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精彩书摘、文摘,好书推荐,心得分享。用指间的碎片时间,品读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最大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社区,与您一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与数学之美  ·  Deepseek横空出世,打脸中科院孙院士团队! ·  昨天  
算法与数学之美  ·  2025有望冲院士的国奖得主(名单) ·  昨天  
算法与数学之美  ·  二级教授、大学原副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 ·  3 天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数学大家丘成桐主编的科普读物:中国孩子要培养 ... ·  3 天前  
九章算法  ·  一年被裁两次,一个底层码农的大落大起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这片大美之地,因他回归祖国怀抱!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公众号  ·  · 2024-12-10 13:12

正文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这片大美之地,因他回归祖国怀抱!

来源:道中华

1878年初,随着新疆南部地区得以光复,肆虐新疆12年之久的阿古柏侵略势力终于被彻底扫清。此时,收复新疆只差最后一步——从沙俄手中收回伊犁。

左宗棠是清朝收复新疆的最高将领,也是收回伊犁的实际组织者和执行者。 他以武力为外交后盾,实施稳中求进的战略规划,对 收回 伊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疆伊犁霍城惠远古城将军府左宗棠雕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 明断局势,勇任天下至重事


同治十年(1871年),俄国趁新疆局势动荡,非法占据伊犁地区。清廷得知消息后,先后多次派遣伊犁将军荣全、总理大臣奕䜣分别同俄国公使、驻京东正教大司祭就收回伊犁问题进行交涉。但俄国却故意拖延谈判,试图扩大侵略利益。


▲伊犁将军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左宗棠在伊犁被俄国非法占据的当年,就提出“ 重在陇右、简用边才、错落防御 ”的积极备战方略。


1873年,荣全赴俄国谈判后,左宗棠提出“欲杜俄人狡谋,必先定回部,欲收伊犁,必先克乌鲁木齐”的整体方略,主张“从内布置、从新揣度”,具体为整齐队伍、严明纪律、精求枪炮,能将统帅,以此来转弱为强,制服强敌俄国。


对于中俄关系,左宗棠驳斥国内的“英俄夹攻清朝说”。他认为俄国虽然侵占了伊犁,但英俄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从中国获取最大 利益 以及对于土耳其的争夺才是双方的关注焦点。


因此左宗棠主张利用英俄利益冲突来牵制英国,稳定中俄关系,渐次收回伊犁。


其间,俄国政府派遣索思诺夫斯齐等人赴兰州军营卖粮,左宗棠从中觉察到其探察清军战备情况的企图。因此左宗棠以重价现银收购,为清军西征囤积了大量粮食,稳定了中俄关系。


在中英关系中,由于英国采取外交干涉的方式插手伊犁问题,胁迫李鸿章、郭嵩焘等大臣对清廷施压,企图借阿古柏政权维护自身利益和干涉清军入新疆平叛。左宗棠则是在维持中英相对稳定关系的同时,坚决抗击侵略。


在收复新疆期间,面对英俄的无理要求和阻碍清军西征的行径,左宗棠与之灵活周旋,以保证西征的顺利进行。


▲哈密左公文化苑浩然正气厅内的《浩气长存》画作。(图片来源:天山网)


清军进军南疆前,英国公使威妥玛又以“马嘉理事件”为借口,企图代阿古柏乞降“立国”,显露出保留阿古柏政权的险恶用心,左宗棠认为英国代为请降乃是担心俄国威胁其在印度的利益,予以了坚决的反击。




二、 论理论势,力挽狂澜废条约


1878年初,南疆西四城被清军夺回,新疆除伊犁外全部收复国土,达成了左宗棠索还伊犁战略的初步构想。


但此后崇厚擅自签订的《交收伊犁条约》,出卖了大量国家权益,使得清朝陷入被动局面。


1878年7月,清廷任令崇厚为全权大臣赴俄谈判收回伊犁等事宜。左宗棠针对俄国胁诱哈萨克、布鲁特、安集延等各部族归属俄国的行径,指出俄国侵占蚕食他国的野心,多次提醒崇厚要注意界务和商务,不可轻易许俄。他还希望崇厚利用清朝收复新疆后短暂的中俄形势逆转期,以武力为后盾据理力争。


崇厚到达俄国圣彼得堡后,俄国政府先以优厚的款待来笼络迷惑崇厚,后以通商、分界、偿款为条件要求立即禁止边境通商。清廷要求崇厚力持定见,总宜通商、分界、偿款议定与伊犁交还并举。


▲擅自签订《交收伊犁条约》的崇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879年10月2日,崇厚无视清廷的旨意,擅自同俄方签署《交收伊犁条约》,另附《陆路通商章程》17条和两个专条。


条款内容中,俄国虽然归还了伊犁九城,但割去了霍尔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及穆素尔山口等要地,切断了伊犁与南疆阿克苏等地的联系,使得伊犁陷入北、西、南三面被包围的不利境地。此外,清政府还要支付五百万卢布的“代守费”,并准许俄国在嘉峪关、哈密等七处设立领事,给予俄商在新疆、蒙古从事贸易的免税特权,开辟俄国至汉口、天津的陆路通商路线,试图将俄国势力扩展至中国腹地。


条约内容传回国内后,朝野舆论哗然,纷纷谴责与弹劾崇厚。在此背景下, 左宗棠统筹全局,权其利弊,认为崇厚忽略了清军收复新疆后中俄军事地位的逆转,即“当强者不可示弱”,以及受俄方诱迫而过度迁就其无理要求。


因此,左宗棠主张首先应当废除约定,重新谈判。再者,备战西北,静待时机,以武力平定伊犁,认为伊犁的界务问题不可让步。


左宗棠上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议清廷若能在对俄谈判上处理好“理”和“势”的关系,定能成功索还伊犁。


左宗棠认为,以目前边事而言,论“理”固然是清朝一方的长处,论“势”也非清朝的短处。 希望清廷内外坚持已经制定好的政策,先同俄方周旋,再向其施加兵威。


经过内部的激烈争论后,清廷拒绝批准约定,将崇厚革职拿问(后定为“斩监候”),并于1880年2月12日,派遣曾国藩之子曾纪泽为 钦差大臣 出使俄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