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才能让我的工作学习更有效率呢??
答案:
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蓝字
一药一世界
即可!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来源:德勤研究
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卫生部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
现状:
互联网医疗,在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成熟,近几年在国内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医疗形式有:
1、以健康教育和信息为主的39健康网;
2、以患者社区和医生信息为主的爱好医生;
3、以医师评价和挂号为主的好大夫在线;
4、以电子健康档案采集和应用为主的120ehr网;
5、以疾病风险评估为主的宜康网;
6、以即时在线咨询为主的医通无忧网等;
7、以远程云诊、全程陪诊为主的就诊通网;
8、以社区医院,患者签约家庭医生,医院沟通为主的身边医生(app);
9、以专科垂直领域为主,专注眼科服务的目邻;[1]
发展:
互联网医疗,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卫生部积极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
关于互联网医疗创业的盈利模式,其中的一个途径是通过支付方保险公司。这包括合作成为健康保险公司的一项增值服务,帮助保险公司减少长期保费开支,或能进入其保险报销列表以及成为其采集用户数据的终端入口。然而此前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较弱,规模有限,因而走通这条路存在障碍。
就政策上来看,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支持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鼓励以政府购买方式,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这些都是政府明确表示的导向,从长远看商业保险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自主开发,或与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合作,保险公司已经在行动。
第一章 互联网医疗行业概述
(一) 互联网医疗行业基本情况
1.互联网医疗定义
•
互联网医疗是指互联网在医疗上的全链条、全主体的结合。
•
从就医价值链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从健康管理、自诊、诊断、治疗、用药到康复的全链条结合。
•
从医疗主体的角度看,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同医生、患者、药企、保险公司、医院这五大主体的结合。
全链条结合
来源:德勤研究
全主体结合
来源:德勤研究
2.互联网医疗功能
我们认为互联网的核心在于信息互联,因此互联网医疗的功能是由此带来的流程优化、数据支持和资源配置。
(1)流程优化上,针对患者、医生、医院这一三角关系产生的痛点,就诊流程可以得到优化。
•
对于患者,时间上可以解决“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问题,空间上可以解决看病必须亲自到医院的问题。
•
对于医生,可以减轻医生负担,提高医生服务水平,降低误诊率,从而提升患者满意程度。
•
对于医院,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预约、挂号可以实现互联网化,从而提升患者满意程度。
(2)数据支持上,互联网医疗可以积累并且利用海量的医疗数据。患者可以通过自身健康数据和健康干预做出正确的健康管理;医生可以根据医疗数据进行持续学习以及实现辅助诊断;药企可以通过治疗数据进行药物研发和精准营销;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医保和治疗数据进行合理的保费定价以及防止过度治疗。
(3)资源配置上,医疗行业最为重要的资源即为医生和医院。
•
通过互联网医疗,时间角度,医生可以利用自身闲置时间进行线上诊疗;空间上,医生可以进行远程会诊、远程治疗等。
•
对于医院来讲,大量患者盲目涌入三甲医院,而广大的社区医院却少人问津,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上层紧张”。借助互联网医疗,可以实现分级诊疗,即小病和初级诊断放在社区医院,大病重病放在三甲医院,完善医疗体系的分级和转诊制度。
患者-医院-医生三角关系痛点
来源:德勤研究
互联网医疗功能
来源:德勤研究
3.行业发展历程
互联网医疗可以划分为PC互联网阶段的1.0阶段,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2.0阶段,目前(2017.8)处于2.0阶段向3.0阶段的过渡期,3.0阶段意味着向互联网医院方向转型。
•
1.0阶段的代表是医生点评系统,即将医生的信息放在互联网上,患者将医生的点评作为重要的信息参考。1.0阶段的另一个代表是网上问诊,即解决医患沟通的需求。由于尚处在PC互联网时期,网民数量远不及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因此这一阶段互联网医疗规模有限。
•
从2013年开始,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以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相继布局移动互联网为标志,行业进入2.0阶段,行业出现爆发,互联网初创初创公司井喷状态。这一时期的互联网医疗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如以患者为核心的在线问诊、慢病管理,以医生为核心的辅助科研、医生社区,以医院为核心的流程优化等。
•
目前正处于2.0向3.0过渡时期。3.0阶段的代表是互联网医院,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诊疗线上化,与2.0时代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开具处方(即诊疗)而非单纯的给出诊断建议,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销售处方药。
互联网医疗发展三阶段
来源:德勤研究
PC时代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数量对比
来源:CNNIC,德勤研究
4.行业技术
从技术角度,互联网医疗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软件应用,在线问诊、在线挂号、支持系统等皆属于此类;二是医疗硬件;三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互联网医疗,以IBM Watson为代表。
•
软件应用技术含量较低,从市面上典型的好医生在线、丁香园、春雨医生等APP来看,皆基于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并无重大技术创新。
•
从医疗硬件角度看,技术门槛低而技术上限高。技术门槛低的典型为智能手环,基础的运动手环仅需加速度传感器、环境感知的算法即可。同时医疗硬件的技术上限高,以德康医疗(Dexcom)的动态血糖测量仪为例,这一硬件需要高精度的血糖读数、高耐用性的传感器、传感器植入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
•
“人工智能+医疗”被认为是互联网医疗的未来方向,这一领域对算法的要求较高。例如,IBM Watson本质上是一个基于认知技术的问答系统,每秒可以学习267万页文献,通过大量的论文、案例培训,可为医生提供辅助诊疗。
技术要求对比
来源:德勤研究
(二)互联网医疗行业特征分析
1.产业链分析
•
目前互联网医疗各个板块相对独立,尚未形成产业链闭环。
•
新兴的互联网医院开始整合在线预约、在线诊疗、医药销售等多个环节,有望最先形成闭环运营。
互联网医疗产业链
来源:德勤研究
2.行业生命周期
•
目前行业正处于成长期,从爆发期到成长期的标志性事件为2015年12月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成立,标志着行业开始从线上逐步向线下渗透,不再仅仅浮于在线挂号、支付、问诊、非处方药出售等表面,而是深入到“诊断+治疗”环节,互联网医疗正逐步向3.0阶段转型。
互联网医疗产业生命周期
来源:德勤研究
3.行业商业模式
行业的商业模式可分为三类:用户增值收入、产品收入、流量收入。
(1)用户增值收费
•
在线问诊。通过App平台,在线问诊连接患者和医生双方,患者付费后,可通过语音、图文、视频等方式进行在线咨询,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给出治疗建议。
•
互联网医院。互联网医院相对于在线问诊更进一步,进入到在线诊疗环节。
乌镇互联网医院运营模式
来源:德勤研究
•
医生助手。医生助手可以分为知识类和社交类,知识类是指医生在医生助手上持续学习医学知识,社交类即形成医生社区。
•
在线挂号。在线挂号是指患者通过网站、App等方式查看医院列表和医生排班,从而实现节省挂号排队时间,解决挂号难的问题,同时这一服务也帮助医院盘活医生资源。
•
O2O服务。这一类服务包括上门针灸、预约体检等,运营模式较为简单。
(2)产品收入
•
医药电商中的B2B企业,通过将上游医药流通环节(药店、批发商等)的药品销售给下游的B2C企业或者通过三方平台销售给患者而盈利。
•
医药电商中的B2C企业,将医药产品直接或者间接销售给用户患者而获取收入。
•
可穿戴设备,将可穿戴的医疗设备如手环、智能药丸、传感器等直接或者间接销售给用户,同时对用户进行健康管理。
(3)佣金收入
•
第三方医药平台,如1药网,将上游企业的产品销售给患者,主要盈利方式是通过向上游医药企业收取佣金。
•
医疗健康资讯类App,向用户提供医疗健康咨询,通过网站页面的广告位赚取广告佣金,同
时也有一定的咨询收入。
互联网医疗主要产品模式一览
来源:德勤研究
第二章 国外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分析
(一)海外互联网医疗发展情况
1.行业投融资现状
•
目前海外互联网医疗投融资集中于医疗信息化、科技医疗、医疗器械三个领域。
•
细分领域上,相对于中国,科技医疗(人工智能、AR、VR等+医疗)更受海外市场青睐。
•
从投资轮次上来看,相对于中国,海外在科技医疗、基层医疗、医疗器械上投资轮次较为靠后,细分领域更加成熟。
•
全球投融资热度不减,2017年一季度投融资交易金额同比增长94%。
海外数字健康投融资轮次及数量
来源:动脉网
中国数字健康投融资轮次及数量
来源:动脉网
全球数字健康投融资交易金额(2010Q1-2017Q1)
来源:动脉网
2.美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
美国较为成熟的互联网医疗技术即为远程医疗,虽然医疗资源层次分布有所不同(美国分级诊疗制度更为完善),但是由于远程医疗涉及到诊疗环节而非单纯的问诊,因此可以类比为我国的医疗3.0阶段,即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线上诊疗阶段。
•
政策上,2017年5月27日,美国德州废除了只能医患线下接触后才可以远程医疗服务的规定,成为美国最后一个废除此项规定的州,至此远程医疗已经在全美铺设开来。
•
发展历程上,远程医疗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最开始用于医院与医院(B2B)之间的远程诊疗,自从2010年前后移动互联网开始普及,业务模式发生转变,从B2B逐步过渡为DTC(
direct to consumer
,
医院和医生直接面向患者)和B2B2C(在线诊疗平台连接患者和医生)。
•
发展前景上,越来越多的医生、患者和医院愿意尝试远程医疗,远程医疗人数有望进一步增加。根据36Kr,90%的医院已经或正在部署远程医疗服务项目;目前美国医生参与远程医疗的比例在10-15%左右,在目前还没有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生当中,有62%的医生表示有兴趣对深入了解如何向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根据
Salesforce
的一项调查,18-34岁的年轻人中,60%愿意使用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人数预测
来源:
HIS
,德勤研究
远程医疗发展模式转变
来源:36Kr整理,德勤研究
(二)国际互联网医疗技术研发情况
1.5G技术
•
5G技术即为第五代移动通讯系统,相对于4G,5G意味着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端到端时延、更全面的网络覆盖。5G技术下的互联网医疗可以应用到应急救灾、远程手术、实时监控等。
•
目前海外重点企业加速布局5G。三星推出了 5G Home Router 产品并将利用其进行5G 测试;Verizon 确认在今年推出 5G 固定接入服务;Telstra、爱立信和Qualcomm将合作在澳大利亚推出 5G NR 测试;法国电信监管机构表示或将于2018年推出5G服务;
AT&T
称已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的部分区域推出/商用了5G演进(5G Evolution)网络,目标在17年年底前扩展到20个城市以上。
•
5G典型的应用场景为远程手术,由于5G具有低延迟的特点,计算机在网络上响应指令所需的时间短,医生穿戴头戴型显示器、和触控反馈的特殊手套,远程操控机器手臂,进行远程手术。
5G技术对医疗的推动
来源:德勤研究
2.其他传播技术
(1)蓝牙技术
•
蓝牙技术具有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多媒体传输等特点,是目前主流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采用的通信技术方案,目前缺陷在于组网能力差,无法实现大规模的设备组网。
•
国际上最新一代的蓝牙标准是“蓝牙 5.0”,发布于2016年6月,相比于之前的蓝牙4.2标准,它具有2倍速度、4倍距离、8倍传输量的进步。目前三星的Galaxy S8已经内置了对蓝牙5标准的支持
(2)ZigBee技术
•
ZigBee是一种非常适合物联网时代的无线通讯协议,具有低功耗、低复杂度、自由组网、低速率和高安全性的特点。
•
2016年5月ZigBee联盟推出了ZigBee3.0,新的标准统一了采用不同应用层协议的Zigbee设备的发现、加入和组网方式。
(3)WiFi技术
•
WiFi联盟于2016年初发布了802.11ahWiFi标准,在穿墙能力和功耗性能上得到提升。
•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发出一种叫“Passive WiFi”的全新技术,其消耗的电力还不到现有WiFi的万分之一。
3.医疗传感器
•
医疗传感器是指把人体的生理信号或者环境信号转化为与之有确定关系的电学信号的变换装置,是医疗数据采集的入口,可以对生物数据(血压、心率等)、环境数据(温度、气压等)、物理数据(重量、姿势等)和食物数据(热量、过敏原等)进行采集。
•
医疗传感器技术出现时间较早,在物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呈现出互联性、微创性等新的特点,全球来看,创业者多为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创业区域分布在美国、以色列等。
•
根据技术创新AU模型,全球医疗传感器研究仍处于流动阶段,即产品创新较为活跃,但是工艺创新不足,随着技术进步,工艺创新加速,传感器成本将更加低廉、功能更为强大,能够进行大规模商用。
医疗传感器的技术创新AU模型
来源:动脉网,德勤研究
•
海外的传感器领域的创新研发可以分为新型生物传感器、纳米传感器、可消化传感器、柔性传感器和可植入传感器。
医疗传感器创新技术
来源:蛋壳研究院,德勤咨询
(三)国外主要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分析
1.远程医疗:以
HealthTap
为例
•
HealthTap成立于2010年,是美国的一家提供7*24小时远程医疗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发展历程类似于中国互联网医疗的进化路径,即从在线问答到全流程的在线诊疗平台。
HealthTap
规模
来源:动脉网,德勤研究
数据时间:2014年
•
HealthTap业务的第一块相当于春雨医生的轻问诊模式,不提供医疗咨询、诊断或治疗,只是一个简单的问答(Q&A)机制。同时也起到医患社交平台的作用,医生和患者、医生之间可以相互评价,并且HealthTap为此设计了一套打分评价的游戏机制。这是其最初的运作模式。
•
HealthTap业务的第二块则是新推出的服务
HealthTap Prime
,关键可以概括为“视频、处方、包月”。用户交付 99 美元的月费,就能够与医生进行视频对话,医生在必要时可以开具处方。区别于中国低廉的挂号费,美国的问诊费高达200美元/次。价格上十分具有吸引力,包月业务也十分适合需要长期健康指导的慢性病患者。
2.医生社交平台:以
Doximity
为例
•
Doximity
被称作“医师们的LinkedIn”,是专注于医疗领域的垂直社交平台。从成立到2014年底,会员人数达到40万,相当于全美一半的医师数量,平均每人关联的同事超过50个,累计近21.5万个工作机会通过Doximity提供给其成员。
•
特点一:垂直封闭。
Doximity
并非Facebook式的开放社交,通过整合医师数据库,Doximity只对全科和专科医师、注册护士、医师助理等医疗保健领域的专业人员开放。
•
特点二:专业社交属性强。对专科医生来说,通过Doximity的专业联系,能够巩固职业声望,提高专业水平;全科医生和其它医疗工作者则使用Doximity的强大内部搜索引擎寻找转诊医师,检测机构和药房。
•
特点三:符合《健康保险隐私及责任法案》(
HIPAA
)。Doximity 是第一个采用符合HIPAA规范的社交网站,医师可以通过DocMail发送多样格式、大容量的信息,比如高分辨率照片和多页检测报告等。
•
Doximity
的盈利有医院付费使用加强版交流工具、医学研究机构的咨询和招聘中介三种来源。其中,协助医师招聘是其最主要的收益来源。
基于社交属性的全生态布局
来源:动脉网,德勤研究
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情况
(一)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环境分析(PEST分析)
1.
政治环境分析
•
政治环境与互联网医疗相互作用。一方面互联网为医疗带来变革,但同时医疗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仍需要政府力量介入进行行业规范。另一方面,政府正在力推的新医改也需要互联网参与解决医疗、医药、医保的“三医”问题。
•
总体来看,互联网医疗相关政策对智能硬件、医疗信息化、大数据等持鼓励支持态度。
•
而医药电商由于触及医改环节较深,鉴于医药政策上一贯的谨慎导向,医药电商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互联网医院尤其受到医疗欠发达地区的欢迎,银川是此次互联网医院浪潮的排头兵,但是卫计委最新出台的《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这一领域做了较多规范,线上诊疗仍存在不确定性。
相关规划梳理
来源:互联网,德勤研究
相关政策梳理
来源:互联网,德勤研究
CFDA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2.经济环境分析
•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医疗领域逆势而上。2015年卫生支出已经接近4.1万亿,增速高达16%,占GDP的比重为5.95%,相较于2010年上升1.11个百分点。
卫生费用支出占GDP比重及增速
来源:Wind
3.社会环境分析
•
人口结构上,中国正朝着深度老龄化社会迈进,目前老龄人口超过两亿,老龄人口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慢性代谢疾病等疾病领域较为高发。
•
同时一些被视作老年病的疾病呈现低龄化的趋向,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趋于低龄化。
•
消费习惯上,患者更偏爱高等级医院而非基层首诊,导致了三级医院的虹吸效应,三级医院以8%的数量占比负担着47%的诊疗人次。
老龄人口占比逐年增加
来源:wind
恶性肿瘤低龄化趋势
来源: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2015
三级医院的虹吸效应
来源: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4.
技术环境分析
(1)MEMS 传感器
•
MEMS 传感器件主要是指压力传感器、加速度计、微陀螺仪、墨水喷咀和硬盘驱动头,在医疗领域主要用于可穿戴设备。
•
国内有近 2000 家企事业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其中从事 MEMS研制生产的有近百家,但规模和应用领域都较小。
•
我国传感器行业整体缺乏更具竞争力产品,特别是在敏感元件核心技术及生产工艺方面差距较大,研发成果产业化率低于 10%。
•
根据赛迪顾问,全球来看,医疗领域需求占MEMS市场的19%,而中国这一数字不到10%。但是由于国家集成电路基金的设置,落后局面有望改善。
(2)传播技术
传播技术
来源:德勤研究
•
5G技术上,中外差距较小。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试验网,政策上对5G发展非常支持,制定了2020年商用的目标。三大运营商都已出台方案进行战略部署。同时通讯企业也积极布局,由我国提出的IMT-2020(5G)标准化研究工作提案,已获得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批准并形成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