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教育发布  ·  明日开讲!《安全同行 ... ·  昨天  
微行动联盟  ·  山西省2025届中考模拟方向卷(一) ·  昨天  
编程技术进阶  ·  DeepSeek 效率暴击 21 ... ·  2 天前  
编程技术进阶  ·  DeepSeek 效率暴击 21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我瞒着老公和孩子,在家里装上了摄像头,却看到令我触目惊心的一幕……”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10-20 07:00

正文


作者 | 木槿妈妈

来源 | 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


情绪失控的父母,

是一个家庭的灾难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分享自己家的故事,颇有感触。


她和丈夫工作都很忙,丈夫经常需要出差,儿子小轩今年就要参加中考了,正是关键的一年。


她经常对儿子说:“一定要加把劲,考不上好高中你就废了。”


最近一次考试中,儿子成绩位于中游,她急着打电话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告诉她:小轩学习底子好,但是最近学习状态不太好,建议家长多上点心。


在她眼中,儿子一直乖,回家后先回屋写作业、学习,她还为儿子报了三门一对一家教课,成绩却没有太大提升,令她难以接受。


于是,她偷偷在儿子房间装上监控,目的是为了监督儿子学习,防止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昨天,她打开了监控视频录像,视频中的她正在辅导儿子学习,儿子做错的题,记错的公式就像一个导火索,点燃了她的情绪,她对儿子大喊大叫,儿子则表现得像一只受伤的小羊,身体瘫在桌子上,完全丧失了青少年的朝气。


看着视频中自己歇斯底里的状态,回想到她曾多次为了儿子学习,和丈夫吵架,吓哭过儿子,却从未照顾过他的情绪,还呵斥儿子:

“学习搞不上去就算了,一个男孩子就知道哭哭啼啼,像什么样!”


直到监控视频的曝光,她才意识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她非但没有在学习上给予儿子帮助,儿子还要独自承受她的负面情绪,重重压力之下,儿子的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一位从事家庭教育的老师曾说过:

“父母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他造成七分伤害。”


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莫过于处处弥漫着焦虑的紧张气息;一个孩子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拥有情绪化的父母。


常言道: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镜子,映射出父母的一言一行。


父母遇事总是朝孩子发脾气,以此来掩盖问题,又或者时常情绪失控,在打骂孩子-自责后悔-继续打骂孩子-自责后悔中循环往复。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大多严重缺乏安全感,心理压力过重,导致他们无法专注学习,成绩下降,也会让孩子习得不良的行为模式,日后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方面出现问题。


网络上有一个男孩的自述引起很多网友共情,他用亲身经历讲述了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到底有多可怕!


他的爸爸妈妈性格不合,脾气很差,互相拆台,经常吵架打架。


小学阶段,他将十个手指头啃得血肉模糊;初中时,父母打架频率更高了,经常将气撒在他身上。


他做完家务后,不仅没有夸奖,还会因为地上的一根头发引来父亲的咒骂,骂他猪狗不如,混社会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正因如此,他的成绩下降很严重,妈妈骂他不好好学习,骂完又会对他好,这让他的内心很割裂,对妈妈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


痛苦无处发泄,他用剪刀狠狠戳在自己胳膊上,补课回家很晚的时候,专门挑选僻静没人的小道走,因为他希望一个坏人杀了他。


父母的情绪就像一条河,孩子是岸边的树。


当河流中注入暴躁、焦虑、愤怒、郁闷、悲伤、烦闷、责骂,河流会污染,岸边的树根得不到滋养,迟早腐烂,继而死亡。


同样,当孩子的内心被这些负面情绪填满,他们吸收不到任何正向反馈,如何茁壮成长?



曾经有一份报告《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数据显示:

中国很多父母都有很严重的情绪问题,有87%左右的家长表示自己有过情绪失控而对孩子打骂的经历。


儿童心理学家说过:

“父母的情绪暴力,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他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发展。”


父母有什么样的脾气,孩子就有什么样的性格;父母的性格,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真正厉害的父母,都有“反焦虑”特质


大多数父母情绪失控的根源来自对孩子的高期待,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


心理学教授陈默提出过一个观点:

“现在的孩子有着空前的学业压力,这还只是显性的。隐性的压力是,孩子们整天和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


教育焦虑如同一座大山,压倒的是父母,最终的买单者却是孩子。


樊登老师曾讲过一段特别的经历。


他从库尔勒回北京时,偶然间在机场听到身后一对母女的对话。


妈妈不厌其烦地对只有六七岁的孩子说:

“你说话声音这么小谁听得见?我都不想理你了。”


接着又训斥孩子:

“考试得了98分,这么简单的题都能被扣两分,你怎么学的?”


樊登老师实在听不下去了,他觉得任由这位母亲以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非得毁了不可。


于是,他主动搭话,赞扬小女孩,考到98分已经很棒了,作为妈妈,应该为孩子感到开心。


这位妈妈无奈地说:

“我们是库尔勒县人,这次带孩子来北京看看清华北大,听说海淀区的家长和孩子都可厉害了,人家一年级就考了PET,我们连PET是啥都不知道。”


樊登告诉她:

“你光看他们考了PET,你没看到海淀区孩子自杀,清华孩子退学,以及患上抑郁症的孩子。


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爱,温柔地说话,平和的心态,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不要太着急。”


父母想要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各种鸡娃手段只能拔苗助长,起到饮鸩止渴的效果。


徐凯文教授曾直言:“父母用焦虑养出来的孩子,都被送到精神病院了。”


真正的教育比拼的是家长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将自身焦虑转移给孩子,同时将自己修炼成“反焦虑”体质的家长。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在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自强不息,最终蜕变成真正成熟的个体。


正如约翰·戈特曼所说:

“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的幸福。”



你知道教科书式的教育长什么样吗?


关于这个答案我这里有一个真实案例与你分享。


有一个孩子从小学习能力很差,理解力也不好,考试经常不及格。


她的妈妈从未因此骂过她一次,反而安慰她:“下次不要再错就好。”


有一次,她难过地问妈妈自己是不是太蠢了。


她的妈妈回答道:

“你知道吗?


锅越大,开水就越慢,他们的锅小,所以很快就开了,但是你的锅大,得慢慢开。


你现在可能不如别人,但以后你会做得更好。”


最后,这个孩子考上了人大。


育人道路中,强权型父母打压孩子,通达型父母调整态度;


成长旅途中,愚昧型父母改变孩子,智慧型父母改变心态;


教育征程中,短视型父母限制孩子,远见型父母提升格局。


请记住: 最优质的教育投入,无非是父母为孩子提供积极的家庭氛围。


父母摆脱焦虑,不必抱怨昨天的孩子太差劲,也不要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忧愁,努力看清脚下的路,陪伴孩子过好每一个今天,他们才能行稳致远。


最好的教育:父母做到“两提” “三少”


有人提到一个观点:不要太在意你的孩子。


他说自己接触过很多家长,总是忍不住指导孩子,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要干预。


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观察倾听孩子,关键时候给孩子反馈,而不是全程紧绷着一根弦指导孩子每一步怎么走。


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把孩子攥得太紧,孩子的压迫感也会特别重。


好的教育,始于父母的觉醒。


真正以爱为名的父母,都能做到“两提”和“三少”。


一、“两提”


1、提升情绪力


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无法避免出现一些负面情绪。


我们要做的,不是压制情绪,而是要有直面自己真实情绪的勇气,学习如何和情绪共处。


只有父母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就能将自己和孩子区分开来,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行为问题,有智慧地回应孩子,而不是以粗暴的方式解决制造问题的孩子本身。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认为:

“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爆发时摧毁一切,过后却风平浪静,控制住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当你想朝孩子发脾气时,请一定先深呼吸12秒,避免情绪失控后做出让自己后悔终生的行为。


2、提升幸福力


稻盛和夫说过:

“能量比你低的人,怀疑你否定你;


能量同频的人,喜欢你,肯定你;


能量比你高的人,理解你,包容你,这就是能量定律。”


一个家庭中,父母的能量状态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想要养出快乐阳光、内心富足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提高自身能量,这样才能接纳、释放和转化孩子情绪。


静能生慧,慧能生定,定能生智。


建议妈妈们早晚多练习瑜伽和冥想,爸爸可以带孩子一起运动,趁着假期,一家人一起收拾房间,清除杂乱的物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