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从2015年药政改革之后,中国的创新药产业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期,无论是投资界还是产业界,都以跑步入场的姿态,在几乎一片荒芜的产业背景下,大干快上,缔造了一轮一二级市场共振的创新药空前大牛市。
但是物极必反,可怕的周期效应在2021年开始显现,行业一夜入冬,低谷绵延至今。
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会有一部分创新药企业成功穿越周期,走向新的高峰,也必然有一部分企业不幸沦为泡沫的牺牲品,
彻底消失
在下一轮繁荣周期到来之前。
进入到2024年,行业进一步分化,不断传来有Biotech裁员、倒闭、破产的消息。
2024年8月13日,港股上市的东曜药业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公告,公司实现营收5.21亿元,同比增长59%,同时实现净利润3155.9万元。
3155.9万的净利润,从绝对金额来看,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但是对于东曜药业来说,具备非凡的里程碑意义:这是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
甚至,如果有机会看到公司上市前财报的话,这极有可能也是公司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
当很多同时期成立的Biotech还在生死线苦苦挣扎的时候,东曜药业可以说已经成功上岸了。
之所以有这种巨大的差异,在于东曜药业及时地断臂求生,果断转型。
2023年3月,东曜医药正式宣布终止一款倾注十年心血研发的ADC(抗体偶联药物)药物,这也是东曜管线上最后一款在研产品。
更具体地说,东曜药业主要专注于ADC药物的CDMO,这也是公司多年的核心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延伸。
从之后ADC药物领域的发展来看,东曜药业这次转型,算是精准地踩对了行业发展的节奏。
仅仅在2023年,就产生了超过10项中国药企向跨国药企授权在研ADC管线的交易,涉及的外企包括辉瑞、默克、GSK、BioNtech、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等全球制药界的新老巨头。
其中,百时美施贵宝与四川药企百利天恒之间的一项ADC药物授权交易,以8亿美元的首付款、84亿美元的总交易金额,刷新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多项行业记录。
毫不夸张地说,在ADC药物这个细分领域,中国以占据整体近50%的管线,成为全球高地,并已经成为了诸多跨国药企的淘金之地,同时中国很可能已经成为了2023年ADC药物最大的技术出口国。
在这种大背景下,立足于中国市场的ADC药物CDMO企业,业绩自然不会差。
2024年上半年,东曜药业CDMO/CMO业务实现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较产品收入高出100个百分点。
虽然从收入占比的角度,东曜药业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生物类似药贝伐珠单抗的销售,CDMO业务收入暂时只占公司整体收入的四分之一不到,但是
CDMO业务
发展势头极为乐观,增速远高于其他板块。
目前,公司有4条商业化生产线,抗体原液年产能30万升,制剂年产能可达3,000万支,ADC原液年产能960公斤。
在2024年上半年,当裁员成为行业主旋律的时候,东曜药业的CDMO团队人数逆势扩张,同比增长29%至492人。
2024年6月30日,东曜药业已累计至8个pre-BLA(上市前临床申报)项目,其中上半年新增2个。
等这些
pre-BLA项目陆续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的时候,CDMO业务的增长引擎才真正开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