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钢铁方面,截至6月末,“地条钢”按计划出清,即将就此开展督查。
严鹏程表示,钢铁方面,按照既定目标计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对一些地方违法违规建设钢铁冶炼项目进行调查处理。同时,加大依法取缔“地条钢”的工作力度。
今年是去产能攻坚之年,国家此次将取缔“地条钢”作为硬任务,务求实现市场出清,明确要求6月30日前必须全部取缔“地条钢”。
事实上,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的18个督查组已经分赴河北、天津等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工作,其中“地条钢”企业是否已按国家要求在6月底前实现彻底“清零”是督查内容之一,确保不死灰复燃。
从目前情况看,取缔“地条钢”按照既定时间表顺利推进,进展、成效符合预期。
截至6月底,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的最新信息显示,上半年我国共取缔、关停“地条钢”生产企业600多家,涉及产能约1.2亿吨。通过数据变化,足见清理排查“地条钢”工作之深入。
对于取缔“地条钢”,国务院已经多次下派督查组赴各地督查,而这主要是因为“地条钢”涉及“地方保护”,要彻底取消除了就地拆除,还需要防止死灰复燃。
此前的5月2日至26日,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也曾组成8个督查组,赴各地开展取缔“地条钢”专项督查,指导和督促各地切实按照要求做好拆除工作。从当时的督查情况看,各地排查发现的“地条钢”产能已全部停产、断水断电,正按照“四个彻底拆除”要求将“地条钢”取缔到位。
而为了确保对“地条钢”彻底打击取缔到位,在地方自查基础上,今年8月份,部际联席会议还将对“地条钢”取缔地区开展专项检查,对取缔不到位的地方,作为负面典型,报请国务院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据介绍,中央政府之所以反复督查,是由于“地条钢”质量低劣,但生产成本低、利润高,常吸引大量小股东参股经营。因其能给地方带来税收和就业,一些地方干部不愿放手,“地方保护”现象不容忽视。
据媒体报道,在此次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中,各督查组不仅严格督查“地条钢”是否取缔到位,还提出更高要求。第十督查组副组长、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赵毓芳指出,取缔“地条钢”不是运动式战役,而是需要长效坚持的工作。取缔之后,应从制度建设上着手,从细节上发力落实,防止其死灰复燃。
据悉,在反复督查下,各地方政府针对取缔“地条钢”纷纷完善了相应政策,一些地方已建立工信、住建、质检等多部门协作工作机制,一些政府则签署责任状,落实监管责任。
在陕西省,质监部门深入排查钢铁生产加工企业,对“地条钢”企业采取断电和捣毁、破解生产设备、清理废旧钢铁原料等措施,依法没收“地条钢”钢坯产品952吨;工商部门全面摸排钢材销售企业,取缔违规经营企业,严厉打击“地条钢”非法销售行为。
而在地条钢取缔的重要地区唐山,唐山市、县、乡三级政府对辖区内涉钢(冶炼)企业、铸造企业进行“拉网式”清查,并逐级签订了承诺书和“责任状”,压实了监管责任。今后,在哪个区域再发现“地条钢”生产企业,或已取缔企业死灰复燃,有关责任人要接受党纪政纪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