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虚拟化备份后的归档方式,永久保存推荐用什么方式?光盘库或者磁带,还是什么别的方案比较好?
@nkj2021
某证券企业
系统架构师:
在信创虚拟化备份后的归档方式中,考虑永久保存的需求,以下是对不同方案的分析和建议:
1.磁带作为长期存储介质,具有成本较低的优势,并且仍然被认为是一种经济可靠的数据备份归档方式。磁带备份通常可以存储较长时间而不影响数据的完整性。相对于其他介质,磁带访问速度较慢,不利于频繁的数据访问。磁带需要物理存储空间,且需要定期维护和管理。
当对备份数据的访问频率较低,且需要长期大量数据存储时,磁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光盘读取方便,便于存储重要数据供未来参考。光盘库相较于磁带更加便携,方便异地存储和运输。单片光盘的存储容量有限,需要较多光盘来存储大量数据。光盘容易受到划痕、污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损坏或无法读取。当数据量不是特别大,且需要一定的便携性和可读性时,可以考虑使用光盘库。
3.虚拟磁带库结合了磁盘的高性能和磁带的高容量,可以提供更灵活的备份和 归档解决方案,适用于虚拟环境。
@小瓜 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系统架构师:
现在国产备份厂商很多以开源或国产分布式存储来作为备份介质。分布式存储通常以SATA盘为主。横向扩展能力较强。但是永久保存,建议离线。现在信创要求,多以蓝光光盘库作为归档介质。冷热数据分开存放。但是需要考虑备份软件替换以及备份厂商存活能力等。采用备份软件转储,等于与备份软件强耦合。后续转储有阵痛期。
@pysx0503 系统工程师:
目前常见的数据备份手段一般是备份一体机,磁带库和蓝光光盘库,这些归档备份方案您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成本上、易维护上也都是不一样的,也需要结合团队的运维经验来判断选择,这样会比较好。
从速度,容量上来看,一体机容量相对小,备份速度快,不受驱动器限制可以多任务并行,适合做近线数据备份。而数据如果需要永久保存,一般还是通过磁带库来进行备份,或者光盘库,可以通过备份一体机的D2D2T把近线数据归档到磁带库等存储中。
备份系统在备份国外产品(如VM类虚拟机)的同时,能不能兼容信创虚拟化的备份,信创环境强调使用国产软硬件,是否能确保备份解决方案的通用性,一套备份系统就能解决全部虚拟化平台?
@nkj2021
某证券企业
系统架构师:
1.国产备份软件普遍支持信创环境,特别是在信创服务器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兼容方面,已有许多成功案例。例如,某些国产备份软件支持基于x86指令集的CPU,包括Intel、AMD、海光、兆芯等,并兼容信创开源操作系统以及银河麒麟、统信等信创商业操作系统。在虚拟化平台方面,国产备份软件能够支持主流的信创虚拟化平台。
2.国产备份软件通常具备高度的兼容性能够与国产六大芯片等信创生态兼容适配,支持主流的信创虚拟化平台。
3.部分国产备份软件支持无代理备份,无代理虚拟化备份降低了对虚拟化资源的消耗,并简化了备份管理。
4.国产备份软件通常支持对整个虚拟机进行备份,确保虚拟机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恢复。国产备份软件支持备份运行在信创环境下的操作系统。文件备份是备份软件的基本功能之一,国产备份软件也支持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
@把酒祝东风 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国产备份软件普遍意义上具备更加广泛的兼容性,不但支持VMware这种成熟接口,与国内各类厂商也积极做各类认证体系。
备份系统支持文件备份和块备份,以下是关于这两种备份方式的说明:
1.文件备份:基于文件系统级别的备份。备份软件通过调用文件系统接口,将数据以文件的形式读出,然后存放到另一个介质上。这些文件在原始介质上可能不是连续存放的,但其链接关系由文件系统管理。在恢复时,文件会在原始磁盘上连续写入,较少造成碎片。
2.块备份:不考虑文件,直接对磁盘扇区进行读取,并将读取到的扇区写入用于备份的存储介质。它抛开了文件系统,直接通过磁盘控制器驱动接口读取磁盘。速度相对较快,因为不经过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接口。备份的数据量相对较大,因为会备份许多空扇区。备份后,原来不连续的文件在备份系统的存储介质上仍然不连续,恢复时也只是将状态原样恢复,碎片数量不会减少。
@zwz99999
dcits
系统工程师:
系统备份是支持文件备份和块备份,系统通过命令备份出来的是一个文件,假如系统是存储上的一个lun,可以在存储上做lun克隆就属于块备份了,也可通过备份软件来实现系统备份,那就属于文件备份策略了。
@小瓜 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系统架构师:
备份系统支持文件备份,按目录或按文件进行备份与恢复。也可以支持卷级备份,按数据块进行变化识别与传输,提升备份与恢复效率。
@
把酒祝东风 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首先文件备份是肯定支持,基本上没有哪家备份软件不支持这个最基本的功能。
块备份一般会具体到备份那类数据,比如数仓,数据库,文件系统等 这个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一致性,所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研。主流的数据类型的物理备份一般都是支持的。
信创虚拟化环境中虚拟机分布在各个不同平台,平台厂商会提供对应备份产品比如阿里云的ASR-BR等。是采用第三方备份软件对接各个平台接口,统一纳管各个平台的备份任务,还是平台分别备份属于自己的虚拟机?谁属于更优的选择,如果是选择第三方备份软件,属于信创的备份软件(爱数、鼎甲、云信达等) 各家的优劣势又在哪?
@小瓜 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系统架构师:
建议选择第三方备份软件,主要原因如下:
1.平台厂商不是专业备份厂商,在备份与恢复机制的设计完整性、重删等高级特性、备份防篡改等方面均不完善。
2.第三方备份软件中立,尤其是多种虚拟化平台时,可统一进行管理调度及统一技术栈,并且支持异构恢复或异构挂载。
3.进行全局BaaS服务设计时,会发现选择不同平台厂商的备份,对接复杂度会非常高,难以执行。
信创备份软件中,爱数、鼎甲与云信达等虚拟机备份应该都有不错的功能。
@pysx0503 系统工程师:
一般来说,我还是建议采用一个专业的第三方备份平台,形成一套完成的备份系统来进行现有环境的备份。目前爱数、鼎甲算是国内备份产品的第一梯队,发展的较早,功能上也比较完善,兼容性好一些,但价格对比其他产品也相对较高,所以这块你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对比选择。
其他的备份产品如云祺、科力锐等也接触过一些,主体的备份功能没问题,但在一些细节上还有一些附加功能上还是欠缺一些。
因此您在选择备份软件一定要从案例数量上多多参考下。
以上个人看法供参考。
@
把酒祝东风 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从我们建设的经验来看还是建议采用第三方的备份软件进行统一管理。
1.第三方备份软件厂商除了有对各个云平台支持方面广泛兼容性之外,对备份后数据的生命周期管理方面更具有经验,备份是一方面但是保障备份后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更重要。
2.适配复杂度低,接入方便,不需要去学习各个云平台的接口,相关细节都被屏蔽。
3.操作简便,上手快,在非工作时间应急方面,操作简单对一线值班同事极其友好,对于备份管理员来说也省了很多时间。
@nkj2021
某证券企业
系统架构师:
在选择针对多产品虚拟化环境的备份软件时,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以确保所选软件能够满足您的具体需求。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1.虚拟化平台的兼容性
:
确保所选的备份软件能够支持您当前使用的虚拟化平台,查找具有广泛兼容性的软件,以便在将来可能更换或扩展虚拟化平台时仍然适用。
2.备份和恢复功能
:
选择具有强大备份和恢复功能的软件,以确保您的数据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完整地恢复。关注支持全盘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功能的软件,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选择。
3.自动化和灵活性
:
优先选择支持自动化备份功能的软件,以减少手动操作的错误和减轻管理员的负担。查找具有灵活备份策略设置的软件,以便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制定合适的备份计划。
4.安全性和加密
:
选择具有数据加密功能的备份软件,确保备份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考虑使用支持加密等高级加密技术的软件,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保护级别。
5.易用性和用户支持:选择具有直观用户界面和简单操作流程的软件,以降低学习和使用成本。
信创虚拟化也好,非信创虚拟化也好,其实如果要做全量备份容量是比较大的,有的时候根据要求,还要做异地的备份,就要走专线等,先不考虑成本的问题,现实中,比如当一周做一次全量备份的时候,受到各种的限制和制约,数据量太大,备份不完,或者备份的时间比较长,备份时间比较紧张,比较接近业务生产的时间,或者全量备份时间越拉越长,这个问题,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或者思路?
@nkj2021
某证券企业
系统架构师:
针对在虚拟化环境中全量备份容量大、备份时间长且可能干扰业务生产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和思路:
1.由于全量备份数据量大,可以考虑在每周的某个时间(如周末)进行全量备份,其余时间进行增量备份。这样既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又能减少备份时间和数据量。在备份过程中使用数据压缩技术可以显著减少备份数据的大小,同时利用去重技术可以消除重复数据进一步减少备份所需的空间和时间。
2.将备份操作安排在业务低谷或维护时间窗口内执行,避免对业务生产造成干扰。将备份操作分散到多个时间段内执行,而不是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这样可以减少单次备份的数据量降低备份时间。
3.选择高性能的存储设备可以加快备份数据的读写速度,提高备份效率。对于异地备份场景,使用专线或高带宽网络可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快速传输,减少传输时间。
4.选择成熟的备份软件,成熟的备份软件通常具备自动化、可扩展和可靠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备份策略提高备份效率。
@小瓜 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系统架构师:
第一,虚拟化平台庞大,单个云平台或虚拟化集群超过 1000 台 vm ,甚至 5000 台 vm ,鼎甲曾有案例,某客户 7 个云专区,最大单个云专区超过 5000 个 vm ,采用的是备份一体机集群部署架构实现备份。比如,单台备份一体机 300TB ,可实现大概 200-400 个 vm 的备份需求,每日备份作业大概控制在 200 左右,根据虚拟机数据保护需求,备份策略配置有:每周错峰全备, 1-3 天不等增量备份;或者 2 周错峰全备,无增备;保留 31 天或 62 天;每个备份作业看容量大小,大部分在 30 分钟内完成,部分超大虚拟机另外单独考虑。因此,对于 5000 个 vm 的虚拟化,配置 10-15 台备份一体机即可完成备份;另外,虚拟机宿主机均需提前配置独立网口用做备份流量,以及接入层或汇聚层交换机需配置独立网口可直接给备份一体机连接(避免接入到核心网络,造成拥塞);或者最好建设独立的备份网络平面承接备份业务。
第二,对于超大容量虚拟机(一般考虑超过 2TB 以上),需单独配置备份策略(同时间段避开并发,或单独配置存储池等方案),为增加备份性能,减少备份窗口,甚至某批大容量虚拟机,可单独采用独立的一体机来执行备份;只要控制在 6 小时内完成即可。
第三,对于异地备份、专线带宽问题,由于虚拟机数据规模庞大,数据重复度高,需针对性配置异地复制策略,比如默写无须复制的虚拟机,可单独采用独立存储池备份,避免复制策略的太过于复杂;均需配置重删池,实现重删后数据复制,节省带宽。
@
把酒祝东风 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对于数据量太大,备份时间太长,备份窗口不足或者可能影响业务的情况,一般可以考虑如下几个措施:
1.以资源换时间,采用更高配置的备份设备配置,比如25g的网卡,全闪存存储,更大的内存等等,提升备份数据的写入效率。
2.以技术换时间,在完成一次全备份之后,后续尽量全部采用增量备份,或者开启源端重删等,这样每次备份的时间都会降低很多。
3.切分时间窗口,对于不是必须一次全部备份完成的数据,可以切分多个窗口,如果是数据库这种结构化数据,可以考虑让对方分库等,减少一次性备份大量数据。
4.数据清理,做好数据识别,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备份,精简备份源。
1.从速度,容量上来看,一体机容量相对小,备份速度快。不受驱动器限制可以多任务并行,适合做近线数据备份。
2.数据如果需要永久保存,一般是通过磁带库来进行备份,或者光盘库。可以通过备份一体机的D2D2T把近线数据归档到磁带库等存储中。
3.将备份操作安排在业务低谷或维护时间窗口内执行,避免对业务生产造成干扰。
对于异地备份场景,使用专线或高带宽网络可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快速传输,减少传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