新喜剧之王》登陆互联网,紧接着《神探蒲松龄》在3月10日转网,《一吻定情》也在3月14日“姗姗来迟”。三部电影转网时间距离院线上线时间都在一个月左右,《一吻定情》甚至只有28天!
院线上线时间被压缩,网络上线时间一再被提前。除了出品方的推动之外,平台方也是促成这件事的重要力量。有数据显示,院线电影对于网络付费用户的吸引力比电视剧、网剧、综艺等节目都大。2017年付费内容的付费动因中,院线电影为58.6%,远超其他类型。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引入院线电影是通过分账形式,既不用付高额的版权费(需要付费,但相对不贵),也不必花钱自制,“坐地分账”的同时,还能促进会员拉新,何乐而不为呢?
“攻克”电视之后,互联网还要“攻陷”影院
10项提名,3项获奖,再加上之前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的金狮奖,很多人都已经忘了,原来《罗马》只是Netflix做的一部“网大”。
然而也正是由于 “网大身份”,《罗马》最终被迫“退出”了2018年戛纳电影节。有消息称,这正是因为法国院线联名抵制,而且根据法国的相关法规,一部电影只有在院线上映三年后,才能登陆流媒体平台。
可以说一部《罗马》已经把互联网平台与院线之间的“明争暗斗”呈现在了世人眼前。但在国内,这样的斗争却与欧美国家有着迥异的路线。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力量更大,在电影行业中通过投资、联合等方式,几乎渗透到了从制片,到线上票务,甚至到院线(阿里2018年已经对万达电影完成了战略投资)的各个环节。2019春节档中,几乎所有电影都有BAT及其旗下公司的身影,欧美的互联网巨头(即便是Netflix)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
这也为院线电影上网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甚至可以说很多院线电影上网只是“BAT爸爸们”把这些电影“从自己的左手放到了右手”而已。
2018年,《延禧攻略》《如懿传》等都完成了先网后台的播出。作为资本实力更加雄厚的一方,互联网平台已经在剧集制作和发行等方面扭转了之前和电视台的关系。在前几年“负隅顽抗”之后,从2018年开始,电视台也逐渐沦为了“直播平台”,而将更多的热度和收益抛给了网络平台。
但即便如此,受限于中国影视行业的整体实力,短期内国内互联网平台在电影产量和质量上还无法达到高水平,绝大多数网大的水平还无法和院线电影相比。比起Netflix与院线之间的“兵戎相见”,国内视频平台与院线之间的关系还没到“图穷匕见”的时候。
另一方面,BAT早就在觊觎线下院线,腾讯阿里入股,甚至拥有院线都只是时间的问题。BAT自己打造线上线下闭环也完全可能。网大上院线,院线电影上网都会比在欧美国家容易的多(实际上2018年就有《九门提督》等网大上了院线)。移动院线落地的可能也似乎要更大。
“要么姓马(马云),要么姓马(马化腾)”。互联网巨头正在加快“一统江湖”的速度,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之间的界限也必将逐渐模糊。一个“寡头”时代到来的同时,也必将伴随着“大小屏”藩篱的打破。
更多文娱产业资讯,可进入小程序了解!
【艺恩网】
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