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来源:每晚一卷书
(ID: JYXZ89896)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
假期眨眼而过,这两天有很多人已经陆陆续续返回工作岗位。
身在职场,难免会碰上一些糟心事。
复工后,我们要靠什么才能躲过明枪暗箭,为自己开个好头呢?
作家冯唐说:
“只能靠训练有素的自己,成为强者的第一步,就是学会不纠缠,闷声做个狠角色。”
新年复工第一天,不如闷声干大事,做个狠人。
著名职场规划师刘润,分析过职场现状。
这个时间段里,我们要做的,不是积极表现,去啃硬骨头或者跟对手死磕。
而是先稳住自己,好好工作,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暗练本事。
因为没有足够的沉淀,人在职场就没有根基,如果再急着表现,就很容易栽跟头。
为了一个方案,她和同事争得面红耳赤,甚至驳回领导的提议;
为了拓展人脉,不管谁的客户她都去争取,害得同事绩效下滑。
公司群里发的任务,她第一个响应,团建表演节目,她也当仁不让。
她把自己打造为“全能王”,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的各项能力。
渐渐地,同事们一个个对她心生厌恶,甚至有人私下联合起来整她。
不是“忘了”通知她开会,就是“不小心”给了她错误的数据。
而领导明知她被针对后,非但不帮她,还指责她人缘差。
那段日子,她工作上越干越难,不出半年,就灰溜溜地辞职了。
“人在职场如果锋芒太过,不等老板发现你是金子,身边的人就已经把你踩在泥里了。”
先蛰伏下来,对自己的处境、岗位、行业,做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再踏实一点,放低自己,多学技能多积攒经验,在为人处世上多历练。
职场这条路,不是看谁跑在最前头,而是看谁有足够的后劲跑到最后。
但没过多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的业绩突然断崖式下滑,成了部门倒数。
开总结会的时候,老板对他进行了点名批评,言辞犀利,不留情面。
事后,梁梦听说了此事,一个劲儿劝他把困难说出来,说不定老板会照顾一下。
因为就在不久前,小伙子母亲生病,他在医院单位两头跑,这才耽误了工作。
这个节骨眼上,最需要做的,就是屏蔽一切干扰,然后尽快成长起来。
所以,之后无论是同事的议论,还是领导的施压,他都没有回应。
他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技能、分析流程、梳理客户信息。
两年后,小伙子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与稳固的客户资源,一路升职坐上了主管的位置。
想起作家刘墉说的一段话:
“每个人都要过一段潜水艇似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成功地浮出水面。”
越是优秀的人,越能在低谷中稳住自己。
他们不急着找理由为自己开脱,更不会急着向外人求助。
而是沉着应对,倒逼自己去改变去提升,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
整个过程,不必大张旗鼓为人知晓,只不断地给自己默默加油就好。
等熬过了这段孤独又艰苦的时光,你就能淬炼出更强大的自己。
消耗型的人,有点本事,也能做事,却忍不住各种炫耀,极渴望被人看见。
他们纠缠于各种事和人际关系,精力太过分散,不断消耗着自身能量。
而成长型的人,始终保持初学者的姿态,能下狠心,一刀一刀地雕琢自己。
这类人忍得住寂寞,吃得了苦头,扛得住压力,永远把自身成长摆在首位。
在诸多名家画作中,一幅名为《导盲犬“回声”》的作品获得了一致好评。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幅超高水准的油画,竟出自一位盲人之手。
这位盲人画家名叫约翰·布拉布利特,毕业于美国名校北得克萨斯州大学。
他既要反复练习失明后如何生活,又要一遍遍感知画布、颜料,在脑海里进行调色。
他每天趴在画布前,十几个小时间不停地画,不见任何人,不理任何事。
经过上百个日夜的锤炼,他不仅突破了盲人作画的瓶颈,还创造了诸多奇迹。
看过这样一段话:
判断一个人能不能成功,不在他被多少人知道,也不在他表面的风光。
就看一点,这个人能不能偷偷地自己蓄力,扎实而持久地朝着目标前进。
新的一年,无论你在工作上立下多少flag,千万别声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别慌乱。
先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默默给自己鼓劲儿,而后有计划有策略地去行动。
没有一份工作是容易的,我们总要面对各种辛劳、委屈和无聊。
受了委屈,用成绩为自己讨回公道;被轻视怠慢,就用自己的价值换来尊严和体面。
越是身处人群中,内心就越是躁动,人就越难静下心来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