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hr999
知名财经博主 Bitcoiner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鱼羊史记  ·  男人不爱老婆,会有的9个迹象 ·  3 天前  
新华每日电讯  ·  400年历史的“庙会之首”,今天什么样? ... ·  4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1900年想在唐人街探案,得先知道这份本地指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hr999

100%真实的数据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凡是做过科学实验-20200327092058

ahr999  · 微博  ·  · 2020-03-27 09:20

正文

2020-03-27 09:20

100%真实的数据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凡是做过科学实验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数据只能无限逼近真相,无法完全等同于真相。就算我们那个尺子去测量长度,也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但是,这个平均值就是真实的长度吗?显然也不是。那我们会因此就不测量了吗?也不行,测还是要测的,知道数据有误差就好了。

放到疫情数据上,那就更加复杂了,我们更加需要容忍误差。因为这个统计数据是从下往上报的,每个地方的检测标准是否一致?每个地方的检测范围是否一致?每个地方是否存在主观上的瞒报行为?

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各国的数据离真实,离真相,还差得很远。是的,所有国家。但是,我们因此就不看数据了吗?当然不是,即使这样的数据,还是能揭示出很多问题,也能帮助我们大体上判断疫情的严重程度。否则,我们如何得知疫情的严重程度?我们没有其它办法。

其实,我们去读任何一篇研究报告,任何一篇科学文献,我们都要时刻提醒自己:这些数据离真相有多远?是的,我们从来不问数据是不是真相,因为数据肯定不能揭示真相。我们问的是数据离真相有多远,也就是这个数据怎么获得的?它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当然,这些事情,文科生是无法理解的。他们只会去谩骂,数据不真实。

现在,我们再讨论瞒报的现象。由于所有的科学数据都是人测量的,因此所有的数据,我们都要防范,是不是有人为瞒报的现象。这个在科学界长期存在,就是数据造假。

比如说,对于新冠的确诊,我们应该有一个共识标准,核酸检测阳性。但是,各个地方会出台一些政策,使得确诊病例的人数偏少。

这些政策包括:“要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要有国外旅行史“,”轻症不检测”,等等。这就是主观瞒报了,因为提高检测标准,必然造成数据偏少。

武汉最初就是这样的标准,我认为本质就是主观瞒报,结果就是医护人员感染肯定不能算确诊的,即使核算检测阳性也不能算,因为医护人员没有海鲜市场接触史。

国外有没有瞒报?当然是大量瞒报,只要是存在主观提高检测标准的现象,都是瞒报。因此,国外的数据我也一般只看数量级。甚至很多国家,数量级都不可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