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自委印发
《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
,
在昌平、顺义、大兴等
5个平原多点新城以及通州区(参照施行)
,
新建以及部分已拿地的住宅小区,将可以设计出使用面积更大、居住更舒适的“好房子”。
《技术要点》提出,
可增加封闭或开敞阳台,部分面积不计入容积率,允许套内面积比较大的住宅可在起居室设置一定比例面积的挑空空间。
对于买房的百姓来说,将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得房率的提高,增加居住舒适度
。
接下来具体看一下这项新的审批标准。
从这份《技术要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针对的是平原多点地区。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城市空间结构,平原多点地区
包括顺义、大兴、昌平、房山区及亦庄新城
,而且这次明确
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也可以参照执行
。
也就是说,这5个平原新城和通州区的住宅小区项目,都可以按照新标准来设计建设。
5个平原新城是北京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点地区,也是北京近年来新房供地的重点区域。
目前平原多点地区土地供应量约占全市的60%
。
这也是“好房子”新标准在平原多点地区率先实施示范的重要原因。
而且,除了新审批的项目可以按照新标准外,
近期已经获批的新房项目也可以参照此要点修改完善
。从这里可以看出,《技术要点》出台过程中重点考虑了
新增供应和存量去化,在
提振土地和住房市场信心的同时,也为市场长期稳定可持续创造条件。
当然,《技术要点》出台的最终目标还是提升住房品质,让更多的百姓能住上“好房子”。
下面就来看一下新标准具体有哪些变化。
首先,这两年大家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房设计了阳台空间。的确,虽然地处北方,但北京的居民也有居家休憩、晾晒等需求。
新标准提出,
可以按需设置封闭或开敞阳台。每户阳台水平投影面积不大于套内建筑面积的10%,进深不大于1.8米。
也就是说,一个套内100平米的户型,最多可以设计10平米的阳台。
不少人应该都知道,如果阳台是位于建筑主体结构外的,只计算一半的面积。那么新规意味着同样的面积、花同样的钱,大家可以获得更多的使用空间。
具体的规则是:
封闭阳台按照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入容积率,按照投影面积收取地价款;开敞阳台按照围护结构外表面所围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入容积率,按照投影面积的1/2收取地价款;错层阳台上盖高度大于等于两个自然层高且不封闭时,不计入容积率,不收取地价款
。
另一项重大的变化,是允许室内客厅的挑空。
层高是大家在居住上非常看重的一点,尤其是屋内主要活动空间的客厅,那自然是高一点更好。
为丰富居住空间形式,满足居民宽敞明亮居住需求,新标准提出,
套内建筑面积超过140平方米的住宅,可在起居室(厅)设置一处挑空空间。
这个挑空的部分也有要求,
不大于两层层高
。
水平投影面积不超过住宅套内建筑面积的25%且不大于50平方米的,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容积率,超出部分按2倍计算容积率。
因为有容积率核算的问题,预计大部分开发商会按照不超25%面积、不大于50平米的挑空空间来设计,不过一套房子里能有几十平米的两层层高的挑空,居住起来那也是爽多了。
架空层也在之前一些
“好房子”项目中试点,所谓架空层,就是在建筑物内部或外部故意设计部分的悬浮空间,简单来说,就是一层有一部分并不盖房子,而是空的。
新标准这次提出,
可在小区集中绿地、活动场地附近的住宅建筑底层设置架空层
,作为小区公共通道、居民活动空间等使用,不得分割登记、不得分摊。
这样就能补充小区健身、亲子、阅读、休闲等基础公共服务功能。
《技术要点》提出,
对于面积不超过建筑基底面积50%、高度在4.9米以下的架空层,其建筑面积不计入地块容积率,不收取地价款;超出建筑基底面积50%部分及高度大于4.9米的部分按实际面积计入容积率。
风雨连廊这个词在这两年听到的也越来越多。新标准提出,
在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可在小区场地内设置风雨连廊,将相互独立的建筑物或将建筑物与小区内广场、游园等公共空间相互连接
。
这样可以为方便居民室外休闲活动,增加小区室外游憩设施和景观空间。连廊不封闭时,不计入容积率。
大家都知道,北京每个住宅项目都是有控高的,就是最终的楼栋高度不得超过多少米。《技术要点》提出,为引导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
居住用地建筑高度可允许局部上浮进行弹性管控
。
建筑控高为18米、24米、36米、45米的居住用地,允许建筑高度局部上浮一档
(如45米可局部上浮至60米)。
最后,购房者对于建筑外立面也就是外墙也很关注,比如外墙是刷涂料的会让人觉得不高档,贴砖的会更有品质一些,等等。当然,从使用来看,后者更为耐久。毕竟涂料过几年就会有脱落的问题。
这次的新标准提出,为提升建筑立面品质,
住宅建筑外立面采用砖石、金属、陶板等耐久性高品质材料的,其饰面层不计入容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