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夜读|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点也不难 ·  昨天  
话沈阳  ·  太突然!27岁男演员不幸去世! ·  昨天  
话沈阳  ·  太突然!27岁男演员不幸去世!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共忆2024:点滴小事筑家国,朝暮疾行守平安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1-08 18:10

正文

全文共 4287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 人潮之中,不仅家人关心我们的平安,还有人在路上护航。


文|宋亦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4年,无数点滴小事温暖了我们生活,这背后是一群为事事平安而星夜奔驰、不舍朝暮的人。他们投身于生活处处可寻的小事里,闪耀着守住生命平安的动人弧光,激荡着心手相连、保卫生活平安的勇气,流动着寂静之处呵护心灵平安的暖意,更点亮了陪伴新年再次平安出发的满天橙光。

你我身边的平安人,将每一件关乎普通人的小事都当成关乎平安的大事,守护明日如常,让生活延续。

1

意外来临时:守住生命平安的起点

生命平安,是万千生活可能性的支点。2024年,人们比以往更强烈地渴望每一次出门都能顺利回家。

突如其来的意外有时却让支点处在动荡不安中。

2024年的暑假,天津海洋博物馆的餐厅内,一位大爷突发心脏骤停,他和家人估计从未预料过一次寻常出游却差点让人无法回到平常生活。老人倒地昏迷的瞬间,一声声焦急大喊的“你怎么了”是家属向周围求救的最强烈信号。

在重重围绕的人群中,家属感觉短短的几十秒度日如年,不知道于危难间拯救老人生命的那双手到底在哪里。

直到当时正在现场的持证救护员、平安志愿者张雁斌及时上前,通过专业的心肺复苏和AED的正确使用,在“黄金4分钟”内抓住了生命的希望,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短短几分钟的背后,是张雁斌为了急救过程的动作要领足够专业有效而进行的年复一年的规律训练。在平安的志愿者体系里,像他一样在不仅保持自身专业急救能力的同时不断培养出更多专业急救者的平安人分布在大江南北。

同样是这个季节,在安徽,平安人寿涡阳支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崔火车从水中救起一名落水少年。先后三次潜入水中的他,抓住的不仅是生命沉甸甸的希望,也照亮了一个家庭往后的生活。

“早一秒找到,就早一秒有生还的希望。”在水中的每次游动,他都在努力将“生命平安”送上岸。

危险来临时,路人不计后果地施以援手,是这片土地上最温暖的光亮。

为让这抹温暖传递得更广泛,截至2024年6月,中国平安发起的“橙心守护”公益社团已累计培养超4000名具备专业安全急救能力的平安守护者。项目开展至今,这群志愿者已经开展培训累计超5万场,惠及市民超百万人。

平安人的光亮不仅照亮生命的危急时刻,也在细水长流的坚持中激活希望。

朱树生至今仍然记得那一年大雪。他要去给一位急需A型血小板的患者献血。路面结冰,原本一小时车程的路开了两小时才抵达血站,却从未让他停止守护生命平安的脚步。

这是他25年来无偿献血超100次的经历中的一程。为了让更多人主动加入献血的公益行动中,朱树生已经骑行超3万公里,用一面印有“无偿献血,救人利己”的小红旗让无偿献血走进更多人的心中,化作更多的实际行动。

在意外来临时,突然出现的平安人是生命周边指引方向的一抹橙色光亮,用手中日复一日重复训练的动作,真切地守护生命。

▲朱树生骑行途中献血

2

风雨飘摇时:拾回生活平安的前提

生命突发意外时,有人打捞起重回家庭的平安希望。自然灾害发生时,有人帮忙拾起生活归位的平安前提。

2024年4月,华南多地暴雨。人们的生活困在四处漫延的水中。第一时间为大家撑起伞的人当中有平安理赔员的身影。他们带着物资前来,在水中帮忙转移群众,清点受损财产的情况,尽早让灾民重建生活。

7月,台风“格美”登陆,平安人集结出动,逆风而行,在救灾一线传递生活平安的希望。

9月,台风“摩羯”登陆带来的大量降水让海南大部分地区的居民生活受阻。消防员赶来救援的同时,还有一群橙色身影也在附近。及时准确的处理,能让身处大风大雨中的市民对财产的损失少一些忧心。

身穿橙色马甲的平安查勘员、志愿者出现在风肆虐过的角落,将电动车从泥泞中拖出,将小汽车推出积水洼地;也在大风中,用双手把阻断交通的树拖走,让路复通;在深一脚浅一脚的田地里把大棚的安全隐患排除。

狂风让日常停滞,但这些橙色身影站在大地上,一步一步将生活重启的进度条激活,守住以海南为家的人的日常。

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相携度过。一双手、一颗心都在为生活摆渡时,在看不见的天空中,一只“鹰眼”则在敏锐地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案信息。

平安产险“鹰眼系统DRS2.0”(自然灾害预警平台),背靠海量数据,牵起天空中的遥感卫星,向一线平安人和用户输送源源不断的数据预警,守护万家灯火中的日常生活。

针对台风“摩羯”,平安在灾前、灾中、灾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灾前,通过多种渠道向客户发送预警信息和防灾指引,覆盖车、财、意、农各类客户939.4万,发送预警2439万次,提高了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

灾中,筛选出285个重点客户进行回访,并发放挡水板、沙袋等防灾物资4467套,排查隐患149处,有效降低潜在的风险,这些行动相较原来未采取有效措施,出险率下降超30%。灾后,调派远程团队超1300人,现场支援人力超100人,主动回访7600余个理赔案件。截至9月底,20天内结案笔数超2.7万,结案率近90%。

在为生活风险减量这件事上,平安在做的,不只是“鹰眼”。

12月,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产险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发布《城市重点消防安全与火灾防控指引》系列科普丛书,与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科技赋能风险减量服务白皮书》。

▲《城市重点消防安全与火灾防控指引》发布现场

其中,《城市重点消防安全与火灾防控指引》汇聚了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等对城市消防安全的多年研究,结合平安产险三十余年的承保经验、风控研究等多维实践,深入剖析城市火灾的灾害与成因,解读防控知识。《科技赋能风险减量服务白皮书》收录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社会安全和新兴风险等领域的国内外经验及平安产险实践,为中国完善了风险减量行业研究的空白。

在防范于未“燃”时,如何从生态治理的角度,寻找应对自然灾害应对的解决方案,同样是一众平安人守护生活的钥匙。这一年,中国平安、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联合编写了《适应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治理:保险业的实践与展望》,从灾害原点找到保险入局的线索。

科技、专业、温度的多重融合,为生活的可持续注入能量。不同角落里的一个个橙色身影把每一个人在风险中的平安放在心里。

3

衰老或伤痛时:陪伴心灵平安的抵达

人行走于世界,不仅需要对抗疾病和意外的力量,也会期待与衰老、伤痛和解的指南。

一场“老家上新”或许在人如何对抗孤独、稳住健康上给出答案。

如今已经78岁的资深媒体人范以锦不服老、不怕老,但也在家中阳台给花浇水时经历过一次严重摔倒。“摔倒一次以后,才知道自己老了。”这是他发出的深深感叹。如何让自己熟悉的家成为那个老年生活中依然安全、温暖、舒适的地方?

平安适老化改造团队通过测量评估,发现老人家中存在20~30个易摔点。根据老人的行动能力和心理接受度,团队对浴室以及附近区域都加装了各种类型的扶手以及防跌倒监测雷达。

平安无小事,老人的生命无虞更是牵动一家上下的大事。平安居家养老的管家团队,为老人提供7*24小时的生命守护服务。衰老来临时,好像也不再那么令人害怕。子女在外拼搏,也可以让牵挂不已的心落定许多。

养老不离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孤独。老人的内心有人倾听、健康有人关注,就有温暖和健康的时时在侧。

同样细细倾听他人内心最深处声音的,还有北大康复医院的康复治疗师。

一位在意外中经历了28次手术的年轻患者,在治疗刚开始甚至不抱有继续生活的期待。面对生活遭受巨大伤痛的患者,康复师单百龙选择用专业的手法治疗他的身体同时,也在智慧和情感上治愈他的心灵。

长达两年半的治愈之路,患者在身体逐渐重建的过程中,也逐渐完成了心灵的愈合,生长出新的血肉。

▲康复师单百龙为患者治疗

广泛关注生活日常中的种种小事,聆听不同的声音并给出具体解决方案的还有许多平安人。

为更好地推动“三省”工程落地,中国平安在5月18日正式启动2024年客户聆听日系列行动,希望细细聆听人们内心深处最磅礴的声音和最真实的需求,创造客户在每一个生命现场真正需要的服务体验,在“平安”中实现对生命的真正关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