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驾驶改变世界的故事,不新鲜了。」
文
|
张博文
编辑
|
张博文
迟到一小时,发布会半小时,一辆叫 CyberCab 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一辆叫 RoboVan 的无人驾驶大巴,还有伴随音乐,疯狂扭动躯体的人形机器人,这就是马斯克说的,足以改变历史的特斯拉发布会。
CyberCab(来源:特斯拉)
CyberCab 双门两座,没有方向盘,没有踏板,只有一块中控屏。成本 3 万美元,每公里运营成本 30 美分,可以由单人管理一整个车队,可以无线充电,可以通过机器人打扫车内,2026 年,最迟 2027 年以前量产。
CyberCab内饰(来源:
特斯拉)
整车造型如同 Model 3 和 Cybertruck 的杂交产物,圆润中带着棱角。两边向上扬起的鹰翼门,比起实际的使用价值,看起来更多的是利于在发布会上展示这辆车的科技感。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鹰翼门,本来就是反 CyberCab 定义逻辑的。一方面,制造成本更高,另一方面,车门向两边展开时,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多,并不适合出租车这种“哪儿都能去”的纯粹实用导向的实用场景。
CyberCab鸥翼门设计
(来源:
特斯拉)
早年间,特斯拉在 Model X 上使用了后排向上抬起,并最终展开的鸥翼门,一方面,是为了让 Model X 作为一辆豪华 SUV 有非常明确的设计标签,另一方面折叠的鸥翼门,展开所需的空间也比传统的后排门开门需要的空间更小,属于设计与功能性的双赢。
但 CyberCab 的门,除了看上去“好看”,大概没有别的用处。
CyberCab鸥翼门设计
(来源:
特斯拉)
双门双座,尺寸不大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倒是确实符合北美本土的出行习惯。
根据美国联邦交通管理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的数据显示,私人小汽车的平均载客人数大约为1.5人。这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车辆中只有驾驶员或驾驶员加一位乘客。这种低载客率在日常通勤和短途出行中尤为明显。
CyberCab内饰设计
(来源:
特斯拉)
拿掉司机,拿掉方向盘和踏板,只保留车内的两个座位,一方面可以尽可能保留出车内行李放置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把车做的尽可能小,节省制造成本的同时,节省停放占用的空间成本,以及方便在拥堵的城市中穿行。
发布会上马斯克没有透露这辆车更多的性能和技术参数,毕竟按照特斯拉的过往习惯,除了中国工厂展示了中国速度,把发布会上的车真正量产这事儿,跳票才是常态。
2017 年年底首次亮相的超级跑车 Roadster 2,到现在还没真正量产,直到前段时间的财报会议,马斯克才对外说,特斯拉刚刚完成了 Roadster 2 的大部分工程工作,2025 年才会公开展示,并且这次活动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令人震惊的展示”。
特斯拉Roadster 2
(来源:
特斯拉)
也就是说,按照特斯拉的定义,今儿的发布会,CyberCab 改变了历史,明年,Roadster 2 还能让历史震惊一下子。
所有的特斯拉车,都能自动驾驶,车主平时愿意开就开,不愿意开就让车自己出去拉活或者送外卖。
CyberCab使用场景展示(来源:特斯拉发布会)
所有的 CyberCab,无人驾驶车,制造成本低,运营成本也低,管理简单,一旦市占率多了,不但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还能通过优化交通效率解决一些城市固有问题。
不愧是第一性原理大师,理想模型想的特别透彻。但问题就在于,理想模型过于理想,现实状况过于骨感。
CyberCab使用场景展示(来源:特斯拉发布会)
我 2015 年入行,开始做汽车科技的报道,马斯克今天讲的未来,在 2015 年,所有车企都疯狂认为 2020 年全自动驾驶量产普及时候都已经讲过了。
2017 年,福特在北美车展上展示过一次理想的未来交通的样子,把未来的交通状况比作“血液”,因为血液是一种既集体又独立的个体,能有机地用尽血管的空间;但人类的交通并没有这样的效率。交通愈能自动化,流动愈统一、愈充满活力。
2017年福特在北美车展展示未来出行计划(来源:福
特)
所以当整个城市都变成无人驾驶的时候,并且全部通过系统连接起来;系统能透过整个汽车的联网,预测并规划不同汽车的去向。我们不再需要交通灯、也不需要车道、更不需要车速限制,由整个交通系统去调动,加速、超车;不断自动完善的系统会取代死板的交通规则。为什么自动驾驶系统更安全?不是因为什么超级电脑或激光雷达,而是因为这是会不断自我调整的有机系统。
Waymo无人驾驶测试车(来源:Way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