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看过北京现代舞团艺术总监高艳津子的舞剧,往往都会对其编导作品偏爱探讨的主题有深刻的印象——生命与自然、时间、轮回等的关系。
7月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十二生肖》,总导演
高艳津子
,舞台美术设计
刘杏林
,灯光设计
邢辛
,服装造型设计
钟佳妮
,多媒体设计
胡天骥
。
笔者惊于主创打造的与传统东方印象的
智慧
反差,喜于多角度解读的可能性。让我们好好缕一下思路,这篇先谈
编导
。
《十二生肖》令笔者联想高艳津子编导的另一部舞剧《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有共鸣呼应之处——都是
与所有国人皆有人文关联的刻板印象
,都是关联“
时间
”的话题。但其对生命产生的思考和感受是不同的。
《二十四节气·花间十二声》剧照
《二十四节气》是一场
诗情画意
,是时间与自然的故事。以中国人的诗情画意重新解读大自然赋予的变化和景象。
《十二生肖》是一场
世间烟火
,是时间与生命的观念。通过《十二生肖》建立时间的秩序,每十二年、每十二个小时成为一个轮回,在这种不同动物里面去体现了这种时间的秩序,更体现了人对自己性格、情绪之间的趣味,同时也印证了自己在命运中的性格。
虽然二者都是关于东方的时间计算,但体现了东方人的二面——
自然的情感和生命的血肉
。
一说起十二生肖,全体中国人都有发言权。大家都能想象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传统时间计算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属相。有很多传统符号、民间习俗、文化美学。
对十二生肖的刻画,可以归结为
“破”
与
“立”
。
“破”
,可不是指偷懒胡闹的“破”罐“破”摔。当然国内可不乏比原著、比观众的惯常想象更单调乏味、平面图解的创作。
《十二生肖》在创作时,采用了“反推”的“破”——高艳津子从最初与主创探讨伊始,提出的原则就是“不要一个可以想象的十二生肖”。如果第一下能想到的,就是作品不要的。大家先说会想到什么,拟定名单,然后——
一键删除都不要
。
主创想要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十二生肖,一个非常的前卫的十二生肖,一个
酷与可爱并存、有力量、有性格、有情怀、有各自独立生命面貌
的十二生肖。
当我们看多了中国舞剧意料之中、公式套路的美,遭遇了这种格局、这种新颖好玩的思路、这种开拓超越的诚意和决心,哪能不败下阵来。
破后,咋立?
归根到底,只有
当人物塑造、背景环境、哲学价值观的内在能“立”住
,之前的“破”才有
意义
。
务虚的创作过程就说到这里。咱们不看过程,还是务实以结果论吧。
笔者虽然是舞美工作者,但是谈高艳津子的舞剧视觉单纯聊舞美是不成立的,就像聊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也无法绕过他单聊视觉方面的成败。
我们看过太多“快餐式”的粗暴介绍——他是谁,来自哪,喜欢什么……
我们太习惯直接的平铺直叙,因为省事有效率。
十二个演员,同时都是主角,没有台词,只靠肢体与造型,做出与传统刻板印象的不同。
有个性的群像塑造,最体现戏剧编导的高下。
能不能给人物一个时代背景?一个群体定位?一套行为系统?
高艳津子的编舞
不追求叙事
,她在轮回反复中展现生物的奇观。
很多场的动作编排,去除掉人为的秩序化,哪怕齐舞、同一动作,亦个个不同。标准的招数最好学,而无招乃至忘招,好难!
几个分寸感到位的动作,动物的身份性格,观众一下就有共鸣。十二个人(动)物各自具备真正独特、独立的性格,立体生动地站在观众面前。很多一遍可能不懂、忽视的看似闲笔的编排,反而成为惊艳之举。
这才是真正的
活现
,才是
有范儿
的人物塑造。
这部剧带给观众蓬勃的生命力和不羁的野心。
十二种动物所代表的万物灵美、善恶冲撞、兽性与人性。在共通的目标下有共性发展,动物之间的关系既繁乱交织,又相互独立。
这些骄傲的个体在一起,是既相克又相生的状态。
中国从古到今有那么多的故事,以动物比拟人和人的性格影响。比如说鸡犬不宁,龙马精神
(当然龙马精神实际上是有这么一种带着角的马就叫龙马,主创用这种谐音造成了这种关系)
,老虎不在猴子称大王……导演为大量双人舞赋予了背景内涵。
为什么会用十二个动物来建立时间的认知?既然在它们一对对、一群群从开始没有成就为神之前,这么个性、自信、自负,高艳津子让它们在寻找时间的过程中有一个磨砺度难的磨合过程,在冲突的过程中让它们慢慢形成一个
互相支持、互相托举、互相扶携
的关系。为其大不同赋予
中国人自己的哲学——和谐,团结,自然。
在这个过程中,十二生肖最终团结在一起,时间变成十二个计算和轮回,成为一种交替循环,成为一种情感与生命的原力。这是非常有趣的一种解读。
配乐有单纯鼓点节奏、有女声吟唱、有民乐、有摇滚、有宗教唱诗。
画风违和?所有风格同时出现,却有了神奇的魔力。
但笔者觉得《十二生肖》的
内核既有悠远回味的东方美学,又很朋克摇滚。
它有执着的反抗和信仰。
越过满场肉颤神移的荷尔蒙、残酷躁动的动物本性、
自然无序中有一番有机逻辑
——你敢不敢动用自己的身体,撞向混沌无岸、暗哑不明的世俗规范?
这样迷茫过、挣扎过、找寻信仰与自我的人物,才有脊梁。
不正经表象下的角色,往往才配得上标新立异的好故事。
这十二个被放逐到世界边缘的动物,就像我们现实世界里的很多人与群体
(笔者就不举例详说了,欢迎对号入座)
,他们在“主流”或大多数人眼里是被排挤的异类分子,边缘群体,可事实上他们内心拥有超乎常人的强大力量。
这是一部不仅要看,还需要去费脑“思考”其隐含的宗教内涵、哲学思辨的舞剧。
戏剧的作用、价值与生命力,不正在此吗?
在常见肤浅娱乐化、政治宣传化、刻板守旧的环境中,总有些“不合时宜”的人,喜欢逆流迎难。
《十二生肖》就是这么一部作品,其目标是
高度的美学与深刻的哲学
。
有一定观剧品味的人看了,会无法自拔。
当然不是说不喜的人就是没品味。
但凡好东西,有时需要多花一点力气去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