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总要求: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
要抓实冬春农业生产,紧盯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指导各地分类抓好春季田管,强化蔬菜生产指导服务,及早谋划明年粮油生产。
”
提升粮油作物单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选择优质种子、优化施肥、合理灌溉、有效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
良种是增产的基础。
聚焦产量及品质攻关,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优良食味水稻育种团队育成南粳46、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5718等系列水稻新品种20多个,南粳9108、南粳5718等7个品种先后通过农业部超级稻认定。所谓超级稻,是指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目前,南粳系列品种已成为江苏省域大米品牌“水韵苏米”的主推品种,为守护粮食安全贡献江苏力量。
再者,要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生产环节的托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核心模式,它解决的不仅是“谁来种地”的问题,更解决了“怎样种好地”的问题。以北大荒八五五农场为例,2023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8.38万亩,带动地方粮食增产2000万斤。农业社会化服务已然成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
要因地制宜指导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提升种养环节标准化生产水平,狠抓产品质量和品牌,确保产得优、卖得好,让特色农业更有效益。
”
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潘家湾镇蔬菜产业时,勉励当地干部群众走科技之路、质量之路、品牌之路,把蔬菜种植这个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好,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
认为这其中有两个抓手要用好: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一个地方管理水平、科技水平、文化内涵、生态水平的凝结。长远来看,区域品牌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牵头,链接龙头企业、农户、经销商、消费者等,以特色产业为主导、以产业链运作为手段、以农产品品牌旗舰为导向,构建全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圈”。与此同时,要认识到品牌引领在构建百亿特色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及“农产品品牌+食品品牌”双品牌战略,推进从“产得优”到“卖得好”转变,实现政府有税收、企业有盈利、百姓有收入、地方有名气。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元一智库“品牌囤”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主体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发挥、调动更多群体参与区域品牌建设,这就需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要善于挖掘区域标杆企业、标杆人物、标杆产品,尤其注重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相比于其他经营主体,其销售收入高、盈利能力强、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储备丰厚,也能够吸引大量的专业人才加盟。而且龙头企业本身也是产品升级和品牌推广的最大受益者。
如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潼南柠檬”品牌下的龙头企业,公司已建成重庆市高新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庆市柠檬深加工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出柠檬精深加工技术300项以上,用科技研发助力“潼南柠檬”成为了国内知名的果品区域品牌。
“
要大力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育种、农业微生物等新质生产力。
”
总书记湖北之行,再度来到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考察,这已是2013年至今总书记四赴光谷实地调研,并做出系列重要指示。
2013年,“
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
。”
2022年,“
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
2024年,“
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要增强自信、志存高远、协同发力,在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不断建功立业
。”
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的关键一环。
具体到农业领域,科技是农业品牌的底层逻辑,只有重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夯实品牌树起来的基础。没有科技加持,农产品品牌就没有了“优质优价”的根基。
一个典型案例是柞水木耳。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小木耳大产业”领路人李玉院士主持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食用菌界首个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该项目涵盖了种、养、加,是在用产业思维、品牌思维推动食用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柞水木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正是该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的最好写照。
培育特色品种、制定木耳菌包生产等技术规程、开发木耳冰激凌/超微粉,前沿的科技成果,现如今已转化为市场效益,“柞水木耳”品牌价值突破30亿元,成为陕西首个纳入“国家品牌计划”的特色产品。
“
要大力支持对玉米高蛋白复杂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和遗传调控网络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开发高蛋白饲用玉米和青贮玉米。
”
总书记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考察时,在“高产高蛋白宜机收玉米培育”成果展台前驻足停留,仔细询问研究和应用推广情况。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向总书记汇报团队科研成果。
展台上实物展出了玉米新品种样品(7瓶)、玉米种子多样性资源材料7份(7个颜色大小各异的玉米棒子)、选育新品系1个(整齐一致的4个玉米棒子)、华中农业大学研制的设施作物智能灌溉机器人1个、设施植物表型机器人1个。
我国饲料蛋白存在巨大缺口,对大豆进口依存度高,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国是巴西、美国,除此之外还有阿根廷、加拿大、乌克兰和俄罗斯,年进口量在1亿吨附近上下徘徊。
基于此,严建兵教授团队与企业深度对接,发现如果全国玉米籽粒蛋白含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实现700万吨大豆蛋白替代。团队根据产业研发需求,培育了产量不降低、籽粒蛋白含量从8%提高到12%的新品系,找到了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降低7%的关键基因钥匙,克隆的多个高产、优质、抗病、快脱水关键基因已经应用于产业,服务于28家种业企业,近一年多来,已经示范推广了750多万亩。
除高蛋白饲用玉米,青贮玉米因其产量高、营养丰富,成为了畜牧业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一亩青贮玉米能发挥1.3亩籽粒玉米效用,一亩优质全株青贮玉米的饲料量相当于100亩草场产量。使用青贮饲料是全球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色,农业农村部已把发展青贮王米摆在更突出的位置。
“
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紧盯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产业发展和项目资产管理、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发展等重点工作,在开发式帮扶上多想办法,提升产业和就业帮扶成效,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
从扶贫到帮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脱贫攻坚时期,中西部22个省(区、市)832个脱贫县,绝大部分都培育了2-3个特色鲜明的帮扶主导产业。据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统计,从产业覆盖面、带动人数和带动效果来看,草食畜牧、水果、蔬菜、粮油、中药材、生猪、茶叶、食用菌、禽类、薯类位列前十,堪称脱贫地区十大帮扶主导产业。
如四川省雷波县,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也是农业农村部品牌帮扶重点县。
瞄准脐橙特色产业,打造雷波脐橙品牌,念脐橙经、打脐橙牌、发脐橙财,近4万亩的雷波脐橙产业如今已成为品牌价值超20亿元的产业集群,而雷波也被誉为“中国优质脐橙第一县”。
对于从无到有的产业
,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田水利设施、农产品流通设施、农村产业和市场基础设施等,完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的必备要素,盯紧如何“产得优”来发力。
对于从有到优的产业
,处于巩固、升级的阶段,要在强链、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具体措施有发展精深加工、促进产销对接、开发乡村旅游等,一个重点思路是打造农产品品牌。
会上还将“一老一小”作为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重点来部署,提出“推动持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指导各地完善适老化设施”等指导措施。
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小到一个基因,大到百亿产业,期待更多举措变成实效,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参考资料:
[1]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以奋发有为的干劲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华中农业大学:习近平到武汉考察,严建兵教授现场汇报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