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江实验室
之江实验室官方公众号。之江实验室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打造,以网络信息、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基础学科群。
51好读  ›  专栏  ›  之江实验室

浙江新闻联播 | 用好关键一招 从一个“种子班”看科创平台创新力

之江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24-07-19 11:30

正文

科技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位于杭州余杭的之江实验室是浙江建设的首批省实验室,成立之初就自带改革基因。本期的《用好关键一招》,一起走进这家新型科研机构,从一个“种子班”,看科创大平台如何用改革撬动创新活力。
每周一、三、五,之江实验室的这个会议室里,雷打不动要开一个分享会。分享人来自实验室各个研究中心,分享AI大模型的研究心得。沈亦翀已经在人工智能行业摸爬滚打了10来年,但这次分享的内容,涉及图像、声音、视频的多模态大模型,都是他陌生的领域。
之江实验室高效能计算系统研究中心高级工程专员 沈亦翀 :我可能只接触过文本的模型,那多模态模型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我觉得同学们的进度都还挺快的,我有些时候有点拖后腿。
跟他一样,32位科研人员来自数据枢纽、新材料、前沿基础研究等不同领域,各自都有自己的专业所长,但大家一起组成了“大模型种子班”,开启全新的任务:一个人完成从前端到后端整套多模态大模型的初步建构。
之江实验室新材料计算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 陈思羽: 是完全不同的背景,那么彼此之间的学科交叉会使得整个项目有一个新生机。
之江实验室数据枢纽与安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 刘婧: 既有就是互相拼争的感觉,然后又有大家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的这种感觉,大家都会非常及时地去沟通,去交流。
“种子班”,是之江实验室体制机制改革的“新产物”。目前,实验室涉及的高效能计算、太空计算等关键技术,通过单一学科研究中心已经难以突破。去年,为重塑技术创新体系,实验室提出“二次创业”,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设立“总体部”机制,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全实验室抽调人员组建团队。新机制下,“种子班”应运而生。
之江实验室副主任 陈伟: 结合重大任务牵引的情况下,来进行一些科研的学习、训练、攻关,基本上具备了从零到整个流程完成的全栈的大模型的开发能力,这对我们实验室来讲,也是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人才。
“种子班”一期学员许增辉,刚刚“加盟”新组建的“科学基座模型”总体部。他和应用数学、机械自动化等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员一起攻坚“数学大模型”。第一个任务,让AI具备更高准确率的中小学的数学解题能力。项目中,每个成员都可以参与数据收集、预训练、输出语言等全流程科研,学科交叉协同创新下,效率显著提升。
之江实验室“科学基座模型”总体部基座模型组成员 许增辉: 这是一种以项目为驱动的这样的一种模式,而不是以前的以岗位工作内容驱动的方式。
之江实验室“科学基座模型”总体部垂直领域模型协同组成员 齐新宇: 如果没有这种组织形式,(这项)科研任务不是提高效率的问题,它是无法完成。
今年以来,这样的“总体部”,实验室已经成立了三个。在“总体部”协同下,实验室正在加速建设支撑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的高效能智能计算集群。
之江实验室科研管理部研究专家 高晓文: 现在有了“总体部”之后,我们将人才的密度往最后我们成果上面去做一个很好的转化,就形成了一个大的火车头,带着一个明确的任务跟目标,就可以快速地往前去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