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苏联的计划经济影响了电子工业的发展,让苏联的电子工业走了弯路,比如搞三进制和电子管小型化等等。但事实上,三进制计算机确实有其独到之处,美国也研究过三进制计算机。同样的,关于电子管小型化苏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真空电子管虽然具有寿命短、容易碎裂、容易烧坏、体积比晶体管大的缺点,但优点在于工作稳定,而且抗干扰能力非常强悍,非常适合在军用设备中使用。特别是在冷战这个大环境下,整体军事实力居于弱势的苏联整日幻想打一场核大战,为了应对开打后可能出现的大量电磁脉冲,苏联在军用电子设备上广泛应用电子管也就合情合理了。
而且,苏联在发展电子管小型化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晶体管的研发。1950年,苏联多家单位分别完成了类似的晶体管样品研制。到1957年,已经有晶体管收音机进入苏联百姓家庭之中。
到80年代,苏联的半导体工业进一步成长,进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微机年产量突破60万台,有5家大型工厂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机,这些微型机被用于180多种工业设备和生活用品上。
在其他方面,即便相对于美国,局部的差距最多不过5年。苏联建起了从原材料、设备、设计、制造等一整套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而且这整套工业体系是完整而独立的,当时仅有美国和苏联具备这种实力。
然而这套工业体系布局是有硬伤的。当年斯大林为了加强各个加盟国的联系,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产业布局按照上下游关系分配到各个加盟国。根据产业布局,乌克兰是苏联的电子信息工业基地,白俄罗斯是苏联的半导体工业和微电子工业基地,即便是波罗的海三国,苏联也曾经布局半导体工厂。随着苏联解体,直接导致苏联时代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破碎化。加上俄罗斯寡头和西方国家用非战争的方式洗劫了苏联人民的财产,导致原苏联各加盟国军工领域许多专家、教授失业,大量一流的工程师陷入赤贫。
恰逢此时,美国、西欧和日本、韩国、中国不遗余力的从苏联挖掘人才,关于中国对前苏联人才引进的更多细节,正是因为苏联解体之后造成的经济困难和人才断档,导致如今俄罗斯半导体工业实力有限。民用电子产品大量进口早已不是新闻,即便是军用电子元件,俄罗斯也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比如俄罗斯最新服役的苏35战机上就有3000种外国组件,当中就有很多进口电子元件。再比如T-90等不少坦克的火控系统中就曾经集成法国的热成像仪,而且原装的俄国产热成像仪连印度都嫌弃,在引进T-90主战坦克的过程中也换装了法国产品。
现在的俄罗斯,进口电子元件已经深入到国防军工的方方面面,从坦克到飞机,再到军舰,甚至连与核弹有关的电子元器件都不同程度上依赖进口,俄罗斯电子工业衰退的着实令人目瞪口呆。虽然目前俄罗斯也开始致力于发展半导体产业,但前景非常不乐观。一方面现在油价低迷,俄罗斯缺钱缺得相当扎心,另一方面俄罗斯承接的苏联解体后破碎的电子产业链,很多方面要从零开始起步,如此追赶谈何容易。
甚至俄罗斯宇航局也开始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合作,一些研究所已向俄罗斯方面提供了几十种电子零部件样品,这些配件只需经过少许改动后即可替代美国进口货。在向中国大规模采购电子零部件前,俄方正在翻译有关这些配件的技术资料,并对这些配件进行测试。谁能想到,中国建国初期计算机技术从无到有,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苏联的技术。
然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苏联还在为石油危机深陷经济困境时,我国电子产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持已进入高速发展,大量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后中企在全球掀起收购潮,民用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是促进了军用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在的中国在军用电子元件上的自主化程度要比俄罗斯高得多,某型预警机的CPU、DSP、T/R组件等关键电子元件全部国产化;某坦克火控系统和很多导弹的关键电子元件也实现国产化;北斗导航卫星国产化率达到98%,“神舟”、“天宫”里大多都是国产电子元件。可以说,中国在武器装备电子元件自主化方面已经远远超越昔日的老大哥,即将站稳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