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综艺报
《综艺报》以独特视角透视国内外传媒娱乐产业热点,关注有实力和有潜力的公司及产业领袖,梳理产业脉络,发现产业趋势并提供可借鉴的案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深夜通报!一私家车冲进医院,致1死1伤 ·  昨天  
湖北经视  ·  病情恶化!知名歌手不幸去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综艺报

融媒云流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抗“疫”纪录片特点分析

综艺报  · 公众号  ·  · 2020-02-27 22:30

正文







面对这场战“疫”,总台纪录片人紧急有序地利用云直播技术,让观众和网友实时见证中国抗“疫”一线的真情实况;群策群力,整合自媒体、视频网站等平台素材,快速生产 vlog 形式的纪录片,实现融合全域传播。

庚子鼠年来临之际,新冠病毒来势汹汹席卷全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总台纪录片人牢记担当使命,作为时代的记录者,用镜头记录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总台各频道、各栏目第一时间给予关注并做出反应,创新策划,直击一线、征集作品、融媒体传播,用镜头记录疫情中的国家行动、逆行者故事和个体命运,聚焦抗“疫”一线的暖心瞬间。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节目,纪录片直击抗“疫”一线,更能突出社会现实,关注普通民众生存状态,集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不仅成为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纪录片节目,也成为中国向世界发声的重要外宣形式,通过大小屏联动,多渠道分发,形成融合互动、融合调度、融合传输、全域覆盖融媒体传播效果,真正实现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云直播:见证速度与形式创新下的纪录片生产模式


实时记录,凸显抗“疫”的担当与责任。自疫情发生以来,总台央视频、央视新闻客户端积极发挥平台资源和技术优势,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现场,在武汉长江大桥、洪山广场、汉江关、会展中心、沙湖公园、武汉大学等多个城市标志性区域,架设 5G 慢直播镜头,通过云直播 ,24 小时不间断地为广大关心武汉的网友提供实时画面。直播中,没有镜头切换,没有主持人解说,也没有背景音乐,唯一的画面内容是以类似监控的俯瞰视角,记录武汉的真实现状。特别是在建设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期间,央视频开通的“造医院”慢直播功能,两天观看人数突破 3000万,网友们化身为“云监工”,为现场建设者加油打气。一些网友还为施工现场的挖掘机、叉车等设备,取了“大红”“小绿”“小黄”的爱称。近 1.2 亿网友在慢直播评论区打卡留言,“武汉加油”响彻云端。实现了向全国乃至全球人民实时传播一线现状的目标。这一个个24 小时的云直播现场,也是全国网友与湖北、与武汉同频共振的主流舆论场。


CCTV-12社会与法频道的《现场》栏目开通特别直播,连线抗“疫”战士,记录抗“疫”前线普通人“有人出人、有力使力,只求奉献、不计回报”的善举。央视网“秧纪录”智能大屏(OTT、IPTV)纪录院线则为家庭用户提供大屏直点播,为居家防疫的孩子们准备了丰盛的纪录片大餐,除了上线总台优秀纪录片,还策划了“一堂生动的成长课”“萌宠与猛兽,我们都有”“涨姿势!中国历史那些事”“致敬每一个平凡也不平凡的你”等多板块,集合百余部精品纪录片,让孩子们宅在家里也能看世界。



特殊时期,总台纪录片人全力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有力地承担防控宣传和文化服务的责任使命。这些珍贵的直播和实时记录画面,既是全民抗“疫”的见证,也是鼓舞人心的指挥棒。丰富宝贵的一手素材,为后续抗“疫”系列纪录片的创作奠定了夯实基础。通过对素材的梳理创作,生成抗“疫”系列具有现实社会意义的纪录片,引发人们对于疫情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反思,实现纪录片的社会价值。


短视频:多元视角展现疫情中的普通人


多元视角,展现抗“疫”中的普通人。受疫情影响,无法深入实地进行拍摄的局限,反而推动了“日记 vlog”这种更符合网生受众审美特性的拍摄手法,在纪录片领域的延伸。总台纪录频道与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湖北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以及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同时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征集作品,向有潜力的视频作者定向邀约,专门定制反映拍摄者自己以及身边人日常生活状态的短视频,《武汉,我的抗“疫”日记》等抗“疫”纪录片应运而生。


来源: 央视纪录


《武汉,我的抗“疫”日记》每集 5 分钟的体量,以“第一人称”vlog(视频日记)的形式,速写了一幅疫情之下的“武汉城事”画卷。每集的主人公用手机拍摄和讲述自己在武汉的日常生活。这些纪录片的主人公,既有坚持在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军人,也有普通市民、快车司机、媒体主播、志愿者等。他们把镜头对准战“疫”一线的真实现场,展现稀松平常的生活工作画面,以及时性、碎片化、多角度的方式,勾勒出一幅疫情之下的人间万象。虽然拍摄的器材仅仅是一部手机,但它们鲜活讲述了战“疫”故事,实时记录了这段特殊的时代记忆。正是影像所展现的普通人的温暖与坚守,才支撑起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希望。



针对疫情特殊性采取 vlog 创作方式,利用有限素材资源“实时”进行作品供给,打破了传统纪录片制作的模式限制,既打通了纪录片与新闻题材之间的边界,又强化了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深度融合与合作,充分发挥了跨屏短视频在反映重大现实题材,尤其是突发事件方面的优势。这不仅成为纪录片社会属性的一次放大体现,也预示着纪录片加大社会现实题材创作的发展方向。

这种创作实践得益于 2019 年下半年纪录频道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改版后的纪录频道呈“长、中、短、微”的纪录片形态分布,其中极具创新意义的是主打融媒体短视频风格《微9》短视频产品,时长只有 5 分钟,更贴近移动媒体小屏传播的短视频形态。这个时段的设置为专业纪录片人和短视频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创作融媒体短视频的平台,也经受了这次抗“疫”题材纪录片快速生产、传播的检验。


UGC+PGC:融合创作模式实现抗“疫”纪录片的国际传播


以纪录片为媒,联结国际社会。用纪录片这种国际语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是总台纪录片人的重要使命,也是一个大国媒体的责任担当。

总台纪录片人用行动为生命发声,第一时间奔赴战“疫”一线,记录了一个个关于生命温暖而不平凡的故事。其中,央视新闻创作的微纪录《独家!总台央视记者探访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被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 477 家媒体广泛选用,播出 1700 余次。CGTN (中国国际电视台)创作的纪录片《武汉 24 小时》是北美总站根据总台一线记者的采访素材创作而成的纪录片。片中通过对普通市民、医护工作者、媒体人、患者、患者家属等人的抗“疫”经历等小切口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疫”中存在的温情与伟大。由于素材大多是 UGC(互联网术语,全称为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即用户原创内容。)产品,视频内容平实、很接地气,通过在 CGTN 全平台播放,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抗“疫”的一扇窗口。


来源: 总台之声

来源: CGTN


疫情期间,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中国缘》栏目发起了“我们在一起,中国加油”系列新媒体活动,邀请到很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国际友人,制作了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短视频。央视频平台发布的“我们在一起,中国加油”系列视频,总播放量已经达到 10.7 万;同时开设《暖心!全世界都为武汉加油鼓气》,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 1.4 万次,实现了良好传播效果,持续为观众注入坚实的抗“疫”信心与精神力量,同时,也有效助力疫情期间的外宣工作。


这一系列国际传播的创作实践,不仅得益于总台对于纪录片“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创作理念的把握,以及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也得益于多年来总台在对外传播的深耕中所积累的深厚情谊和信任。在这个特殊时期,疫情推动了纪录片发展的新样态,既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向世界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也让中国人感受到外国友人的支持与鼓舞、祝福与陪伴,感受到世界各地愿与中国携手抗“疫”的态度,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

面对这场战“疫”,总台纪录片人紧急有序地利用云直播技术,让观众和网友实时见证中国抗“疫”一线的真情实况;群策群力,整合自媒体、视频网站等平台素材,快速生产 vlog 形式的纪录片,实现融合全域传播。同时,在素材资料相对丰富的情况下,推进 UGC 和 PGC (互联网术语,全称为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指专业生产内容。)内容的梳理和创作,创作长纪录片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特殊时期,总台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融媒体发展战略;也贯彻了总台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作者系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兼纪录中国理事会秘书长】


欢迎大家扫码关注《综艺报》新公号“视听广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