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叔快评
肿瘤学临床研究及制药企业研发评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邦高分子  ·  国内首次量产!榆能化产出涂覆级EVA新产品 ·  20 小时前  
高分子科技  ·  广西大学林宝凤教授团队 CEJ: ... ·  3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浙大徐彦教授团队 Sci. Adv.: ... ·  3 天前  
要资讯  ·  大商所期货品种之玉米和玉米淀粉(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叔快评

造假疑云不散,港股明星Biotech估值惨遭腰斩

大叔快评  · 公众号  ·  · 2024-07-17 00:00

正文

从3月27日收市之后,诺辉健康至今已经停牌超过了100天,关于其何时可以恢复正常交易,目前仍然没有可靠的消息。
这家曾经在港股风光一时的明星Biotech,正处于上市以来的最大的麻烦之中。
诺辉健康是一家专注于肿瘤早筛领域的公司,已经 拥有三款商业化产品,包括“常卫清”用于肠癌筛查,“幽幽管”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幽门螺杆菌消费者自测器,“噗噗管”则是国内首个获批的便潜血自测器。
近年以来,国内肿瘤早筛领域先后出现过不少家“独角兽”级别的明星公司,但是在早期的短暂高光时刻之后,大部分的后续发展都不如人意,主要的问题在于商业化破局乏术,巨额的研发费用烧光之后,迟迟无法实现盈利。
但是诺辉健康不一样。
根据诺辉健康2023年8月21日发布的经审阅中期业绩报告,公司在2023年度上半年实现了营业收入8.2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64.6% 。
此外,毛利润达到了7.5亿元人民币,毛利率提升至90.9% 。经调整净利润为6130万元人民币,相较于2022年同期的经调整净亏损1.06亿元人民币,公司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
这无疑是一个相当炸裂的数据。
但是市场对此似乎并不认可,而各种“造假”的质疑和传闻,也一直如影随形。
诺辉健康被质疑财务造假的标志性事件,起始于2023年8月16日。
当时市场上开始流传一份名为《关于诺辉健康财务数据造假的调查报告》的文件,这份由财经媒体Capitalwatch出具的报告,指出诺辉健康通过不断压货方式,营造了九成虚假的销售收入,认为其2022年全年实际销售额仅仅为7695万元,与公布的7.65亿元相差9倍。
这份在互联网广泛流传的报告中还提到,诺辉健康在公立医院以及民营医院的销售数据与其公布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此外,报告还对诺辉健康在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提出质疑,认为其公布的销售总额与实际销售额存在较大差异。
报告公开首日,诺辉健康股价盘中一度下跌20%。
诺辉健康对于这些指控进行了回应,解释了公司的销售情况和市场策略,并强调公司在港交所发布的信息均真实合规。
同时,诺辉健康还对外界表示,报告方通过公关公司要讹诈公司,被拒绝后开始公开分发报告。
此事虽然一度在资本市场引发极大的关注,但是最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很快,时间到了2024年。
2024年1月22日,诺辉健康在港交所公告,集团2023年度的收入总额预期在2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58.9%至168.2%;毛利预期将介乎18.076亿元至18.732亿元,同比增长179.9%至190.0%。
这份数据,似乎有利回击了此前的造假传闻。
从常理推测,一家上市公司在被市场质疑财务造假之后,其后续披露的各项财务数据,应该是做了周全的检验,应该慎之又慎才是。
但是事情很快急转直下。
2024年3月27日,诺辉健康再次受到外部机构的质疑,这次的质疑简直是致命性的,因为质疑方不再是躲在暗处的不知名机构,而是四大审计所之一的德勤。
作为诺辉健康财报的审计方,德勤向诺辉健康的董事会发函提出了若干注意事项,包括对公司核心产品销售的有效性、销售模式的商业实质性及商业合理性,以及销售及营销开支的有效性等问题的质疑,认为有必要进行独立调查。
德勤的突然倒戈,在之前似乎已经有伏笔。
在2023年Capitalwatch发布的做空报告中,该机构的CEO表示,他曾在2023年向香港廉政公署举报德勤,举报内容为德勤在诺辉健康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端。
整个事件中,诺辉健康一直坚称其财务数据真实可靠,并采取了包括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在内的多项措施来应对外界的质疑。
吊诡之处在于,这个“独立调查委员”是由诺辉健康成立的,不知道外界如何理解这个委员会名称中的“独立”二字。
截至目前为止,该“独立调查委员”仍然没有发布任何明确结果。
但是整体的资本市场环境,正在朝着显著不利于诺辉健康的方向变化。
2024年7月10日,深交所发布公告,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发生调整并自2024年7月10日起生效,调出二只股票:碧桂园、诺辉健康。
2024年7月11日,国内头部公募基金嘉实基金发布公告称,自7月10日起,对旗下基金持有的诺辉健康进行估值调整,将价格调至6.62港元/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