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逸舞》
杭州站
如果可以回到唐朝
我想做个采风诗人吟游四方。走一走蜀道,望一望长江。因缘凑巧,我得到一面古镜佩在身旁,白天拿它整饰仪貌,晚上挂在床头驱避凶相。
道路两旁
,
山河浩荡
。来往的马蹄声嘚嘚儿地响,带起的风掀起了我的帽,行人告知我马背上驼着荔枝妃子笑。
我走在长安的街上,看看姑娘们美丽的衣裳。有的即使穿着男装,但我仍然闻到她们身上掩不住的脂粉香。我甚至
学会胡人的舞蹈
,在
夜晚的酒肆与他们肆意歌唱
。平康坊灯火在望,月儿和我摇摇晃晃。
流水落花似梦一场
,安禄山起兵范阳,世界的眼光陷入迷茫。玉露琼浆,奇珍异宝,这样的好东西,一夕间毁掉。长安开始忧伤。
我混入禁卫军的队伍护送皇族逃亡。
道路迭荡,人心仓皇
。马嵬坡上,贵妃用一条玉带悬了梁。整个大唐陷入了惆怅。
啊,魂牵梦绕。给我个机会活在唐朝。
我们为什么怀念唐朝?
因为那是一个
自我的时代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找寻和面对着不一样的自我。正是这种自由和包容构成了繁花似锦的盛世气象。
那是一个
多情的时代
。
爱酒爱乐,爱风爱月,爱朋友爱家人,爱江山爱美人。无论结局如何,那个时代的人们都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所以那些爱恨传颂至今。
那是一个
传奇的时代
。才子佳人,僧俗儒道,帝王将相,浪子侠客,无不栩栩如生卓然而立。人如星辰,群星璀璨,虽已千年却依然让人或仰慕或痛快或爱慕或忧伤。“
梦回唐朝,诗舞为伴
舞者,则将身体作为牺牲,将灵魂奉为献祭。
他们念动那些被人遗忘的咒语,用身体组成那些失传已久的符号,一瞬间,形神相通,时光之门轰然而开。君不见,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间,
时空倒转,唐朝依稀眼前。
《
唐诗逸舞
》
从现代人的视角走进唐诗
,感悟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的浩瀚与神秘,感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的至情至信,
以精湛的中国古典舞的现代语汇,对话传统。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她挑选了在
那个传奇的时代,那一个梦一样的王朝中
极具代表性的三首诗歌:
《春江花月夜》、《长恨歌》、《剑器行》
,来作为《唐诗逸舞》的核心。
第一首是表达自然
,万物生生不息却又转瞬即逝,是一个空间的表达;
第二首是爱恨
,时之有尽,情之无限,是对情感的思考;
第三首却是癫狂的
,矫若游龙,奔放纵逸,是一种唐代的气质。希望现代文明社会下的观众在观看舞蹈时从唐诗进入,却又能最后忘却唐诗,而反衬当下人们浮躁而脆弱、敏感而无感的心境。
以诗为舞,酒乐千年
作曲 /
郭思达
青年作曲家。199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郭文景教授。作品涉及交响乐、影视、舞台等广泛领域,代表作有
《水月洛神》
、
《纪念碑》
、
《朱鹮》
等。曾获中国舞蹈“荷花奖”最佳音乐创作奖,全军文艺汇演创作二等奖等。电影
《罗曼蒂克消亡史》
配乐。电视剧
《走西口》
作曲及音乐制作。电视剧
新版《红楼梦》
的作曲及全部音乐制作。
郭思达
是多部优秀电影电视剧的作曲,目前在全国各大电影院线上演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也是由他作曲。作为国内极其优秀的青年作曲家,他也创作了多部舞剧。此次,再次与
佟睿睿
导演以及唐诗逸合作《唐诗逸舞》更是一次强强联合。
这台舞集发生在唐朝,灵感自然来自于那里,提取了唐代较为著名的古曲《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的音乐素材,加以变奏,加以提炼。在与古曲的多次对话中寻找我们所理解的、感受的、领悟的唐代的声音,
像是一次旅程,更像是一次追寻,感受着一个朝代的兴盛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