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2651-青海的“海”
文字:赵百灵
校稿:辜汉膺 / 编辑:果栗乘
青海并非是一个存在感很强的省份
。即使在大西部,甘肃、新疆、西藏在公众中的知名度也远远高于青海。如果说青海还有什么能让人留下印象的话,盐湖肯定是位列榜首。
这倒是和青海自己想到一块去了。青海不缺盐湖,
盐湖化工
更是
当地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为青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和地区产值。
想了解
青海的盐湖
,首先要知道
盐湖是如何形成的
。
一座湖泊也有自己的生老病死
。在湖泊的形成之初,活水能够进出,不断补充湖水,带走湖中的矿物质,维持湖水的水量和盐度。而湖水进出的河道因为地质变化或降水量减小而
无法流通
,湖水就会开始
蒸发
,走掉的全是水分,
留下的是水中溶解的矿物质和盐分
。
比如干涸的罗布泊
只剩下了聆听风声的“地球之耳”
(底图:壹图网)▼
久而久之,一座淡水湖就会变成
咸水湖
,进而变成
盐湖
。一般对盐湖的定义,是
湖水矿化度大于35g/L
,也就是一升湖水就能晒出35克以上的各类矿物质。当一座湖成为盐湖之时,便是它风烛残年的时候,水分迟早会随着
阳光蒸干
,在地面上留下曾经有过水体的遗迹,并随着风化等作用逐渐消亡于周边的环境之中。
中亚的咸海,原为世界第4大湖
到2010年基本干涸......
(图:NASA)▼
在盐湖地区,常见一种
盐湖圈
的现象,也就是水体周边有一圈银白色的盐项圈,项圈上还有不太明显的分界线,一层一层向内。每一层盐带的颜色可能稍有区别,这是因为每一圈盐的成分不同,在
不同的过饱和状态析出
,构成了不同的圈层。
留下的白色盐项圈
成了盐湖曾在此存在过的证明
(图:Google map)▼
在
化学定义
中,盐不只是食盐氯化钠,
所有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及原子团构成的物质都称之为盐
,所以这种析出的盐带中常见的还有钾盐、镁盐、锂盐、硼盐等等。
其中钠盐现在主要通过海水提取,在现代盐湖经济中的价值不大,但在古代的确是重要的
食盐补给来源
。而现在让盐湖成为宝藏水体的是
其他微量元素
。
钾
的产量和使用量最大,因为钾本就是植物所需的肥料源;
镁
盐是重要的医药原料,常被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而
锂
的工业级制备是锂电池的主要原料,在电子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都有重大价值。
罗布泊就是个著名的钾盐产地
(钾盐蒸发池 图:NASA)▼
所以有盐湖的地方,往往会形成
盐湖型的资源产业
。从早期山西河东运城地区的盐湖晒盐业,到美国中部
盐湖城大盐湖
每年为全世界贡献200万吨各式盐类,还有
以色列死海
提供的特色旅游业,人类对盐湖的开发不分时间、地点、种族,
真可谓资源宝库
。
美国大盐湖,是西半球最大的咸水湖
(图:copernicus)▼
青海最重要的盐湖区都集中在
柴达木盆地
内,这是一片被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全面围合的盆地。周边的高山阻挡了进入盆地的水气,
盆地内年降水量非常有限
,仅210毫米。而这点降水量形成的水流(主要是融雪),又无法凝聚足够的力量冲出山坳,最终形成了
中国最著名的内流区之一——柴达木内流区
。
古代食盐的来源大致有三种:
海水、岩盐和盐湖
。居住在海岸线的居民擅长晒海盐,并用于与内陆交换粮食,齐国之富强,就来自
煮海为盐
的发明提高了贩盐的效率,从此都城临淄摩肩接踵;而在离海洋过远又交通不便的地方,如四川,
岩盐
就成了唯一的来源,自贡盐帮之盛来源于此;而对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生存的羌族人来说,
盐湖
才是获取盐分的良方。
古代北方最有名的盐产地
当然还是山西的运城盐湖
(图:图虫创意)▼
曾经被旅拍界带动的
网红景点茶卡盐湖
,对于羌人来说,并不是“天空之镜”,而是“
天赐盐库
”。
古代湖盐的主要功能是
为河湟谷地的人类定居点提供食盐
,美丽的茶卡盐湖在这些青藏高原的原住民眼里就是这样一座盐湖。这里离青海长期以来的中心西宁较近,湖盐开采也很容易,人只用
凿开盐盖
,就可以
在湖水和固体的两相接触点得到食盐
。
相比柴达木盆地西部的那些盐湖
茶卡盐湖离河湟谷地是非常近的了▼
这种叫
“大青盐”的石盐
含有不少矿物质,在汉地甚至成为了
矿物药材
。
其实一直到2000年左右,茶卡盐湖尚未走红前,茶卡盐湖仍然是
机械开采矿物盐的重要产区
。只是在城市中产们发现了这个“净化心灵”之地后,继续在湖上开拖拉机有碍观瞻,茶卡盐湖的工业功能才终于
让步给美学功能
,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样化的收入渠道。
茶卡盐湖的美,是千姿百态的美
(图:Google map)▼
当然对于青海来说,盐湖产业少了一个小小的茶卡盐湖并不算什么。柴达木盆地里
上规模的盐湖还有很多
,开发得比较好的就有盆地南部格尔木境内的
察尔汗盐湖
。
新中国建立之前,囿于财力和工业化程度有限,一直到民国,青海的盐类开发还是局限在茶卡盐湖,
柴达木盆地里还有很多盐湖既未被充分认识,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一直到了1951年,才由兰州大学教授戈福祥上书政务院,请求国家
重视柴达木盐湖资源
。
此后,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和
兰州大学
就承担了
青海盐湖的勘探和应用研究工作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服务,还专门抽调力量为青海盐湖资源组建了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至今仍是中国唯一专门从事盐湖研究的科研机构。
察尔汗盐湖
就是在这个时候走进中国工业序列的。其实察尔汗是一个地区的泛称,并不是一座单个的盐湖,而是
由东达布逊、南霍布逊、北霍鲁逊、涩聂四座盐湖组成的湖区
,格尔木河、素林郭勒河等地区重要河流都汇入其中,总面积达到了5856平方千米,相当于五个香港。
这巨大的湖水中
蕴藏着数十亿吨钾镁盐矿
,其中最重要的是
氯化钾,占全国探明储量的70%
。氯化钾是常用的肥料,而1958年前我国竟然还没有发现一处钾矿,农村还在使用土法草木灰(碳酸钾),而过量使用草木灰将影响氮肥的吸收,并使土地盐碱化。
对于人均耕地不足,必须
提高亩产以维系粮食安全
的中国来说,
天然中性钾盐矿是可遇不可求的战略物资
。在察尔汗盐湖建设钾肥厂成了一场国家级会战,并经过几次扩建,成为了
国内最大的钾肥生产厂
,是格尔木人的黄金年代。
而对于耕地更加稀缺的青海
加工出口钾盐矿则成了格尔木人最重要的生计
(图:Google map)▼
此后,以钾肥厂为基础,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改革开放之后又对盐湖开发进行了新的探索,
生产以湖盐为原料的其他化工产品,挖掘湖盐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更多潜力
,为中国工业原料生产源源不断地输送材料。
保护盐湖 发展盐湖 振兴盐湖
(图:qhyhgf)▼
除了茶卡盐湖和察尔汗盐湖之外,青海值得一提的
资源性盐湖
还有不少。
比如
大柴达木湖
,是一座
富硼湖
,这种元素对植物的根系、生殖、光合作用都有帮助,也是一种重要的补充肥料,在国内也是从五十年代以后才有所进展,和察尔汗盐湖一样是
保护粮食安全
的关键项目。
大柴达木湖蒙古语意为“大盐湖”
湖水随着矿物质浓度及湖的深度变化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图:图虫创意)▼
大柴达木湖北部硼矿埋深很浅,便于露天开采
是大柴旦化工厂的主要矿源
(大柴达木湖边露天盐田 图:Google map)▼
谁能想到,因盐度过高而
寸草不生
的青海盐湖区,竟然
为全国的农业生产默默贡献着力量
,间接填饱了全国人民的肚子。
比如位于察尔汗盐湖以西的
东西台乃吉尔湖
。它们不仅能因奇特的析出盐结构和湖水颜色而成为
外拍胜地
,更是青海重要的
湖盐资源生产基地
。与察尔汗盐湖以钾、镁资源为主不同,东西台的湖盐富含锂,能够为电池行业提供高纯度原料。
位于东西台乃吉尔湖之间的盐工厂
(图:Google map)▼
这里还要说一下青海最大的水体
青海湖
在湖水资源中扮演的角色。
青海湖也是
一座没有外泄通道的湖泊
,但它的闭塞时间不如那些盐湖久。现在的
倒淌河
,在13万年前是黄河的一条支流,但由于日月山脉(相传文成公主思乡回顾的那座山)快速隆起,这条河流与黄河干流断开了联系,
封闭了青海湖
。
青海湖原本是淡水湖
与黄河断了联系后才逐渐变成咸水湖
(图:Google map)▼
青海湖区光照强烈,
湖水蒸发快
,远远超过了降水量,因此自从闭塞之后,青海湖的面积是在不断缩小的,
湖水中的盐分含量也与日俱增
。
这一过程不可逆,时至今日仍然如此。但由于闭塞时间晚,青海湖还没有到日暮西山的地步,矿化度在枯水期也只有12g/L左右,远远低于盐湖定义中的35g/L,
尚没有开发盐矿的价值
。
然而青海湖也有很高的价值。
青海湖裸鲤,俗名湟鱼
,就是一个例子。
这种鱼生活在青海湖寒冷的咸水中,生长十分缓慢,是
维系青海湖生态平衡的唯一中间物种
,在别处又无法找到,是非常重要的生物。
青海湖是贫营养性的水体,生物种类少,生物量低
因此湟鱼十一二年才能长一斤
(图: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