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567Seminar
介绍好玩儿的学术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加措上师语录  ·  觉悟的勇气:米惹西的业 ·  4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年底太难熬了:2024,超119款游戏“死亡” ·  6 天前  
加措上师语录  ·  加措仁波切为日喀则灾区捐赠500顶帐篷 ·  5 天前  
加措上师语录  ·  祈愿平安 · 西藏定日县地震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567Seminar

公共经济学国际知名学者介绍第18期——Dani Rodrik

567Seminar  · 公众号  ·  · 2024-07-19 08:30

正文

Dani Rodrik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管理员)

【学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学者主页】https://drodrik.scholar.harvard.edu/


个人简介


Dani Rodrik出生于伊斯坦布尔,于1979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81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的硕士学位,198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是肯尼迪学院“重塑经济”项目(Reimagining the Economy Program)和“求索共同繁荣”倡议 (Economics for Inclusive Prosperity,EFIP)的联合主任。Rodrik教授担任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期刊的联合编辑,于2021-2023年担任国际经济学会主席,同时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全球发展中心、国际经济研究所和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研究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的访问学者或顾问小组成员。


个人成就


Rodrik研究领域广泛,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经济学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对抗不平等:重新思考政府的作用》、《直言不讳的贸易:构建理智世界经济的构想》、《全球化悖论:民主与世界经济的未来》等著作。其中《直言不讳的贸易:构建理智世界经济的构想》荣获哥伦比亚商学院2019年乔治·S·埃克尔斯经济学写作杰出奖。Rodrik教授2001年被卡内基公司遴选为卡内基学者,2002年获列昂惕夫奖,2019年入选《展望》杂志全球50大思想家2020年获阿斯图里亚斯公主社会科学奖,表彰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研究领域


Dani Rodrik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诸多文章,在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文根据其研究方向对Rodrik教授的文章进行梳理:

1.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十分关注经济增长的成因、特征以及其与经济政策制定的相关性。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增长更是减少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Rodrik探讨了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强调了投资增加、贸易扩大、汇率低估以及政治制度的特定特征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1]。他指出,虽然经济增长加速难以预测且大多最终会趋于放缓,但政治制度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公共投资以及其他再分配政策影响经济增速。随着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Rodrik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加入政治冲突这一因素,考察政治冲突如何影响政策选择和经济增长,研究发现如果分配不均的程度越高,那么中位选民(即财富和收入位于社会中位数的人)拥有的资本和财富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中位选民更支持对高收入阶层征税,然而对资本和企业利润实施高税率可能会抑制投资和储蓄,进而减少资本积累、降低经济增长率[2]

在评估制度、地理条件和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时,Rodrik发现制度质量在决定国家收入水平上占据主导地位,即使考虑到地理和贸易因素,制度质量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3]。民主制度因其制度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能更有效地适应国情,制定出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政策[4]。短期而言,民主制度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尤其对于最贫困国家而言[5]。关于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odrik提出,出口结构中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产品占比高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通常更高。因此,国家应致力于提升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多样性,以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6]。此外,适度地低估实际汇率对经济增长有利,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实际汇率低估相当于对可贸易品的生产和消费征税,能激励可贸易部门的发展[7]。然而,现有的证据并不充分支持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因为常见的开放度指标可能夸大了贸易政策的积极效果,因而在评估经济增长时应避免过度简单化结论,要注重其他影响增长的关键因素[8]。Rodrik还强调,发展中国家需通过“自我发现”来确定自己在国际市场的定位,政府的角色在于通过政策干预引导经济发展,避免资源错配和低效生产[9]

相关文献

[1] Hausmann R, Pritchett L, Rodrik D. Growth accelerations[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5, 10: 303-329.

[2] Alesina, Alberto, and Dani Rodrik.“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9, no. 2 (1994): 465–90.

[3] Rodrik D, Subramanian A, Trebbi F. Institutions rule: the primacy of institutions over geography and integr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4, 9: 131-165.

[4] Rodrik D. Institutions for high-quality growth: what they are and how to acquire them[J].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00, 35: 3-31.

[5] Rodrik D, Wacziarg R. Do democratic transitions produce bad economic outcom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5, 95(2): 50-55.

[6] Hausmann R, Hwang J, Rodrik D. What you export matters[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7, 12: 1-25.

[7] Rodrik 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d economic growth[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008, 2008(2): 365-412.

[8] Rodriguez F, Rodrik D. Trade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 a skeptic's guide to the cross-national evidence[J].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2000, 15: 261-325.

[9] Hausmann R, Rodrik 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self-discovery[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3, 72(2): 603-633.

2.全球化

Rodrik深入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国家主权和民主制度之间的复杂关系,提出了“三难困境”理论,即在全球化进程中,这三个要素很难同时达到理想状态[1]。他指出,全球化虽促进了全球经济繁荣,却也加剧了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全球化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和资本的全球流动,Rodrik认为,当前的全球贸易体制过于注重消除市场扭曲和最大化贸易量,而忽视了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2]。为此,他倡导应该将国家发展置于全球贸易议程的核心,主张贸易规则应依据各国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赋予国家更大的政策空间,以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Rodrik挑战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国家发展会遵循农业、制造业再到服务业的路径。他指出,当前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较低时就开始向服务业转型,这一“过早去工业化”现象可能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经济增长放缓,并引发一系列制度上的挑战[3]。Rodrik观察到,全球化时代,区域间呈现差异化的经济增长,具有竞争性和灵活劳动力市场的国家更可能实现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结构变革,即资源从低生产率的传统部门向高生产率的现代部门转移[4]。在劳动力市场上,Rodrik认为全球化通过提高劳动需求弹性、影响制度规范以及给社会保险体系带来压力等途径,加剧劳工工资不平等的问题[5]。Rodrik呼吁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经历了进口替代、自由化和经济危机之后,应重新思考产业政策,专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协调失败和市场失灵等问题,创造有利的贸易环境,而不是依赖于大规模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6]

相关文献

[1] Rodrik D. The globalization paradox: Democracy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economy[M]. WW Norton & Company, 2012.

[2] Rodrik D, Rodrik D. The new global economy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making openness work[M]. Washington, DC: Overseas Development Council, 1999.

[3] Rodrik D. 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16, 21: 1-33.

[4] McMillan M S, Rodrik D. Globalization, structural chang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1.

[5] Rodrik D. Has globalization gone too far?[J]. Challenge, 1998, 41(2): 81-94.

[6] Rodrik D. Industrial policy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 Available at SSRN 666808, 2004.

3.经济改革

经济政策改革的动力是什么?改革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是什么?如何在既定的现实约束下平稳推进改革?为了回应这些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问题,Rodrik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末实施的市场化改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分配问题在改革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当改革的收益与成本在个体间分配不公[1],改革会增加个体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时,即使这一改革具有长期积极影响,个体也更倾向选择抵制改革以维持现状[2]此外,Rodrik指出改革可能侵蚀民主,原因在于改革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政策制定者较少考虑公众意见[1]在厘清了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障碍以后,Rodrik认为政策制定者应思考如何建立改革中的利益补偿机制以及如何获得公众的积极响应,以推进改革进程[1] [2]

相关文献

[1] Rodrik D. Understanding economic policy reform[J]. Modern Political Economy and Latin America, 2018: 59-70.

[2] Fernandez R, Rodrik  D. Resistance to reform: Status quo bias in the presence of individual-specific uncertaint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1: 1146-1155.


推荐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李东颖


排版|王瑷婼

一审|孔子云

二审|欧阳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引智基地

全球公共财政研究中心











567Seminar

读经典之文献

学先进之方法

铸坚实之基础

享深邃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