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野生机构统计的一些数据,挺有意思的:
1. 节后大反弹,但散户减仓了,散户平均仓位从80%降到79%。
2. 量化机构又开始买微盘股了,上周很多量化机构收益都超过了10%,最高的明汯+23%、天演+21%。
出事的宁波灵均,其实在2月19日那天也在调仓,他们操作是开盘卖出中盘股,然后抄底微盘股,但因为动作太大,被监管禁止交易3天。错过了这波反弹,上周几乎没怎么赚到钱。
散户这波是有点怕了,反弹了一点点就开始减仓,但历史数据表明,大多数散户的操作都是和真实走势相反的,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大概率还会持续反弹,等涨到大多数散户信心暴增,那么就要注意风险了。
至于量化机构,他们骨子里还是偏向于微盘的,因为在A股想要做出很高的收益,几乎只能做微盘,白马股和高股息大票都太拥挤了,能做到年化15%已经顶天。但量化机构的目标收益一般是年化25%往上,要在A股做到这个收益,只搞白马蓝筹,难度是巨大的。
周末对于大白马和微盘股,还引发了一波口水战,机构大佬们互相撕逼,李蓓和梁宏站台大票,一众量化大佬站台微盘。其实没啥好吵的,因为大家的屁股不一样,能在自己领域里赚到钱就可以,白猫黑猫,能赚钱的就是好猫。
我屁股也很歪,因为我也是做小票量化的,我最希望小票一直大涨。很多人劝我不要搞小票了,但我已经做了10年小盘策略,而且每年收益都不错,在这个能力圈里,我做的挺舒服,暂时还没必要去做改变。
.........
93岁的巴菲特,发了新一年的致股东信,信息量挺大,我简单讲讲。
2021到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98亿美元、228亿美元、962亿美元,过去60年的年化收益是19.8%,同期美国大盘标普500仅10%,比长牛的美股还要牛的多。
他特地提到了三个时间点,分别是:1914年的4个月,一战爆发引发美股集体停盘。2001年,互联网股泡沫破灭。2008年9月,次贷危机,美股两个月下跌40%。
巴菲特现在手里还有1676亿美元现金,他认为如果美股发生类似于上面的大危机,对于伯克希尔来说就是巨大的机会。现在回想节前A股这波流动性危机,其实也是巴老所说的巨大机会,节后抄底微盘股的,普遍都30%收益了,我当时也想加,但手里没现金了。
宣布将无限期投资日本五大商社和西方石油,现在已经买下日本五大商社各9%的股份,巴菲特爆买的理由是觉得五大商社喜欢出资回购注销股份但从不发新股,非常看重股东回报。巴菲特反复提到了股东回报,说实话,这是A股最缺失的东西,也难怪他很少买A股的票。
觉得自己在和时间赛跑,可能时间不太多了,重申了新的接班人----阿贝尔,他觉得如果他不在了,阿贝尔依然可以做好投资的事情。投资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挺高的,如果巴菲特真不在了,未来伯克希尔的收益就不好说了。
很多人觉得巴菲特的成功是因为投资美股,但投资美股的人多了,为什么只有他做到了这个规模,股神的能力没什么好质疑的,确实强的可怕。可惜我不炒美股,不然趁着他还在,肯定买点伯克希尔股票。
-----
消息面:
1. 周末机器人热度很高,发生了两件事,一个是英伟达、微软、亚马逊、英特尔、OpenAI等科技巨头将投资一家人形机器人初创科技企业Figure AI;另一个是马斯克展示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的步行能力,比之前版本更加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