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书院
让读书像吃饭一样容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3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说明书修改超范围,专利局认定专利继续维持有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书院

风靡日本的动物生死书:每个生命都重要

中信书院  · 公众号  ·  · 2020-11-11 19:56

正文


最近,有一个真实的纪录片感动了无数人,一开始,只是一个年轻人为了放下工作带来的焦虑和压抑,去南非海藻林潜水。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偶遇了一只章鱼姑娘,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来自陆地的年轻人,和深海里的章鱼姑娘, 从原来的相互试探到后来的相互信任,好奇心将两个物种连接


纪录片《我的章鱼老师》,豆瓣评分9.4


然而,章鱼是一种孤独的生物,它独自生活在海底, 一生的时间不过400多天,一生只有一次交配机会 ,它们的生命密码中已经提前设置好了一项终极程序,交配完成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而章鱼姑娘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雄性,她怀孕了,开始产卵。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吃不喝,不挪动一步,竭尽全力照顾幼卵,把自己的养分全部提供给孩子,直到死亡。



章鱼姑娘深深震撼了他,他开始思考生命、思考意志力。


当你真的去了解一个生命,

你就再也没办法冷漠。


大自然就是这样令人敬畏。

任何一处生命,

都能给我们这样震撼灵魂的启示,

教会我们什么是温柔的回馈,

什么是,万物有灵且美,

岁月短暂却光辉。


有一本书和这个纪录片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 日本农学研究院教授稻垣荣洋的新书《每个生命都重要》


这是一本2020年风靡日本的动物生死书,也是一本送给孩子的温柔的生命教育书。


万物神秘又具有不可思议的普遍性, 29种动物,揭示38亿年来生命进化的奥秘

如果问,《每个生命都重要》是一本什么书?


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来回答,如果每个读者都是一个细心的魔术师,那就请把法布尔的《 昆虫记 》、俄罗斯经典科普儿童文学《 森林报 》和探讨生死主题的《 天蓝色的彼岸 》一起,变个魔术吧。


脑洞大开

把深奥的生命哲学讲得生动浅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关于动物这样那样的碎片知识:雌性螳螂在交配后会把雄性螳螂残忍地吃掉;蚂蚁虽小却能托举超过自身体重100倍的东西;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内部有社会化组织分工;鲑鱼溯游而上产卵……


如果 再深入问一句,为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没有深入追究这个为什么。


如果想要真正掌握动物科普,建议先从了解生物进化史,了解大自然在每种生物里预设的小程序开始。


比如,鲑鱼为什么要洄游,冒死从大海回到出生地产卵?稻垣荣洋在这本书中娓娓道来。



回顾生物进化的历史,曾经,所有的鱼类都栖居在大海中。慢慢地,鱼类进化出了丰富的种类, 大海变成了一个由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构成的弱肉强食的残酷世界


为了逃出捕食者的魔爪,处于被捕食地位的弱势鱼类便会离开适宜居住的大海,迁移到河海交汇处。


这里是一片被称作 汽水域 的地方, 海水与淡水在这里交融 。对于适应了含盐量高的海水环境的鱼类,那是 有可能丧命的危险地带 。即便如此,那些不善于竞争而遭受迫害的鱼类也只能住在那里。



然而,寻求猎物的捕食者最终也适应了汽水域,并开始向那里进攻。于是, 弱小的鱼类为了逃命便游到含盐量更低的河流中 ,去寻找栖居地。一般认为,现在生活在河流或湖泊中的淡水鱼,就是那些弱小的鱼类的后代。


不过,这些淡水鱼中,有的也会选择再一次向广阔的大海前进。鲑鱼与鳟鱼等鲑科鱼类便是例证。


再比如,当我们人类的宝宝在享受着父母的精心照顾、细致养育时, 自然界的昆虫又是怎样的呢


在昆虫一类中,能养育后代的昆虫并不多。



昆虫在自然界处于弱势地位。青蛙、蜥蜴、鸟类以及哺乳动物等都会捕食昆虫。 昆虫父母即使想要保护孩子,结果也只是让自己一起被吃掉


因此,许多昆虫不得不放弃保护孩子,产完卵就不再照管孩子了。


即便如此,也有个别会养育后代的昆虫。比如,捕食小鱼和青蛙的肉食水栖昆虫—— 田鳖,还有就是剪刀虫


蝎子 虽不是昆虫,却有毒刺作为超强武器,也会养育后代。另外,以其他昆虫为食的 蜘蛛 中,也有养育后代的种类。




大蚁蛛,一种会对幼崽长期哺乳的跳蛛


在残酷的自然界, 养育并守护后代成长的行为是一种特权,它只赋予那些强大到可以保护子女的生物


虽然比不上蝎子的毒刺威力大,剪刀虫至少还有钳子这种武器。因此,剪刀虫选择了由父母保护虫卵的生存方式。


昆虫在养育后代时,有的是父亲来保护虫卵,有的是母亲。父子蝽就是由父亲来保护的。剪刀虫则是由母亲守护虫卵。剪刀虫妈妈产卵时,爸爸早就不见踪影了。


孩子从小不知道父亲长什么样,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



独具创意

把生命万物的奋斗与命运讲得惊心动魄


生命在地球上诞生大约是三十八亿年前的事情。 在所有生命都是单细胞生物的那个时期,生物中是不存在“死亡”的


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生物是最原始的生物,没有复杂的构造,只是进行细胞分裂,增加数量。


对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而言,“死亡”并不简单


单细胞生物一分为二,这其中没有留下母细胞死后的遗体,说明这当中并不存在“死亡”。它们只是一心一意重复对自己的复制而增加数量,如此单纯的生物,不存在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


生物书上的单细胞生物


一般认为, “死亡”造访生物,大约发生在十亿年前


有很长一段时间,生物不会死去。因此,“死亡”是生物在长达三十八亿年的生命历史长河中,自身创造出的一个伟大发明。


一个生命如果只是通过复制而增加个体,便不能推陈出新,还会发生复制失误而导致退步。因此, 生物在进化中选择了不破不立重新构建的方法


但是,如果全部破坏掉,便难以有继承。因此便有了从母细胞那里携带基因,再结合并制造新生命的方法,那就是雄性与雌性的性。


也就是说, 在创造雄性与雌性构造的同时,生物创造出了“死亡”的机制



那么,在这样的前提下,卵生生物又是选择了怎样的生存策略呢?


卵生生物繁衍子孙的战略不过两种,一种是生产 大量体形较小的卵 ,另一种是生产 体形较大但数量相对较少的卵


“小卵多产”和“大卵少产”,这两个战略中到底哪个能留下更多的后代呢?


所有的生命体都是在这两个选项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从而发展出了各自独特的生存战略。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是选择了后者,并进行了彻底的进化 。大多数哺乳动物一年能生育一到两只幼崽,一次分娩最多也不过几只。



另一方面,鱼类的选择和哺乳动物背道而驰,它们选择的是多产卵的战略。


翻车鱼算是个中翘楚——据说,这是一种 一次能产大约三亿枚卵 的鱼。


如果这些卵全都孵化成鱼,那么全世界的海洋都会被翻车鱼填满。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翻车鱼的卵大多数都会被吃掉,从小小的卵中孵化出的鱼苗也基本会被吃掉。



因此,翻车鱼一次产的卵中,最终大约 有两枚能够长成成年翻车鱼 。这就是所谓的自然规律。


买彩票中一等奖的概率是一千万分之一,而翻车鱼平安长大的概率,比彩票中一等奖的概率还要低。这么一想, 能长成大鱼的翻车鱼该有多么幸运啊



如果你生来是一只翻车鱼,你会如何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