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络法实务圈
探寻网络法实务,汇聚网络法精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龙凤和鸣银条纪念章!可佩戴! ·  15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络法实务圈

直播带货的“工厂直发”承诺,可信度究竟有多高

网络法实务圈  · 公众号  ·  · 2024-11-12 17:00

正文

一个卖糖果的直播间,主播被“埋”在糖果堆里,只露出上半身,一边打包糖果一边和观众互动。看着这堆积如山的糖果,就好像来到了糖果屋。有好奇的网友说想看看全景,结果立马就被主播踢出了直播间。

另一个直播间,一人坐在流水线旁边组装产品,其他人穿着工作服有模有样地给这个人“打配合”。有网友在评论区问能否观看工厂实景,很快就被禁言。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直播间打着“工厂直发”“工厂实景直播”等口号进行带货,其使用的套路如出一辙——端坐在商品堆中的出镜主播、源源不断传送商品的传送带,给观众营造出一种身处工厂的景象。从零食到日用品再到儿童玩具,这些“工厂直播间”涉猎广泛,不少商品销量惊人。然而,其中不少直播间实际上是被精心搭建而成,其背景可能只是静态图片或循环播放的录播视频,抑或用绿幕抠图等技术合成的虚拟场景。

受访专家认为,一些直播间利用“工厂直发”“源头发货”等标语,抓住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引导下单,此举或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相关平台应强化技术手段以精准识别、有效应对AI合成但未明确标注的虚拟背景,同时完善信用积分管理体系,明确将未遵循诚信原则、故意使用AI合成内容误导消费者的直播间列入信用积分黑名单,并根据情节轻重实施相应的信用惩处措施,如限制其账号功能、降低信用评级乃至永久封禁等。


《“工厂直发”》 漫画:高岳

主播宣称工厂直发

观众求实景被拉黑


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随机选取了20个宣称“工厂直发”的直播间,发现这些直播间采用了相似的话术和布景,却难以提供真实的工厂场景。一旦观众要求其展示真实的工厂场景,他们直接避而不谈或迅速转移话题。

在某品牌折扣男装直播间,一名主播反复强调:“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划算,品质保障。”当记者以顾客身份在弹幕中询问“是工厂直发吗”,该主播回应道:“我们家专供各大商场,做男装已经40年了,价格特别给力。”记者进一步要求展示工厂实景时,主播没有回应,客服则以文字回复:“款式太多,没法展示,每款都有实拍图,喜欢就拍下。”

另一个名为“工厂直发”的直播间则采用了循环播放切肉机切片的动态影像。主播声称这是“河北工厂直发的切片机”,当记者咨询如何证明是工厂直发时,主播沉默了一下,随后跳过该问题,继续回答其他弹幕疑问。

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百货”直播间。该直播间背景为家具商品的动态图片,主播只露出下半身,画面呈现明显的抠图效果。当记者询问是否可以展示真实工厂场景时,主播没有正面回应,只是反复保证,“每一件都是实拍,所见即所得”。

在一个售卖东阿阿胶的直播间,主播同样标榜“工厂直发”。直播间内,一名男士穿着蓝色防菌服展示阿胶礼盒,旁边有3名同样穿着蓝色防菌服的女士,近景是工人双手切割阿胶的特写镜头。当记者在评论区询问能否拍摄工厂实况时,主播未作回应,而是直接将记者拉黑,屏幕中央弹出“您目前已被禁言”的提示。

在一个香肠带货直播间,一名主播坐在镜头前讲解,其背后的白色背景墙上贴着一张A4纸,上面写着“工厂直卖”。主播称自己正在工厂进行直播,环境不太好。当记者询问能否拍下工厂车间时,对方以正在直播、不方便为由拒绝。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直播间的背景很有可能是假的,用户在屏幕上看到的工厂流水线,实际上是临时搭建的“伪流水线”,看似繁忙实则是同一批商品来回倒腾,“你以为是工厂直播现场,实际上只是对方精心搭建的‘虚拟工厂’”。

“这些直播间的目标受众是辨别能力较低的人群,比如老年人,其接收的信息渠道比较狭窄,很难分辨直播间真伪,一听到‘工厂直发’或‘源头工厂发货’等,就以为性价比很高,迅速下单。”在某直播技术公司工作的岑林(化名)说。

绿幕抠像或AI合成
即可打造虚拟工厂


怎么搭建流水线?“虚拟工厂”如何打造?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以“工厂直发直播带货”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有用户发布视频攻略,称“在家里就可以搭建工厂带货的场景”。记者以主播新人的身份联系对方,并向其展示多张采用虚拟背景直播的截图,询问能否提供类似培训。对方回复称:“我们提供这种打造场景的软件。开播时只需在大白墙上挂一块绿幕,就能用软件生成逼真的工厂或仓库背景,非常省钱。”

他还建议:“如果新人一开始不适合做带货,就可以从搭建直播场景或拍视频切入,这个赛道也很赚钱。只要账号粉丝数足够,商家就会主动找上门,接单带货也会变得轻松。”

其介绍,某平台带货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厂家自营,如果主播拥有货源和工厂,可在平台上开店,直接销售产品并负责售后;另一种是橱窗代卖,没有工厂的主播通过橱窗代销别人的产品,只需直播推广,商家负责发货和售后,主播按销量提成。只要粉丝数超过1000,就可以开通达人带货权限。很多新人就是从这种代卖模式开始的。

经深入调查,记者发现,搭建一个所谓的“工厂直播间”并不复杂,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借助传送带等道具巧妙伪装,营造出虚假的生产流水线运作场景;其二,通过绿幕抠像、AI合成等高科技视觉特效技术,构造直播画面中的环境背景。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直播间传送带展示台”“流水线直播”等关键词,发现有不少专门销售直播间专用传送带产品的商家。这些商家声称,他们可根据客户的商品特性进行个性化的尺寸定制,以满足不同直播间的需求;在价格方面,这些传送带大多在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记者咨询某商家如何购买传送带,对方在了解带货商品种类后迅速提供了相应的方案:“如果用于零食直播,则可以订购1.5米长、带宽30厘米的尺寸,单台板1500元,双台板1600元。”

还有部分商家向记者分享了直播间传送带展示效果的实拍视频。视频显示,客户可以采用双面胶将待展示的商品牢牢固定在传送带上,当传送带启动后,商品便会在短距离内循环展示,从而给消费者营造出一种商品源源不断、持续产出的虚假场景。在一个小房间里面就能实现“工厂直播”,看似在工厂流水线上直播,实则传送带只有一小节,旁边可以放补光灯调节亮度,模拟更为真实的工厂流水线场景。

一名商家介绍,其直播间传送带是“带货神器”,加装的是直播间专用电机,与工业电机不一样,主打静音,运转时只有正常风声,能给直播间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此外,记者在社交平台检索发现,有些账号打着“AI直播教学方案”“绿幕教学”的标签,宣称可以帮助打造直播场景。

记者联系到一家做技术软件解决方案的工作室。其负责人张先生介绍,工作室有三套系统,第一种是如果客户有录播经验,建议用3D语音训练器系统,画面处理起来不难,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可以解决;第二种是如果客户没有录播经验,建议使用基础版硬改模式方案,此方案适合新手,简单易学性价比最高;第三种是如果客户的画面需要有人像露脸还需要对口型,建议用3D视频训练器,上面有超级数字人功能。

“软件应用于无人、半无人、真人直播,以上三套系统可根据个人情况和需求选择单独或搭配使用。三套系统单独购买都在3500元左右,一次购买后不限时使用,两个软件搭配购买可再优惠几百元。”张先生说。

当记者询问能否在办公室直播模拟工厂流水线场景时,张先生建议用基础版解决画面,并声称使用其公司生产的软件可以做到“一次录制,无限生成”“视频随机位移+放缩”“完美规避平台抽帧匹配”“画面毫无违和感”。


直播套路防不胜防
诱导购买涉嫌欺诈


在记者调查的20个宣称“工厂直发”的直播间,主播普遍使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等话术。对于这类直播的核心逻辑,岑林分析道:“消费者只能看到主播展示的一面,无法验证直播背景的真实性。有了这些场景和话术的包装,物美价廉就显得更为合理,因为视觉上就像直接从工厂发货。”

“消费者看到‘工厂直发’‘没有中间商’这种描述时,也容易产生信任感。”岑林说。

有业内人士介绍,从开播留人、促成交易到催单下单,各个环节都有特定的语言模板。这些套路不只是吸引人停留观看,还能一步步推动成交。此外,平台对工厂场景的审核相对宽松,使得此类直播间大量存在,一旦流量达到一定规模,主播就可以通过带货佣金轻松获利。

“越是贴近生产流程的直播间场景,越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激发用户的购买欲,采用生产车间或工厂、果园、乡间等场景,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是部分直播间另辟蹊径,假装生产厂家在车间卖货的原因。”上述业内人士说。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尹旭看来,以“工厂直发”“工厂实景直播”为噱头的虚假直播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并涉及虚假宣传等问题。

黄尹旭分析,如果直播间搭建虚拟场景的目的是向消费者展示商品的真实情况,且所展示的内容与商品实际情况相符,那么这种展示方式并不构成虚假宣传。但如果搭建虚拟场景是为了掩盖商品的真实情况,或者故意夸大、美化商品,以误导消费者,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