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治愈系心理学
治愈系,平静后是舒畅的快乐。给你带来温暖文字、净化心灵的治愈系心理学。生活本美好,本是艳阳高照,愿你从容一点,坦然一点......
51好读  ›  专栏  ›  治愈系心理学

爸爸,别在你的位置上偷懒

治愈系心理学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8-11 08:29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 治愈系心理学 免费订阅,世界和我都爱你暖你.

文 | 沫沫



01

隔壁单元的王阿姨来我家串门,手里提着一大篮水果,笑容都堆成褶子了。


“央老师,你们学校有很多未婚女教师吧,我儿子要娶媳妇了,我们商量着给他找一个老师当老婆。”坐定下来,王阿姨说明来意。


“你儿子条件那么好,什么样的找不到,为什么要找老师?”


“这还用说嘛,我儿子那么忙,以后哪有时间管教孩子啊,找个老师对子女教育好啊。”


我表面上嘻嘻哈哈应酬着王阿姨,内心却一片吐槽:原来找个媳妇,就是要让她来生孩子养孩子啊?教育孩子,不应该是两个人的事情吗?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对伴侣职业的选择倾向,教师是居位前列的。


其中理由之一就是,对教育孩子有好处。大概就像王阿姨说的那样,爸爸们很“忙”。


网上有很多文章,譬如《妈妈的格局,藏着孩子的未来》《妈妈会打扮,对孩子多重要》《女人读书将挽救一个民族》等,这些文章把女人推到一个不可推卸的位置,让女人诚惶诚恐。


妈妈要有格局,妈妈要多读书,妈妈还得会打扮……你是妈妈,你就得什么都会,你得昂首阔步走在前面,最好能上天入地,因为你的脚印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诚然,妈妈们很重要,可是爸爸们就可以偷懒吗?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爸爸去哪了?





02

学生王宇是个“问题”学生。学习不用功,行为习惯也不好,沉默少语,总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


作为班主任,我通常会在私下找他聊天,试图开导他,但一开始他是拒绝和我沟通的,不管我说什么,他都不语,眼神总是游离在别处。


有一次,他跟同学发生了口角,打了起来。


场面有点难看,我大喊停下来,他不听,继续与对方僵持着,掐着对方的脖子,眼里带着杀气。我见情况不妙,只好走上前去把他们扯开。


劝架之后了解到,他们打架的原因是,对方嘲笑王宇是个“没爹”又没人要的孩子,他不服气,便与人打了起来。


而据我所知他是有父有母的,并且家庭条件还不错。对此,我深表疑惑,找来他问了问究竟。


王宇告诉我,他跟同学都说自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他说,他恨爸爸。在他的成长中,爸爸一直是“缺席”的,从小到大,爸爸一直很忙,忙着赚钱,忙着应酬,甚至忙着他手机的朋友圈,就是没有时间陪他。


有时候王宇的妈妈会和爸爸吵闹,希望他多亲近和管教儿子,可是王宇爸爸说:“我在外面累死累活,你连一个孩子都不能管好吗?”


“知道我为什么越来越坏遭了吗?因为我以为我变遭了,他就能注意到我,会关心我。”说这话时,王宇居然哭了,像一只受伤的小狼似的呜咽。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很多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的运行模式,教育孩子的责任更多地扛在妈妈身上。可是,妈妈再多的爱也不能弥补父爱的缺失。


一项调查显示:即使是尚处于朦胧状态的婴儿,他也会因为缺乏父爱而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少时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中学辍学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性高出3倍。





03

相反,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性格会相对健康很多。


我的朋友周泉,是一位市重点中学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颇深。平时教学任务很重,还要负责学校的教研任务,再加上自己常进行国家级的课题研究,是一个大忙人。


可是,在教育孩子这一块,他从来没有闲着。他和孩子一起踢球,陪孩子阅读,带孩子参加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兴趣班。


趁着暑假,周泉带着他十一岁的儿子翌恒自驾去旅游了。


说是旅游,其实是重走司马迁壮游路,进行文化考察。


七月,阳光炙热。可是周泉激情满怀:“趁着暑假,趁着年轻,趁着阳光正好,微风不躁。”


“天气这么热,自驾不容易,再说,十一岁的小孩,能懂什么叫文化吗?”


“让他开阔开阔视野也是好的。”他一脸笃定。


翌恒小朋友虽是小小年纪,却是围棋五段小高手,画画也似乎很有天分,学习也是一流的,最重要的是,他性格开朗,是个阳光大男孩。


很多父母会骂自己家的孩子:“你瞧瞧别人家的孩子!”但又有几个家长会自我反思:“你瞧瞧别人家的父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从源头上找问题,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0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