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帆育儿网
上海地区的育儿探讨(包括园托择校,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个妈妈六个娃  ·  中年人血脉觉醒的表现,排名第一竟然是…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这3类童鞋伤脚又伤腿,爸爸妈妈千万别给孩子再穿了! ·  20 小时前  
养育男孩  ·  新学期,孩子的护眼灯选好了吗?别错过它 ·  2 天前  
养育男孩  ·  新学期,孩子的护眼灯选好了吗?别错过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千帆育儿网

双减之后,懂得自主学习的孩子就赢了!

千帆育儿网  · 公众号  · 育儿  · 2022-03-11 11:17

正文

刚开学没多久,就被网上的一个视频给感动了!

早上六点,在重庆的一个公交车上,一群身穿校服的学生正自觉地集体背书。

同在车上的其他乘客,不仅没觉得被打扰,反而 被学生们积极自律的场面震撼


尽管,有些网友看了会觉得 “内卷太过严重”、“在公交车上看书对眼睛不好”

我们姑且不看这件事的对错。

单从孩子的表现来说:

能够自主学习真的是一件非常值得表扬,而且特别有利于其成长的事情。

“快去把作业做了!”

“叫你学习,你却在这玩手机。”

“你学习是给我学的吗,能不能自觉一点儿?”

现实中,这些话才是很多爸爸妈妈的“口头禅”,而热爱学习的孩子都在“别人家”。

孩子能够自主学习,是每个父母梦想,更是孩子能否成功的关键。

尤其是双减之下,作业变少了, 更是需要孩子在学习上发挥主动性。

可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到底该如何引导?


学会沟通,奠定孩子自主学习的基础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前几天开学前,柴女士下班回家,

发现儿子正窝在沙发上玩手机打游戏。

寒假作业只做了一点。


柴女士那个生气,二话不说撕了儿子的寒假作业。

结果第二天,儿子竟然选择了离家出走,连书包都扔在了家门口。

事后,母亲自然很后悔对孩子的冲动举动,只盼儿子可以平安回家。

玩游戏不做作业,确实会让人生气。

但遇到问题时不跟孩子沟通,而是选择 简单粗暴的方式 去惩罚、打骂,

不仅 起不到家长预想的警示作用 ,反而会让孩子 产生厌学心理

教育学和心理学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动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家长最先应该学会的就是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下面也是一个因为只玩手机不学习而引发的案例:

小女孩跟妈妈发生争执,威胁妈妈要去跳楼。


而警察叔叔 “教科书式”的沟通 则成功化解了一场悲剧。

警察叔叔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理解她的心情,然后慢慢引导。

最终小女孩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跟妈妈道了歉。

“他总是油盐不进,让我们怎么沟通?”这是很多父母的苦恼。

其实不是孩子说不通,而是父母不会说。

要想和孩子有效地沟通,就是要先学会平等对话。

丢掉大人的控制与自以为是,用爱去引领孩子。

当遇到问题时,父母不妨试试与孩子 高效沟通的“四步”语言模型

第一步:认可孩子“你在哪方面是对的……”,


第二步:观察孩子的表现“我发现……”,


第三步:鼓励孩子“之所以……是因为……”,


第四步:启发孩子“怎样才能……”。


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还能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

孩子终将活成我们嘴里描述的样子。

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用积极的语言去引导,孩子就能越来越优秀。


减少过度奖励,保持孩子的内驱力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群小朋友总是在居民楼下吵闹。


打闹声、叫声惹的大家没法休息。


大家用了很多办法,都没能阻止“熊孩子”制造噪音。


后来一个老爷爷来了,他对孩子们说:


你们使劲吵,谁吵得最厉害,就能获得奖励。


第一天,老爷爷拿出十颗糖作为奖励。


第二天,他把奖励减到了五颗糖。


第三天,变成了三颗。


等到第四天,他决定不再奖励的时候,


孩子们就开始觉得索然无味,慢慢地便不再吵闹了。


这就是经典的心理学 “过度理由效应”

教育学家德西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这个效应。

他请了一批喜欢做智力题的大学生,分成两组做题。


第一阶段两组学生都没有奖励,大家都做的很带劲。


第二个阶段,第一组的人每做对一道题给一美元,第二组仍然没有奖励。


这时他发现,有奖励的一组开始出现情绪波动。


等到第三个阶段,他宣布可以休息的时候,


有奖励的一组已经停了下来,没有奖励的一组人有人继续尝试解题。


德西实验证明:

在某些情况下,外在的奖励不但不会增强活动的动机,

反而会降低这项活动对人的吸引力。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学习更有动力,很多父母也会选择用孩子喜欢的东西作为奖励。

确实,奖励是对孩子表现的正面反馈,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千万不能用力过猛。

物质奖励带来的只是当下的刺激,并没有真正的激发孩子的内驱动力。

要想孩子真正具有学习的自主性,还是要调动起他的成就感和探索欲,让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帮孩子找到学习区,才能调动积极性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中,蒋欣扮演的妈妈田雨岚有一个让人羡慕的学霸儿子叫颜子悠。

子悠学习很好,也很喜欢踢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