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悲剧了的楼市自媒体。
前段时间,我们都知道微信大规模的封杀了一片八卦号。
但是可能不知道,他们也悄无声息的封杀了一批楼市号。
6月11日,30万粉大号发布了封号前最后一篇文章。(日期是微信端显示的最后发布时间)
6月13日,10万+经济类大号也没有逃过去,有一定可能是因为过多的发布了楼市方面的不良导向文章。
6月29日,又一对儿拥有好几万粉的难兄难弟,因为发布了一则同样的虚假新闻,也被封杀。
道歉都没用。
是的,并没有用,且秋后算账。道歉一周后,封号。
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没有关注的,但也悄无声息消失掉的账号。
总之,这就是我们目前身边的氛围,说话要小心,倍加小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护体~
再来说说二三线城市的云诡之处。
说来可笑,一边是三四线城市正在不停的抢地,一边是二线城市正在疯狂的抢人。
三四线:卖地(按理说明明是去库存的对象)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7月6日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200多个三四线城市合计土地出让收入8111.4亿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上涨42.6%。这些城市土地溢价率达到了40%,相比往年显著上升。
其中,佛山、嘉兴、徐州、常州、金华等21个三四线城市上半年卖地收入超过百亿元,刷新了历史记录。
二线:抢人
多个二线热点城市,纷纷公布了针对大专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人才吸引政策,其实也就是变相吸引刚需的政策,总之是一举多得。
深圳:给户口,给钱,给人才住房。
成都:给户口,给租房子住。
广州:给户口,给钱。
西安:给户口。
武汉:给户口,给租房子住。
南京:降低人才购房限制。
长沙:给户口,给钱
。
郑州:人才抢不到,直接抢人。
楼市供需关系的核心,本来就是刚需量和供地量的博弈(库存量)。
一边是地越来越多,一边是刚需越来越多,未来在房价上谁输谁嬴,已经一目了然。
然而,更诡异的是,未来刚需明明会增多,ZF利好明明已经发出,但房企现在却开始撑不住纷纷降价促销。
之前是郑州的融创,现在是武汉泛悦城,甚至在深圳出现了奇怪的“现售”。
再是越来越多的大房企,开始拒绝贷款,只要全款。(今天朋友圈已被下图刷屏,看来群众们越来越心塞)
真正买房子是用来自住的人,依然没办法买到便宜房,能掏出来全款买房的,怎么看都不会是真刚需。
买房全款优先一旦变成了一个新常态,刚需就更难买到心仪的房子,也更难抢到真正实惠的房子,只能跟买彩票一样,去碰运气。
那些限价的低价盘,都被有钱人劫了胡,到头来还是解决不了刚性需求的问题。
一边是二线ZF利好的政策,一边是二线城市房企看空的表现。
一边是三线ZF去不完库存,一边是三线城市房企疯狂的抢地。
怎么看都觉得,常识越来越不够用了。
什么是常识,太阳从东边升起,一天有24个小时。
然而现在的楼市却是,一线持续下跌(官方媒体的报道),二线平稳小涨,三线大幅上涨,这在全世界可以说都是独一家。
在这样波谲云诡的楼市环境之下,未来会变成怎么样?
欲要使其XX,必先使其疯狂,
一二线城市的逐渐理性,三四线城市的愈发疯狂,你们感受到了么?
用马光远先生的话来说就是:
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之下,四三线城市,不管有没有人口流入,不管是否属于都市圈,不管过剩是否过剩,大家终于等来了千年难遇的房价暴涨,焦虑的资金像雨滴一样扑向干渴的土地,奇迹出现了:
一些多年来没涨的库存严重过剩的城市发的房价暴涨,过去10多年卖不完的房子一夜之间卖光,地王也出现了,大量的开发商从一线城市向这些以前从来不光顾的地方转移。
这真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土地!三年之后,这些本来已经住房过剩的城市的土地上将涌现出更多的房子,到那时候,不知道会不会再次出现奇迹,引来下一拨饥渴者来接盘。
PS:近期在准备贷款方面的内容,有些是市面上正在做的合法的,有些是市面上不常见比较合法的。
由于风险略大,所以只能把常见的合法的方式途径,发布到公众号中,一些不太常见的会分享到小蜜圈里。
另外,近期请关注深圳,广州,上海,南京这几个城市的走势,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
· End ·
欢迎加入张大大&楼市时评的永久小蜜圈,目前已有350+小伙伴在等你
如果你现在对于是否出手仍有疑问,可以在后台或留言区回复我以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