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精彩书摘、文摘,好书推荐,心得分享。用指间的碎片时间,品读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最大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社区,与您一同进步。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约翰逊:美国创新简史对当下中国的启示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公众号  ·  · 2024-10-17 12:25

正文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约翰逊:美国创新简史对当下中国的启示

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梳理了美国创新的重要历史,并对当下的处境表示了担忧,对未来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支撑。本书的第一部分,聚焦公费资助的科学创新如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为战后充满活力的美国经济奠定了基础。作者通过分析美国历史上科技突破助推经济增长的成功案例,以及揭开尘封历史中那些曾立下汗马功劳的“关键人物”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将美国经济第一次飞跃的深层原因清晰地揭露出来。接下来,这一部分还解释了科学的过度自信、政治家的互相冲突,以及预算问题如何促使公共开支逐渐倾向于削减科学经费。

在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具体的经济案例阐述了今天美国的公共资助已经成为推动科技研发的主力,尽管力度尚太低,但公共资助的科学将继续获得创新性并贡献就业岗位。同时这一部分还解释了为什么私营企业在科学方面的投资存在系统性的不足。

最后一部分给出了作者的核心观点,也是一份关于创新的国家型战略: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参与,扩大科技投资,鼓励地方创新,并帮助普通的美国人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以确保资金被明智地使用,利益在美国各地共享,重获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并最终使美国落后的地区受益。

作者简介

乔纳森·格鲁伯(Jonathan Gruber)

乔纳森·格鲁伯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特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卫生保健项目主任,美国健康经济学家协会前主席。他发表了一百七十多篇研究文章,并著有公共财政领域主流的教科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作为罗姆尼医疗法案和奥巴马医疗法案的策划师,他与美国政府和国会合作,协助起草了《医疗改革法案》,还出版过生动介绍《平价医疗法案》的科普读本。在2020年他荣获了古根海姆学者奖。

西蒙·约翰逊 (Simon Johnson)

西蒙·约翰逊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库尔茨创业学教授,曾被授予斯隆商学院教学大奖——杰米森奖,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前首席经济学家。他的文章常发表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大西洋月刊》以及其他一些知名刊物上。他与别人合著过畅销书《13个银行家:下一次金融危机的真实图景》及《火烧白宫》,同时也是被广泛引用的经济博客“基线情景”的创始人。

重磅推荐语

这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但对于想了解美国创新力来源的人来说,这又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因为没有其他的读物像这本书一样系统地介绍了美国创新的全貌。

——吴军,知名人工智能专家、硅谷投资人、文津图书奖获得者

奥巴马在总统任期内不光推出了多项振兴美国制造业,尤其是科技制造业的举措,而且下了大力气做研究,尤其是和一贯注重科研和产业落地相结合的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研究,涉及了几十位优秀的学术专家,将研究成果汇集成了十多本专著。这本《美国创新简史》,就是这个成果的一部分。

——王煜全,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科技投资人、得到App《全球创新生态报告》栏目主讲人

美国未来的繁荣取决于对整个国家的投资,尤其是对那些被甩到后面的地区的投资。格鲁伯和约翰逊的巧思妙想涵盖了历来行之有效的办法,足以打破当下的政治僵局,为我们提供了急需的灵感、乐观和出路,也能够确保更多美国人得到一个经济光明的未来。

—— 埃里克·施密特,谷歌前首席执行官兼执行主席

产业政策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嘲笑。最佳状况是官员们狂妄地搞科研,选拔科研优胜者;最糟状况是任人唯亲。现在许多国家的产业政策正在倒退。乔纳森·格鲁伯和西蒙·约翰逊展示了政府如何能在促进创新的同时避免此类政策的典型陷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提供了一个或许出乎意料的榜样。这部由两位优秀的研究者撰写的非常重要的著作不仅是学者要读的书,也是政策制定者要读的书,既适用于那些仍怀疑产业政策力量的人,也适用于那些可能忍不住会漫不经心地运用产业政策的人。

—— 让·梯若尔,图卢兹经济学院教授、201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过去20年,美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失误,增幅令人失望。而眼见的一点增长却只是肥了已经十分富裕的人,把大众全都抛在了后面。两位著名学者出版的这本精彩的著作解释了拉大贫富矛盾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矛盾的方法。本书强力呼吁政府采取行动,鼓励地方集约创新,助力经济复苏,为普通美国人创造优质的工作。

——德隆·阿西莫格鲁,《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作者、麻省理工学院

伊丽莎白和詹姆斯·基里安经济学教授

麻省理工学院的乔纳森·格鲁伯和西蒙·约翰逊合著的这本书研究细致,可读性高,并且非常及时,提出了一个国家新兴计划:其基础是扩大科研投入,加速经济增长,减少贫富不均,重启美国的落后地区。此外,他们还展示了资助机制、联邦和地方决策过程以及实际需要重点资助的研究新领域。这本书在历史、经济和政治层面都非常出色。

——罗杰·奥特曼,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永核(Evercore)

投资咨询公司创始人及董事会主席

这本精彩著作汇集了经济史、城市经济学和激励措施的设计,旨在制订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以推动跨地域增长,缓解不均衡的发展。

——苏珊·阿西,斯坦福大学技术经济学教授

技术突破的机会空前利好。但是,当下的美国还没找到其历史上的领导地位。格鲁伯和约翰逊以明晰、权威的洞见解释了美国如何重获创新的魔力。

——埃里克·布林约尔松,麻省理工学院数字经济项目主任、

《第二次机器时代》作者之一

我们正在辩论不平等的现象,论及如何将美国社会历史上政治成功时期所熟悉的繁荣带给更广泛的人群,却苦于没办法。乔纳森·格鲁伯和西蒙·约翰逊提供了我们长期以来缺失的好方法,即通过智慧的公共科研投资打造人才队伍、建立基础设施。这些必要条件反哺给新产品、新服务将带来诸多福祉:能够雇佣数百万员工,并且广泛地呈现地理上的均衡。

——艾伦·杜勒伯格,美国国家科学院科技经济政策委员会委员

美国现在正需要这本书,一张蓝图绘构令人眼花缭乱的未来,充满了各种发明和增长——正如我们在最近的历史中所经历过的那样。约翰逊和格鲁伯复活了美国科学失去的历史,以及资助科技的大政府时代。他们写了一份新的宣言,充满了新处方,这本身就证明:这个国家并没有失去其创新力。

——富兰克林·福尔,《没有思想的世界》的作者

在这本书中,乔纳森·格鲁伯和西蒙·约翰逊提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创新案例,呼吁为创新投资。这是一个确保全美利益共享的大胆计划,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是平衡美国经济的卓越计划。

——艾伦·B.克鲁格,前奥巴马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这本书精彩、迷人、及时、重要。它令人信服地证明:政府对科学深思熟虑的投资是实现美国经济第二个黄金时代的关键。读到这本书令人非常高兴。

——史蒂文·莱维特,《魔鬼经济学》的作者之一、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目录

中文版推荐序Ⅰ 美国科技为什么领先 001

中文版推荐序Ⅱ 科技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 005

写给每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人 0 09

导 言 创新永无止境 001

问题出在哪儿? 0 08

重获引擎 0 11

路线图 0 14


第一章 为了我们的舒适、安全和繁荣 01 7

企业创新的兴起 020

受到挑战的大学 023

政府的缺席 025

你现在能看见我吗?025

最终拥抱未来 031

战后的发明热潮 034

花钱不设限 036

新的前沿 037

中产阶级奇迹 040

全球新秩序 044

创新让美国伟大 046


第二章 无论需要什么 0 47

布什模式的论战 050

支持科学的共识 052

带我去月球 054

不是菓珍 057

电脑计算 060

越来越大的机器 062

小晶体管的大影响 064

军工创新综合体 067


第三章 从天堂跌落 071

一个大爆炸 075

远大的期望 077

辐射毒物 078

《寂静的春天》 080

基斯佳科夫斯基的《旅程》 082

政治家与科学家的对比 084

在大学的肉汁列车上踩刹车 088

收紧钱袋 090

里根革命 091

再度拥抱科学 095


第四章 私企研发的局限性 097

平板显示屏:错失良机 100

研发、生产和美国生活标准 104

私营研发的第一个局限:溢出效应 106

私营研发的第二个局限:专属的私营研究 109

私营研发的第三个局限:发展滞后 112

进入死亡之谷 113

私营研发投入太低 119

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 123

当想法越来越难得 125

私营研发的承诺和局限 126


第五章 公共研发:推动前沿发展,促进增长 129

人类基因组计划 132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创新机器 137

不仅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140

公共技术融资产生红利 142

投资要浮起所有的船,而不只是快艇 146

公共研究经费和工作岗位——证据 148

公共投资的局部效益 150

公共研发有风险——必须容忍失败 153

公共研发的总结 15 6


第六章 美国:机遇之国 159

超级明星城市拉大差距 162

房租居高不下 166

缺少资助的婴儿爱因斯坦 170

经济两极分化影响到政治分化 171

谁能加冕新超级明星城市?172

超级明星城市是怎么形成的?174

肯德尔广场:世界生物技术中心 175

西雅图与阿尔伯克基的对比 178

州府政策跑向谷底 180

美国以地区为政策基础的历史 183

赠地大学:建设美国的高等教育 184

田纳西河谷管理局:建设南方能源基础设施 186

军事基地:扩散战后的财富 187

你要去的地方 189

是时候给一些超级新星加冕 195


第七章 创新支持增长 197

不是关于米老鼠的故事 201

为科学的发展提供资金 205

不仅要正义的研究,而且要产品的发展:跨越死亡谷 207

扩散财富 209

通过竞争创造新的创新中心 211

启用独立委员会 214

钱到底花在哪里?216

供给满足需求 217

如何筹到钱?220

建立创新红利 221

为创新红利投资:不是为了地主,而是为了让纳税人致富 222

分配红利 226

行动时机 227


第八章 大科学和未来工业:如果不是我们,还会是谁?229

合成生物学 234

氢能源 239

深海资源 243

美国领先的滑落 247

技术领先促进经济增长 250

知识产权、环境和道德 252

其他国家和地区如何前进:研究型园区战略 255

中国台湾地区 256

新加坡 258

中 国 2 61

加拿大 2 63

谁赢得了好工作?264


附 录 美国科研力量的具体分布情况 267

致 谢 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