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或将到来! ·  昨天  
西安晚报  ·  西安人注意! 中到大雪!就在下周! ·  2 天前  
西安晚报  ·  西安人注意! 中到大雪!就在下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凤凰周刊

不疯魔,不成佛:周星驰《西游》电影中的暗黑史

香港凤凰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20 17:32

正文


【点击此处 2017年让我们陪您走下去】


任何想要从周星驰和徐克合作的《西游·伏妖篇》发现微妙奥义的观众,都必须要忍受三种不堪忍受之物:唐三藏帕金森症式的笑容、孙悟空因为唐僧半夜性骚扰和紧箍咒梦话而导致的严重黑眼圈,以及从福岛核电站东渡中土的鱼怪沙僧的造型。如果一位观众能在黑暗的放映厅里忍受这三种难忍之物,坚持看完108分钟,直到确信最后没有片尾彩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影院,并且心情愉悦觉得值回票价的话,那么他就已经通过了一次不亚于佛陀成道般的试炼,从此人生又向着大彻大悟的境界迈进了一步。


《西游·伏妖篇》(2017),徐克导演,周星驰监制


“看这部电影,对星爷的粉丝来说就是一次苦修。如果你是买票看了《美人鱼》和《西游·伏妖篇》的话,那么,从此你可以光荣地宣称自己已经把欠星爷的票钱还清了。”尽管影评家们雷霆暴雨般地向这部电影砸下最尖刻的评论,但这部电影已经突破了15亿元的票房,不仅超越了它好评如潮的前作《西游·降魔篇》,更甩出由周星驰本人主演的两部被视为影坛经典之作《大话西游》整整一个街区。从这个角度来看,口碑与票房之间强烈的反差,也许同样蕴藏着某种深邃的哲理。


然而,一如电影中肉眼凡胎无法看穿妖魔真形,过分执着于影片必备的三大要素:演员、剧情和主题同样也会溺于色相,难以自拔。但如果能用一种新的视角,比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佛陀视角,就有可能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样,花在凝视屏幕上空洞剧情的每一秒,都会是一场顿悟心相的修炼。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疯魔不成佛”这句蕴含佛理的俗语,才是这部凡人眼中失败电影的成功之处:影片中的每一个造型奇葩的角色都暗藏妙喻,每一场夸张荒诞的表演都隐含玄机。只有跳出影片本身,才能看透它的“本相”。

 

《西游·降魔篇》里的孙悟空(2013),周星驰监制、编剧、导演


疯猴子:欺师灭祖的妖王孙悟空


电影开头,孙悟空一路上都想致唐僧于死地,只不过惮于唐僧自吹自擂、神乎其技的“如来神掌”,才未敢下手。这一情节当然颠覆了传统观众对《西游记》中孙悟空忠心耿耿一心护主形象的认知。不过这也并非周星驰在这部电影中的独创。早在他主演的经典名作《大话西游》的一开篇,孙悟空就因为难以忍受师父唐三藏啰嗦唠叨而想将其置于死地,新的电影不过是将这场师徒之间你死我活的矛盾,扩展为一场情节更复杂的相爱相杀而已。


孙悟空的出身自1930年代开始,就成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和文学史家三方争执聚讼的焦点。以鲁迅为首的“国产说”,认为孙悟空的来源是唐代《古岳渎经》里记载的“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的水怪巫支祁,因为率领群妖阻抗大禹治水,所以被禹王锁在“淮阴龟山之足下”,这个故事非常像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故事,在加上书中描写的巫支祁形若猿猴,因此它也被认为是孙悟空的来源。


但是,以胡适、陈寅恪为代表的“进口说”,主张孙悟空的来源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神通广大的神猴哈奴曼,哈奴曼曾经帮助印度教主神毗湿奴化身阿逾陀国王子罗摩,与十头魔王罗波那作战,夺回罗摩的爱妻悉多。陈寅恪更在《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中指出,孙悟空最辉煌的业绩“大闹天宫”的来源,除了《罗摩衍那》里神猴哈奴曼攻打魔王宫殿之外,还混杂了北魏时编译的佛教经典《贤愚经》中“顶生王品第五十七”中的故事,这位顶生王只需“张弓扣弹”,天宫“千二百门一时皆开”,“帝释寻出,与共相见,因请入宫,与共分坐”,这正是《西游记》中孙悟空“齐天大圣”称号的来源。后来因为他剿灭了进犯天帝的阿修罗王,于是自念自己无与伦比,不如害死帝释,“独霸为快”,结果恶心一生,便堕落于地而死。


甘肃榆林石窟第3窟西壁南侧西夏时期的壁画《普贤变》中,描绘了唐僧和孙行者取经归来的形象,这幅壁画被认为现存最早地描绘西游记情节的壁画。


但这两种观点都没有解释下集《伏妖篇》里孙悟空为何一直想杀唐僧,其原因肯定不仅仅是因为《西游》系列里的孙悟空还带着《大话西游》中唐僧的“前世记忆”。实际上,1987年,一位叫张锦池的研究者在他的《论孙悟空的血统问题》中指出,孙悟空除了是印度哈奴曼和中土巫支祁双方的混血之外,血管里还流淌着中亚的基因。他的发现是记载历史上真实玄奘取经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唐僧在取经途中收了一名胡人徒弟,名叫石磐陀。从他的名字可以看出来,他是西域昭武九姓中的石国人,出身于今天塔什干一带,是粟特人种。本来粟特人的传统宗教是“祆教”,也就是今天伊朗地区仍能见到的拜火教。但这位石磐陀在受了玄奘佛教五戒之后,满心欢喜,一路上“斩木为桥,布草填沙,驱马而过”。


然而,这种恭敬的态度在即将抵达大唐通往域外的玉门关前时,却突然峰回路转。在那天晚上,玄奘突然惊醒,发现石磐陀“拔刀而起,徐向法师,未到十步许又回,不知何意”。这个诡异的情节与《西游·伏妖篇》中夜晚露宿时孙悟空对唐僧起杀心准备下手的情节如出一辙。考虑到2007年火遍全国的历史纪录片《大唐西游记》中,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详尽地再现了这一场景,而2015年的另一部广为播放的同题材纪录片《玄奘之行》中又重复了这个故事,很难说一年后周星驰电影里的人物设定与史实上的雷同仅仅是一种巧合。


不过很多研究者忽略的一点是,孙悟空想杀师父这一点,其实早在吴承恩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定本之前,就已经有人发现了其中玄机。元末明初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是吴承恩《西游记》剧情诸多鲜为人知的祖本之一。在这部杂剧中,想吃唐僧的第一个人,正是孙悟空。他被唐僧放出来以后,第一个反应是:“好个胖和尚,到前面吃得我一顿饱,依旧回花果山,那里来寻我?”而观音菩萨同样也并非善类,她教给唐僧紧箍咒,除了“这畜生凡心不退,但欲伤你,你念紧箍咒,他头上便紧”之外,还有一个目的是教唐僧必要时下死手,“若不告饶,须臾之间,便刺死这厮”——又一个与《大话西游》中观音姐姐要打杀孙悟空不谋而合的情节,可见编剧想弄死孙悟空之意,可谓穿越古今、心心相印。

在《西游记杂剧》中,将孙悟空压在山下的不是如来,而是观音菩萨。插图出自明万历刊本《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

 

佛之子:石头里蹦出的俄狄浦斯情结


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吴承恩《西游记》的开篇第一回,就描写了那块耸立在花果山顶上诞育了孙悟空的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


这段说书似的讲解,暗示孙悟空其实无父无母,乃是天地精华孕育而成。颇为类似《圣经》中“道成肉身”的隐喻。事实上,在《西游记》的众多祖本中,孙悟空确实无父无母,《西游记》的“直系老祖”南宋时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孙悟空只是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今来助和尚取经”,但却并未提及自己的出身,只是说自己曾“九见黄河清”。


元代《朴通事谚解》下卷转引《西游记平话》,同样称孙悟空是一只“老猴精”,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里,孙行者自道“一自开天辟地,两仪便有吾身”。同样没有石头里蹦出猴子来的出身。只有元末《曲海总目提要补编·北西游》提到:“花果山水帘洞石猴窃食老子金丹,遂成铜筋铁骨、火眼金睛,又能七十二变,大闹天宫”。在这里才将石头与猴子联系在一起,而后成就了“石猴灵胎”的经典传说。


《大圣偷丹》插图,出自明代万历二十年(1590年)金陵唐氏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是吴承恩《西游记》的最早版本之一。


在人类学里,石头产子的传说并非如此简单,对石头的崇拜正是对生殖力的崇拜。


岩石表面有凹陷的石头往往被视为女阴的象征,而高耸的岩石则被视为男根的象征。吴承恩笔下“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的仙石,恰恰可以看作是男根的象征,而它上面“九窍八孔”这些凹陷洞穴,则是女阴的象征。因此,就像日本民俗学家中野美代子女士所发现的那样,诞育孙悟空的这块灵石,兼具男性与女性双重生殖之力,根据《庄子·知北游》中的说法,“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因此,孙悟空既是胎生又为卵生。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究竟谁有如此大能,诞育出这样一位卵胎同生、男女双性的石猴呢?


唯有天地间最有权能之人,才能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诞生出一个叛逆的孩子。吴承恩尽管没有在他的书中白纸黑字地指明这一点,但在他的家乡江苏地区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却留下了孙悟空出身的蛛丝马迹。在上世纪民俗传说调查风行之时,江苏地区的民间文化调查者,收集了6种孙悟空出身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中除了一个与哪吒闹海中的石矶娘娘联系在一起,属于人类学上的“文本污染”之外,其他版本的故事都指向这块象征原始生殖崇拜的灵石之所以能够生出孙悟空,乃是因为它受到了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的垂青。其中以1988年7月搜集于江苏丹阳市司徒乡的传说最精炼,也最露骨:


“如来佛祖经过云台山,坐在一块大石上休息,遗下精子,走后,观音老母也在这块石头上休息,留下卵子,精卵结合,受日月精华,孕育为石猴。”


对创造这个民间传说的人来说,这个传说解决了一个问题,为何每次孙悟空遇难,都是观音去解救,因为这是一个母亲在搭救自己的孩子,而如来佛祖之所以将五指山压在孙悟空的头上,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严厉的父亲用巴掌(“如来神掌”)惩罚自己顽劣不堪的逆子。


这种严父慈母加一个叛逆儿子的人物设定,在今天的电视剧里已经司空见惯,但对古人来说,这种解释很好地解决了一个伦理上的难题。如果我们循着这条思路反过头来回顾《西游记》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就会发现,孙悟空与观音的关系最为亲近,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寻找观音帮忙降妖伏魔,而如来佛祖却只能激起他的敬畏之心,恰如一个受到了惩戒的儿子面对他严厉的父亲。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最后又派观音菩萨指引唐僧将孙悟空从山下放出的情节,仿佛是一种特殊的“再生仪式”的戏剧性表演,通过了这一仪式的孙悟空,不再是之前大闹天宫的叛逆妖王,而是一位重返佛教大家庭的回头浪子。


《西游·降魔篇》(2013),周星驰监制、编剧、导演


但就像《西游·降魔篇》中他一心想要杀死如来佛祖的仇恨心理,以及《西游·伏妖篇》中他对“如来神掌”的恐惧,都可以看出,那种仇父的俄狄浦斯情结已经烙印在他的灵魂中。


《凤凰周刊》记者/李夏恩

 

《中国豪客:海外赌场一掷千金的日子不复返》

《澳门赌业:站在中共反腐漩涡的边上》

《朝鲜艳谍知多少?》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凤凰周刊》快速订阅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