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香港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凭借正直媒体人的良知与敏感,忠实记录转型阶段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民主和法制发展进程;以海外视角,详解大陆及两岸三地重要事件,在全球华人圈内广受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这就是漳州!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香港凤凰周刊

“伊斯兰国”大本营的真实面目

香港凤凰周刊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10 17:05

正文

【活动详情点击了解


原题为《重返摩苏尔》


沉寂两年之后,伊拉克城市摩苏尔终于有望以自由面目重回公众的视野。在这之前,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一手掌控了摩苏尔长达两年。“伊斯兰国”以这座城市为大本营,在其10万平方公里的占领区内,对任何违背其宗教理念的人,毫不留情地予以肉体消灭。摩苏尔,悬挂上了“伊斯兰国”标志性的、压抑的黑旗。


过去两年,这座能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亚述帝国时期的历史古城,留给世界的唯一印象是:极端恐怖主义横行。斩首西方记者,炸毁清真寺古迹,集体处决上千伊拉克政府军士兵,绑架无数女性和儿童,甚至一度传言要将所有摩苏尔妇女进行割礼,“伊斯兰国”这股连“基地”组织都认为“太过极端”因而宣告断绝关系的势力,登临恐怖主义史上的巅峰。



伊拉克北部,摩苏尔以南65公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军事基地卡雅拉(Qayyarah)附近,一个简易爆炸装置发生爆炸。2016年9月,卡雅拉地区的油田终于被政府军拿下,重归伊拉克政府的控制之下,这里拥有62口油井,“伊斯兰国”一度依靠走私这里的原油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油田失守对“伊斯兰国”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过,占领这里的伊拉克政府军仍将面临各种简易爆炸装置,也就是“路边炸弹”的威胁。它制作简单,用汽油、火柴、玻璃瓶等即可以制成,是缺乏资源的恐怖分子常常使用的手段。它曾是8年来驻伊美军的噩梦,也是造成伤亡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在伊拉克军队努力进一步深入摩苏尔这座城市之际,他们仍将面临不断的简易爆炸装置、自杀汽车炸弹、迫击炮弹和狙击手的袭击。



一个逃难的家庭,远方硝烟弥漫,孩子们紧紧跟随大人离开。伊拉克政府军队刚刚从“伊斯兰国”手里夺下一座名叫Shora的村庄,这个家庭即来自那里。在经过卡雅拉地区的检查点后,他们将被带往难民营。与“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交战虽然将可能造成一些人因战火流离失所,但此举势在必行。从2014年起,“伊斯兰国”攻占了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诸多地区,由此引起的战争冲突造成了更严重的难民危机。作为逊尼派的极端宗教主义者,“伊斯兰国”摧毁了摩苏尔的多个什叶派清真寺,捣毁了摩苏尔东部基督教先知约拿的圣墓。“伊斯兰国”颁布了源自伊斯兰教法的法令,对违背者动辄就是酷刑和大规模处决。他们曾向这座城市的基督徒发出通牒,要么选择离开,要么改信伊斯兰教,要么受死;而对于留下的未严格遵守法令的伊斯兰教徒,极端组织也绝不手软。


摩苏尔的噩梦始于2014年6月。几乎是一夜之间,“伊斯兰国”仿佛从天而降,突然闯进世界舆论的视野。外界普遍未能预料到,这股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圣战”势力居然会如此迅速地攻占下这座伊拉克北部中心城市,也是伊拉克的第二大城市。“伊斯兰国”迅速在全世界名声大噪。



一名被俘的“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被喂水,伊拉克政府军队刚刚攻下名叫Shora的村庄,这名被蒙眼的“伊斯兰国”士兵就是在那里被俘。“伊斯兰国”一度号称拥有数万名军人,并且拥有不少美军武器,包括枪械、火炮、坦克等。他们甚至还拥有少量战机和直升机,只不过他们缺乏能驾驭的飞行员。据称,原萨达姆政权旗下的众多军人在2003年失业以后加入了该组织,因此,“伊斯兰国”初期的确有很多军人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而且熟悉伊拉克的地理环境。此外,该组织非常善于宣传,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外籍“圣战”分子,包括有许多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穆斯林“志愿者”纷纷加入,为其效力作战。



库尔德士兵,位于伊拉克摩苏尔以东约15公里的城镇巴特拉(Bartella)附近,他们参与到伊拉克政府军队领衔的重夺摩苏尔的战役当中。库尔德人是一支古老游牧民族的后裔,他们是中东地区第四大民族,人口规模约有3000万,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四国。2014年起,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大举进攻库尔德地区,仅叙利亚境内至少就有数十万库尔德人沦为难民。库尔德人是“男女平等”做得最好的穆斯林群体之一,也是穆斯林中少数允许女性参战的族群,他们也因此成为“伊斯兰国”这类宗教保守势力的眼中钉。值得一提的是,在“伊斯兰国”组织不断攻城掠地的2014年里,伊拉克政府军一度没有什么像样的作为。除了英美联军的空袭,在地面上,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人几乎筑起了对抗“伊斯兰国”恐怖分子的唯一堡垒。


一名身着黑袍、裹着黑色缠头的阿拉伯男子,化名巴格达迪,登上摩苏尔城内清真寺的高台,在麦克风前发表演讲,发布“伊斯兰国”的“建国宣言”。“伊斯兰国”的领导人画下一纸庞大疆土的远景:他们规划要在数年之后,占领西亚、北非、中亚乃至中国新疆,将其极端宗教理念的大梦广泛地付诸实践。



10月29日,伊拉克卡雅拉(Qayyarah)地区,这些人被指控是“伊斯兰国”的士兵或支持者,在接受伊拉克当地逊尼派民兵组织的审讯前,有人的脸上明显透露着惊慌。即使是臭名昭著的恐怖分子,也无法在身陷囹圄的时候隐藏起自己的恐惧。随着伊拉克政府军部队进军摩苏尔——这座被“伊斯兰国”占领两年多的伊拉克第二大城市,伊拉克总理海德尔·阿巴迪(Haider al-Abadi)督促“伊斯兰国”的士兵要么投降,要么就等死;他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帮助伊拉克购买武器打击“伊斯兰国”。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占领摩苏尔以前,市区的人口曾经一度达到200万,目前据称只有几十万人口。2016年10月起,由伊拉克政府军、库尔德武装、逊尼派部族武装和什叶派民兵组成的各路人马陆续从四个方向包抄摩苏尔。其中,由陆军反恐精英部队主导的东线进展最快,率先进入摩苏尔市区东部。根据伊拉克政府军掌握的情报,“伊斯兰国”已将大队人马撤至老城区,并胁迫大批平民搬迁至此,让他们充当“人体盾牌”。


两年之后,已经到了梦醒时分。2016年10月17日,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拉锯、逼近、争夺之后,伊拉克总理海德尔·阿巴迪宣布,解放摩苏尔的行动开始。这场攸关“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及伊拉克未来的摩苏尔战役正式全面开打。在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空袭掩护下,伊拉克政府军、各路民兵和库尔德族“敢死队”开始向摩苏尔挺进。



伊拉克城市埃尔比勒(Erbil),女孩们在一座商场里祷告。两年前,“伊斯兰国”攻下诸多伊拉克城市,大量基督徒因此被迫逃亡。譬如,来自摩苏尔周边城镇巴特拉(Bartella)和克拉克斯(Qaraqosh)的很多基督教徒就迁移到了埃尔比勒。“伊斯兰国”独尊伊斯兰教逊尼派,这个极端组织不仅迫害非穆斯林,也迫害其他宗派的穆斯林,强迫他们改信逊尼派,否则会向他们征收重税甚至处死。此外,不愿宣誓效忠的逊尼派部族也会被视为叛徒而被杀。“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曾向伊拉克占领区内的基督徒颁布命令,要求他们改信伊斯兰教或缴纳宗教税成为被保护民,或在限期前离开“伊斯兰国”土地,否则就要被处死。武装分子还曾在占领区屠杀异教徒,包括把儿童斩首等。


其实,早在2015年,伊拉克政府军就准备收复摩苏尔。但是随着“伊斯兰国”于2015年5月在拉马迪以数百人的兵力击溃数千人的伊拉克政府军,再次反映了伊拉克政府军经过多月重整后,面对“伊斯兰国”仍然不堪一击,2015年反攻摩苏尔的计划因此被迫延后。



一名妇女正在安慰她的同伴,她们在途经伊拉克北部底格里斯河时,后者的儿子被“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带走。“伊斯兰国”被不断曝光绑架大量儿童,设立训练营向15岁或以下儿童灌输极端伊斯兰“圣战”思想,训练他们成为童兵,查探敌情或充当“人肉炸弹”发动自杀攻击。他们宣称,要培训儿童成为“哈里发国的新世代”,并教导他们以消灭异教徒为人生目标,满16岁就要接受军训。在“伊斯兰国”占领区内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多地学校,武装分子绑架大批儿童,对他们进行洗脑,强迫学习极端宗教思想,观看杀人和自杀攻击影片。同时,“伊斯兰国”也对所有学校的教学做出了种种限制和规定,比如在叙利亚北部城市、现作为“伊斯兰国”首都的拉卡,禁止学校教学音乐、美术、哲学、社会学和基督宗教,同时,学校实施严格的性别隔离。


但最新的消息显示,截至2016年11月16日,伊拉克政府军此轮已经收复了邻近摩苏尔的多个城镇村庄,攻入摩苏尔的城区。摩苏尔收复战已经进入巷战阶段。美国情报部门的分析称,许多“伊斯兰国”高层成员及其家眷早就已经转移到“伊斯兰国”在叙利亚新设的大本营拉卡,“伊斯兰国”在摩苏尔剩下的武装分子正越来越少,著名的“伊斯兰国”外籍武装分子也在纷纷撤离。



伊拉克北部库尔德斯坦自治区的德巴加(Debaga)难民营,一名打电话的男子经过另一名正休息的难民身旁。这所难民营建立于2014年,“伊斯兰国”控制摩苏尔之后,很多伊拉克人逃亡至此,目前这里大概有3万名难民,其中包括1.5万名孩子和8000名妇女。尽管担心战事会导致大量民众逃离家园,但德巴加难民营内无家可归的人们表示,他们还是希望战斗能尽快打响。这个难民营中很多人都是被“伊斯兰国”激进分子赶出家园的人。背井离乡之后,一些难民因遭受极端暴力对待仍然精疲力竭,精神也受到创伤。他们转述在摩苏尔城内亲友的话说,无论如何都要让“伊斯兰国”离开摩苏尔。一位难民说: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不惜一切代价,让这伙激进分子滚出去。”


本轮摩苏尔收复战役进入第5个星期,伊拉克陆军反恐精英部队负责打头阵,在从城市东部率先攻进摩苏尔市区后,据称他们仍遭遇了顽强抵抗,“伊斯兰国”组织仍在用狙击、火箭弹、自杀式袭击和汽车炸弹等手段死守阵地。这让一度势如破竹的伊拉克先头部队不得不放缓攻势。不过,从目前各方面的进展来看,摩苏尔城内的“伊斯兰国”武装应该气数已尽。


战地摄影记者伊曼努尔·萨托利(Emanuele Satolli)近期一直驻守在伊拉克的北部。不仅是希望记录战事,更是“希望见证和记录‘伊斯兰国’统治下人们的生存状况”,他穿着防弹衣、戴着头盔,冒险在最接近摩苏尔战役的前线奔走采访。这些照片是这位独立摄影师抵达摩苏尔自由拍摄之路上的记录,同时也是伊拉克政府军重返摩苏尔的战斗之路、伊拉克民众重归正常生活的回家之路的记录。


文/曾鼎  图片编辑/丁大伟

文字编辑/孙杨  美术编辑/虎妹

新媒体编辑/马茹均

本文刊载于《凤凰周刊》2016年第34期,总第599期

《“硬汉”都选择来这里?》

《“瘟神”不准你入土为安》

《渔人的葬礼:十五年前的灾难记忆》


点击“阅读原文”  获得凤凰周刊精美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