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识产权界  ·  参加知识产权工作者培训合格的资助500元/人 ... ·  3 天前  
厦门日报  ·  家里不建议安装摄像头?民警提醒! ·  昨天  
厦门日报  ·  胡歌,突传新消息! ·  2 天前  
厦门日报  ·  霍启刚,有新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闲鱼紧急调整

唐韧  · 公众号  ·  · 2025-01-24 13:05

正文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闲鱼 App 的文章,原本以为这种小体验问题没多少人发现,结果从留言反馈来看,比我预想的要多。


如果你还没看过那篇文章,可以先看看《 闲鱼的失误 》。


今天我还是按照往常惯例打开闲鱼 App,进入到「消息-关注上新」查看我关注卖家发布的新品。


然后我发现了一个变化,之前已经消失的「在售」标签回来了。



不仅如此,老版本菜单里的「最新」选项在新版中也被去掉了。



这么一来,就可以解决我之前说的 理解和体验不一致」 问题


从问题提出到优化上线,前后不超过两天时间,闲鱼的反应速度还是挺快的,这一点值得点赞。


显然,他们的产品团队看到了我那篇文章。


从 AppStore 的更新记录来看,这次他们并没有发布新版本,所以前端的更新应该是热处理。


后来我跟几个朋友讨论这个案例,他们都对闲鱼的反应速度表示佩服,对于一家大厂来说,做到这种紧急调整其实并不容易。


放在其他中小公司里,这种调整大概率是要重新打包发布并更新 App 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写死」。


不管怎么说,这次调整至少让闲鱼 App 恢复了在这个路径上的使用体验,用户价值又加分了。


其实,过去我也给很多产品提出过改进建议,算是一个编外产品经理的使用吐槽。


包括前阵子对微信公众号 AI 配图功能的优化,以及之前对携程、饿了么、知识星球等产品的优化建议,一些事实成立的关键问题都被采纳了。


可能有读者好奇,我一个在家上班的人是怎么发现这些问题的?


在我看来主要是两点。


第一,我虽然不在公司上班做产品了,但每天都在跟合作公司的产品打交道,其中一部分会细化到页面结构、功能流程、交互设计上。


所以,我的一线手感一直在线。


第二,我对用户体验的敏感度比一般人更高,这源自对大量产品的使用所建立的体感。


所以,我能判断什么是好体验,反之亦然。


这里面的方法,我在线下产品训练营中专门讲产品设计「场景」那部分内容时提到过。


我现在有一个能力,哪怕让我使用一个自己从来没有用过的产品,全流程体验下来我都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很多问题。


从结果反馈来看,其中大部分问题的命中率都很高。


很多产品经理做设计时喜欢带上自己的「执念」,总认为用户「能理解」和「觉得好」。


说白了,这只是产品经理的个人偏好。


在这种「执念」下设计出来的产品,有极大概率会出现翻车事件,返工是必然的。


我觉得每个产品团队都应该至少有一个对用户体验敏感的人,这个人不一定是产品经理,但他一定要具备我上面说的那种能力。


准确说,是能从常识、通用、普适化的角度客观理解和看待整个产品体验过程中的问题。


包括闲鱼在内,估计被我找问题的产品对应团队的人都不怎么待见我,毕竟我是找对了刺,他们领导看到这样的声音不会很高兴。


但我觉得挺好,因为我的推动让这些产品做出一点点改变,间接让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用户受益。


这么一来,我每年创造的产品价值还挺大的。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


推荐阅读:《 字节的 Trae,给了我一些惊喜
················· 唐韧出品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