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这就是漳州! ·  3 天前  
文先生说  ·  又一个老师被气到手发抖 ·  4 天前  
文先生说  ·  又一个老师被气到手发抖 ·  4 天前  
都市时报  ·  昆明突降大雨!冷空气又要来了,下周...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家电业谈家电之四:最早放开的行业,也培养了最强的竞争力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13 10:45

正文



文/涤生(投稿)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前段时间,有家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成了新闻,引起了一些讨论。所谓996就是说9点上班,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

 

从劳动法角度,如果这是强制且不给加班费,是不合法的。但是对于家电行业的人来说,对于这个工作模式可能并不陌生,虽然少有企业明确要求,但是实际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了。现在可能不是每天都9点下班,但是很多企业还是多多少少有周六加班的情况存在。

 

可能是由于家电业的工作普遍紧张,在工作量大的时候,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去加班了,尤其是一个企业形成了一种加班文化的时候,大家并不会对此感到有什么稀奇,反而是准点下班成了看起来不正常的事情。或许,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它在一定时期内是存在的,有时候正是由于员工的超额付出,换来了企业的业务增长。




和历史同步的行业记忆

 

中国家电的发展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1978年,我国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查一下比较著名的白色家电品牌,几乎都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创立。

 

海尔——1984年,美的——1980年正式进入家电业,美菱——1983年转产冰箱,新飞——1984年转产冰箱,容声——1983年试制冰箱。

 

高晓松在《晓松奇谈》里面经常说到这样一个观点,伟大的时代总是会涌现出很多伟大的人物,在这样的时代里都是一波一波的出伟人。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我们可以说,八十年代初期,就是家电业的伟大时代,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家电业开发萌芽并生长。

 

八零后在童年时代可能还有这样的印象,一些商品有时候会标明是“国营”的工厂生产的,记得那时候一个塑料外壳的开水瓶上也印出两个字——国营。这个带有时代印记的词语,在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各个行业的萌芽发展,开始慢慢淡出历史舞台。

 

现在微信上也经常会出现类似《身份证是1970-1989的注意了,再忙也要看一下》这样的标题,打开之后有的是一些代表八十年代童年玩乐生活场景的图片,有的做成了视频。

 

家是农村的八零后或许还记得小时候晚饭后去邻居家看电视的情景,一个村里有电视机的没有几家,自从电视机出现在村民面前之后,有电视的人家晚上就成了小型的电影院,一帮人饭后准时会到那里看电视。

 

那时候的模拟信号并不是很好,黑白的电视机播放的节目仍能给人带来很大的愉悦,一个好的电视连续剧,能让村民们谈论好长时间。这是家电发展初期的情况,产品刚刚开始走进普通人家,产量正在逐渐增大。到了九十年代,农村的电视机普及率也到达一定程度了,基本上一半以上的人家至少有了黑白电视机。

 

家电业最初的发展,可以说基本上也是从零开始,之前并没有什么基础,各种生产线最初都是从国外引进。以海尔为例,张瑞敏接手的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当时工厂几乎没有日常运营,工人上班散漫,女职工甚至直接带着毛线来上班,上班时间没事就织毛衣。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但是他给这个小厂订的第一条规定却是“不许随地大小便”!——可见当时那个小厂的情况已经差到什么程度。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海尔开始了创业之路,一步步走到家电巨头的位置。

 

现在到青岛,海尔的老冰箱厂这个承载着老海尔人记忆的地方早已经开发成为了房地产,重庆南路的这个小厂以后只能存在于留下的照片和文字中了。




激烈才是主旋律

 

与其他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不同,家电业从一开始就是完全放开的产业,各个厂家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市场上获取一席之地,创造自己的品牌。可以说,八十年代,虽然技术还比较落后,但是家电业对中国来说也是一片蓝海——几亿家庭家电拥有率如此之低,以至于早起购买家电产品一样需要冰箱票这类票证。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家电业的实力已经比较强,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股票市场,家电公司也在这个时期陆续成为上市公司。九十年代的电视广告,家电的身影很多,到现在有些还有印象,比如“春兰空调”、“海尔,中国造”,刚刚演完武则天的刘晓庆为TCL彩电做的广告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家电市场的竞争趋于激烈。

 

从那时候开始,家电企业多了,实力强的也不少,即使是有国企背景的企业,在这种市场中也没有丝毫的特权。而恰恰是有国企背景的长虹,在1989年、1996年两次大幅降价,开启了中国家电价格战的时代。

 

其后,家电业的价格战又成为常态,正是由于这种激烈的价格战,让家电业的产品几乎三十年后价格还和三十年前在一个水平。比如,现在两千元左右已经能买到不错的冰箱,在三十前前,凭借冰箱票购买到的冰箱也是这个价格。从这点上来说,家电业为抑制通货膨胀可以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种竞争的市场环境,各个家电厂商可以说不敢有丝毫懈怠,家电产品的开发,现在也是仅仅围绕消费者需求有一套完善的流程。可以说,现在主流的家电企业,几乎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流程,也都有自己的核心业务团队。流程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知识的沉淀,在人员流动的情况下保证新人也能按照流程完成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讲,作用是非常大的。

 

像海尔从90年代开始就经历了多次流程再造的内部变革,这种变革,一方面会清理掉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环节,另一方面也会引入新的元素,打造最适应企业发展的一整套流程。

 

家电企业的信息化也是做得比较早的,所有涉及到销售、采购、研发、制造、财务等等重要的业务范围,都有相应的信息系统,这种系统对于处理家电这种型号众多,分销机构众多、生产物料众多的信息是非常方便的。这些也可以算是家电企业内功的一部分吧,这些流程、信息系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企业自己的运行方式,企业有了自己的内部特色。




销售的“野蛮期”

 

任何产品,生产出来都是为了销售出去,消费者买单之后,才能形成企业的收入。家电企业一般会在大的卖场配置自家的导购或者说促销员,这一人员培训是每家企业重要的内容,因为他们首先要了解产品,而家电产品又不像是牛奶这么简单,比如家电的一些功能,一些用料材质,这些都是需要他们掌握的。

 

销售压力肯定大,但最终压力会传到终端,曾经有一段时间,终端为了卖出产品,互相之间争吵打架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举个例子,曾经有新闻报道格力美的导购和业务人员在卖场为了挂广告条幅而争吵继而打架打死人。一方的业务人员喝酒后闹事,争吵打架,继而有一方倒地身亡。

 

在2005-2006年期间,同处青岛的海尔海信两家在冰箱领域的终端竞争也经常发生直销员打架的事情。那时候海信冰箱刚刚横空出世,当时青岛人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意识,即冰箱买海尔,电视买海信,但是海信也要发展自己的冰箱业务,那么同城的海尔就成了一个必然竞争的最大目标。

 

于是双方每每爆发冲突。从顾客一进门开始,双方都拉顾客往自己展区,大多数情况下,顾客会往海尔这边,在海尔直销员给顾客介绍产品的时候,海信的人员会过来直接拉过去。这样必然爆发双方的冲突,一个海尔的直销员在一次冲突中被打伤住院。

 

当然,爆发肢体冲突的事情现在几乎没有了,各家现在也认识到要靠产品说话,要靠好的营销策略,靠了解客户需求来赢得竞争。一些营销方面的理论,什么4C、4P之类的,早已经被家电企业用了个遍。所以,如果说要写营销案例的话,家电企业应该有不少的可供挖掘之处。

 

总体说来,家电业的竞争力来自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正像是生活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植物一样,不能方便地得到阳光水分的滋养,只有靠类似把叶子变成刺状等自身的一些技能获得生存。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企业,如果为了自身发展不得不面对激烈竞争的时候,继续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都会获得很强的竞争力。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