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骰骨的解剖位置以及周围的组织结构,单独的骰骨骨折发生率很低,骰骨骨折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周围骨性
/
韧带结构的损伤。据有关文献报道,骰骨骨折的发生率大约为每年
1.8/100000
。
骰骨为一长方体结构骨块,其前方关节面与第四第五跖骨形成
Lisfranc
复合体中的外侧柱,其后方的关节面与跟骨够成
Chopart
关节复合体中的一部位。
其内侧关节面与外侧楔骨相关节,也构成
Lisfranc
复合体中的一部分,其周围存在着坚韧的韧带组织。与此同时,相较于
Lisfranc
复合体中的内侧柱、中间柱相对稳定的结构,外侧柱具有较高的活动度,这对人体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术式的行走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骰骨骨折发生的损伤机制根据暴力的不同分为直接损伤与间接损伤,直接损伤的原因可以是对足的外侧面进行直接的撞击或者重物坠落于足背的外侧所造成。
间接暴力可以是轴向的暴力引起足外侧柱的挤压形成骰骨的压缩性骨折、也可能是足受到扭转暴力后由于骰骨周围坚韧的韧带组织牵拉所造成骰骨的撕脱性骨折。还有一种相对少见的损伤形式—应力性骨折,这种损伤在运动员及士兵中相对多见。
Doi:
10.1136/bcr-2020-240441
Doi: 10.1136/bcr-2020-240441
除了
AO/OTA
分型外,
Fenton
等人将骰骨骨折分为五型:
-
I
型:累及跟骰关节囊的撕脱性骨折
-
II
型:单独的关节外骨折,不影响外侧柱长度以及关节面完整
-
III
型:单独的骰骨骨折,骨折线累及跟骰关节或者跖跗关节复合体
-
IV
型:导致中足稳定失衡的骨折
-
V
型: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外侧柱短缩或者中足结构的破坏伴或者不伴有内侧柱损伤
外伤史
+
跟骰、跖跗关节(外侧柱)周围压痛
+
影像学检查即可诊断。
骰骨骨折的治疗可以分为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应用于
Fenton I
型、
II
型、
III
型的患者。
目前保守治疗的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对于是否使用石膏固定以及石膏固定的时长均有一定的争论,目前相对接受的观点是对于疼痛较轻、肿胀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弹力绷带包扎后适当的使用步行靴行走,对于肿胀、疼痛严重的患者采用石膏固定制动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