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的涉港不当言论事件持续发酵,而NBA总裁肖华8日的第二次回应仍未道歉,还辩称“言论自由”,让中国球迷再次失望。
NBA在中国的起步、发展,到今天的繁荣,一切都来之不易。
当年NBA在北美四大联盟里并不是最赚钱的,斯特恩在1984年上任伊始,就着手NBA的国际化布局,
尤其重视中国市场。
三十年的任期里,斯特恩成功把NBA推广到世界,成为美国四大联赛中海外影响力最大的一支。
关于斯特恩的NBA海外战略,有一个细节可以讲。
1989年,作为NBA总裁的斯特恩,为了让NBA能进入中国,带着两卷NBA的录像带,耐心的在寒冷的央视传达室等了当时负责CCTV外购的李壮几个小时,只为了免费向中国提供NBA赛事转播权。
当时中国远不如今天强大,单从经济上来看,1984年中国的GDP只有印度的一半,只和印度尼西亚差不多,谁也想不到中国会发展成今天这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斯特恩还是来了,姿态放得足够低,态度做得足够好,于是NBA成功进入央视迷——那时乔丹正好遇到皮蓬,拿下第一个三连冠——于是,NBA成功在中国收获了第一批球迷。
之后斯特恩继续他的中国战略,包括力荐王治郅进入NBA,引导姚明成为NBA状元秀,然后2004年让NBA季前赛到中国来打,之后更是在中国推广各种篮球学校,让NBA球星走进民工子弟学校做公益。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斯特恩代表NBA向汶川捐了700万人民币,据说这是他自己出的钱。
在斯特恩三十年的苦心经营下,
NBA成为在中国发展最好的外来体育赛事。
同时中国无疑是NBA在北美以外最重要的市场,光来自中国的赞助,
就占了火箭所有收入的10%。
这是斯特恩远渡重洋然后在北京的雪夜里等待的功劳,更是他这三十年来辛苦布局,让NBA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功劳。
斯特恩卸任的2014年,马刺总决赛4比1战胜热火,詹姆斯做出了自己的“决定2”,一时成为中国互联网上最火热的话题。
俨然一副“篮球盛世”。
而中国也给NBA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根据我国在14年进行的《健身活动调查公报》数据显示,篮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运动,在6-19岁的青少年中有
高达36.2%
的人会观看篮球比赛,2-4名都只有20%。
在庞大球迷的基础上,加之互联网转播和付费观看赛事慢慢被大众所接受,NBA在中国的转播价值在这几年迅速飙升。
就在三个月前,腾讯宣布与NBA续约新的转播权合同,
合约价高达5年15亿美元,折合每年3亿美元,
短短5年内,这个数字翻了两倍。
中国,作为NBA最大的海外市场,每年为“看NBA”买的单还不止于此。
错失比赛转播权的新浪,依托迅速以社交媒体的优势,让微博,成为NBA中国官方社交媒体平台。
抖音母公司字节跳动也在去年与联盟达成合作协议,为移动端用户提供NBA比赛集锦、短视频等内容。NBA官方和各个球队在这些社交平台上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关注者。
除了大幅增长的转播收入外,NBA从中国厂商得到的赞助更是源源不断。根据NBA官方网站的展示,仅在中国地区,NBA的合作伙伴就包括李宁,安踏,长虹,蒙牛,携程,一嗨租车等等多家知名公司。
在NBA的直播中,我们也可以频繁地看到中国品牌的出现:
至于其他周边,比如各种大小球星的中国行活动,与中国品牌的签约,最近越来越频繁,这些活动产生的价值都是难以计算的。
此外,后天在上海进行的NBA中国赛原本只卖350元的比赛门票,在某宝上的价格是1980元,翻了五倍!
从04年中国赛元年开始,每一年的中国赛都让NBA球队赚的盆满钵满。据不完全统计,在深圳和上海两地举行的这为期一周的中国赛期间,各种赞助商的活动就多达近30场。而其中不少赞助商甚至将产品的首发发布会放在了中国。
事实上,不论是2004年中国赛“元年”的一票难求,还是姚明和易建联淡出NBA后中国赛的低迷,
NBA在中国的商业扩张速度从没有因为比赛的精彩与否受到影响。
NBA每年从中国赚多少钱,目前并没有准确的数据,但从上面提到的转播、广告、赛事和周边等来看,
每年NBA中国产生的商业价值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并且还在飞速增长。
不过随着莫雷事件的持续发酵,这一切都按下了暂停键,这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没有赢家的事件。
NBA在中国市场开一道门
花了30年
,而肖华和莫雷把这道门关上只用了
3天
。
很多人说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就是美国价值观啊,言论自由。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比如当年快船队老板,私底下说了点有关“种族歧视”的坏话,直接被肖华判定终身禁赛,没多久就被整个联盟排挤得卖掉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