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无线植入设备实现脑肿瘤精准治疗 - ... ·  17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华南理工施雪涛教授AFM:新型可注射双组分聚 ... ·  20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上科大凌盛杰/盐城工学院叶超AM:集成人工智 ... ·  3 天前  
艾邦高分子  ·  重庆年产6万吨PBAT/PBS项目即将投料试车 ·  4 天前  
艾邦高分子  ·  华为|比亚迪|富士康|箭牌|美的|格力|天海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吉大杨英威教授团队 Adv. Sci. 综述:用于膜分离的共价有机框架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2-13 15:04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具有可切换润湿性、溶剂稳定性和高韧性的膜材料近年来成为分离应用中的热门研究方向。然而,传统膜材料在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和结构缺陷等方面面临挑战,这限制了它们的广泛应用。共价有机框架(COFs)作为一种由有机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晶材料,凭借其高孔隙率、优异的稳定性和可调节性,成为克服这些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COFs膜材料的有序结构和可定制的功能性使其具备轻量化框架、大表面积和可调节孔径的优点,因此在膜分离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期的研究深入探索了COFs膜的制备策略,并在气体分离、油/水分离和有机溶剂纳滤等多个分离过程中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针对COFs膜材料在分离领域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在膜制备方法、性能优化及多功能集成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如何通过合理设计材料结构、优化膜制备工艺,并控制膜厚度,实现COFs膜材料在气体分离、油水分离及有机溶剂纳滤等领域的性能提升和工业化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为此,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for Membrane Separation》的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分析了COFs膜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优化策略以及在各类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前景,深入探讨了材料的结构设计、功能调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论文旨在促进膜分离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为COFs膜材料在更广泛的工业化应用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其在能源、环境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应用。


1. 论文总体框架


首先,文章详细探讨了COFs膜在高效分离应用中的优势,尤其是其高度可调的孔隙结构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与其他膜材料相比,COFs膜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可调节的孔径,使其在选择性分离中表现出色。这些膜材料的制备技术,包括界面聚合法、逐层自组装法和原位生长法,在提高膜性能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图1)。


2. -液界面聚合法


3. 带有基底的界面聚合法和气-液界面聚合法


4. -气界面聚合法


其次,深入介绍了界面聚合法,包括液-液界面聚合(图2)、气-液界面聚合(图3)和固-气界面聚合(图4)。界面聚合法通过将两种反应单体分别溶解在水相和有机溶剂中,利用两相界面处的反应形成薄膜。这种技术因其简单、快速以及可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COFs膜材料的制备中。


5. 逐层自组装法


逐层自组装法特别适用于构建具有精确控制结构和功能的薄膜。该方法通过沉积材料层,逐步构建出膜的多层结构(图5),从而使膜的厚度、孔隙度和化学组成得到精确调控。在膜分离应用中,逐层自组装法不仅能够提高膜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还能增强其分离性能,尤其是在需要高选择性和耐久性的实际应用。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优异的可控性和灵活性,能够在不同的分离需求下优化膜材料的性能。


6. 原位生长法


原位生长法是指在膜基底表面直接进行材料生长的过程(图6)。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膜的微观结构和孔隙度,从而获得具有优异性能的膜材料。在膜分离技术中,原位生长法能够增强膜的稳定性、机械强度及分离性能,尤其适用于需要高化学稳定性和长期使用的应用场景。此外,原位生长法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在材料生长过程中进行调控,精确控制膜的厚度、孔径和化学组成,以满足不同分离任务的需求。


7. 三种传输机制


随后,系统地介绍了分离机制。从传输机制的角度来看,分离过程主要涉及三种方法:热力学过程主要依赖于吸附作用,当混合物中的组分与吸附剂发生相互作用时,吸附物与吸附剂之间达到热力学平衡,从而实现分离。这种过程通常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动力学过程则侧重于组分的扩散特性,由于不同组分的分子在介质中的扩散速率不同,通过控制扩散过程可以有效地将不同组分分开。分子筛分过程则通过物质在孔隙中的尺寸或形状差异进行分离,只有尺寸适配的分子才能通过筛孔,从而起到选择性分离的作用(图7)。三种机制各有优势,通常根据分离目标和操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方式。


8. COFs膜在气体分离领域应用


9. COFs膜在油/水分离领域应用


10. COFs膜在有机溶剂纳滤领域应用


COFs膜在气体分离、油/水分离和有机溶剂纳滤领域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气体分离中,COFs膜通过精确调节孔隙结构和化学性质,实现对特定气体的高选择性分离,尤其在二氧化碳捕集和气体回收中表现优异(图8)。在油/水分离方面,COFs膜因其可调的亲水性和疏水性,能够有效分离油水混合物,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长期稳定性(图9)。此外,COFs膜在有机溶剂纳滤中也显示出良好的化学耐受性和高效的分离性能,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溶剂的溶液,广泛应用于环保和工业领域(图10)。


最后,提出了COFs基分离膜在高效分离应用中面临的一些挑战。首先,膜的生产难以从实验室规模扩展到工业化,需要开发更可行的制备方法。其次,COFs膜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有待提升,特别是在高温、酸碱和高压条件下。此外,COFs膜的合成过程通常依赖有机溶剂和高能耗,因此需要探索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生产路径。尽管如此,COFs膜凭借其高孔隙度和可调孔径等优势,仍在气体分离、油水分离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12600


相关进展

吉大杨英威教授、秦建春教授团队 JCR:金属有机框架双功能纳米系统用于缓解酸铝胁迫并调节植物生长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等 Adv. Mater.:等离激元超分子纳米酶仿生苍耳用于糖尿病伤口的协同治疗

吉大杨英威教授、王林教授《Nano Lett.》:新型柱芳烃基共价有机骨架材料助力精准清除牙周致病菌 →放大光动力治疗效果

吉大杨英威教授、王艳教授团队 Angew:超结构诱导的分层组装体用于纳米限域光催化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Adv. Mater.》综述:基于柱芳烃的超分子聚合物用于吸附和分离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Nano Lett.》:荧光柱芳烃超分子配位微球用于底物选择性光降解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 Angew:利用分子间电荷转移相互作用构筑的基于大环受体分子的晶态超分子组装

南开韩杰/赵斌教授、吉大杨英威教授《Adv. Mater.》: 利用减色效应实现螺噁嗪化合物温和条件下固态光致变色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Chem. Mater.》:氰基柱芳烃的分子内空间共轭诱导发光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cc. Chem. Res.》述评:柱芳烃启发的新型大环芳烃受体的设计合成-从拓展型柱芳烃到双子芳烃

吉大杨英威教授团队 Angew:斜塔芳烃分子骨架异构所诱导的固相主客体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增强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 Angew:柱芳烃助力发光腙基聚合物的光学检测行为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Sci. Adv.》:客体诱导下的大环分子无定形态至晶态相转变用于卤代烃异构体的高选择性吸附分离

辽大熊英、吉大杨英威、武科大梁峰AFM:超分子大环为碳源的催化材料用于高效电解水制氢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JACS:吡啶共轭柱芳烃 - 从蓝色荧光分子晶体到红光发射配位纳米晶

吉大杨英威教授、秦建春教授团队Adv. Sci. 综述:环境友好型纳米平台在农作物质控,保护和营养方面的应用

吉林大学秦建春教授、杨英威教授团队《ACS AMI》: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和柱芳烃纳米阀门的超分子纳米平台用于真菌的防控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dv.Mater.》:柱芳烃超分子开关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ngew》综述:基于人工合成大环的非多孔自适应性晶体用于分子分离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ngew》:基于大环芳烃的共轭大环聚合物用于高效选择性的二氧化碳捕获和碘吸附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NSR:双配体发光材料PHM:荧光增强,并可响应刺激而变色
吉大杨英威教授、汤钧教授团队ACS AMI:聚合物主体材料调控激基缔合物荧光发射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综述:功能材料用于选择性检测和分离汞离子的研究进展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dv.Mater.》:柱芳烃超分子开关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ngew》综述:基于人工合成大环的非多孔自适应性晶体用于分子分离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Small综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和斜塔芳烃超分子开关双功能化的介孔硅纳米豌豆用于成像与刺激响应药物释放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Matter》综述:基于超分子纳米阀门的刺激响应性药物递送系统

吉大汤钧教授、杨英威教授《Adv. Mater.》:聚合物主体材料调控的高效聚集诱导发光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Research》:具有强荧光发射、良好稳定性和阳离子选择性的二元超分子组装体系

天津理工大学高辉教授与吉大杨英威教授合作在超分子靶向抗菌方面取得新进展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J. Am. Chem. Soc.》:双子芳烃(Geminiarene)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Matter:基于柱芳烃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构筑和应用研究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基于拓展型柱芳烃的超分子组装诱导荧光发射增强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新型共轭大环聚合材料用于异相催化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了共轭大环聚合物的概念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