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乐观挽救了许许多多迷途中深陷的心灵,却没能够挽救她自身,只加速了她超脱了灵魂。
因着那心底时刻感伤的情愫,甚至于不断绝地愤世嫉俗却又钟情于山水之大境的矛盾与悲怆。
她深谙自我的宿命,却无法打开那皈依璞真的心结;她选择潇洒而去,却终只是于喧哗世俗的幻境中匆匆了却那一生不绝的疼痛。
这就是三毛,让无数读者怜惜心痛的——孩子。
小时候的三毛钟情于《红楼梦》,因为对生命和生活有着太多的困惑,她执著地从书本中寻求答案,那时的她是一只埋于书堆的鸵鸟。
长大后的三毛爱上旅行,她所喜欢做的第一件事是“出发”,三毛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五十六个国家的万水千山。在其作品集
《万水千山走遍》
中,她以女性的细腻向我们展示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巫术,以及各种小吃,在
《撒哈拉的故事》
中,干燥枯闷的沙漠生活在三毛的笔下呈现出最浪漫的一面,让人心旷神怡,心神意往。
每到一处,三毛爱收集各种各样的宝贝,乐而不倦。在文集
《我的宝贝》
中,三毛这位浪漫的解说者,一一展示她的宝贝:五更灯、大地之母的石像、南美印帝安人手织的布、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幸福的盘子、荷西的《学生手册》等,籍着一件一件物品,三毛写出了背后的故事,这么一来,东西不再只是物质基础,它们加入了三毛的悲喜以及生活轨迹,成了一种文物,也成了三毛生命中的印记。
三毛曾说过:
“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
一个视爱如生命的女作家,她的爱博大而精深,对亲人的挚爱,对荷西的真爱,对他人的仁爱,对故乡的眷爱,这个被爱心包围的女作家一生追求的是诗的生活与生活的诗,是文学的生命与生命的文学。
三毛与荷西,四个六年的爱与痛,六年的恋爱,六年的婚姻,六年的哀痛,六年的追忆。
虽然,她不能够与荷西谈论人生、哲学、文学,但是他的爱足以让她幸福、真实地活下去。荷西的意外潜水溺亡让三毛几近疯癫,埋葬爱人之后,三毛写下这样的话:“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这份沉痛深深地透进三毛的灵魂里,这份情真意悲从她的作品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中略见一斑。
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三毛在医院悄然逝去,享年四十八岁。
三毛逝世之后,文学界根据不同的角度去臆测她死亡的原因。其中有一位台湾诗人说:她是吃太多的药才常睡不醒的,自杀的可能性不大。三毛,这只两头燃烧的蜡烛是因为非常非常疲倦、生命透支而累死。
亲爱的永远的三毛,若浅淡,是深远。周四夜读第十八期我们来谈一谈三毛,以及她的作品。
参与要求
11月09号 周四
19:30-21:30
南山区科技园虚拟大学园
R3-A一楼
空体新媒体实验室
至少读过一本三毛的书
(ps:以书会友,分享的书籍请先自行阅读,并有所感悟,方能在现场更好地展示从书中的所思所得。
)
自我介绍:
短时间内展示最好的自己;
读书分享:
新视角、新观点、新思想;
书籍借阅:
以书会友,以书换书;
合影留念:
加夜读群,合影留念。
活动流程
活动流程:
活动流
话题互动:
你还记得什么时候读的三毛?
文末下方留言告诉读书君~
•
•
•
•
•
•
T H E E N D
感 谢 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