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懒人医考
打造医学考试第一平台,帮助医学同行,最短时间、最高效率、最高分数一次通过考试,轻松拿证,”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无以为医“每天正能量,打造一代名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  ·  知名医学院教授逝世,享年 65 岁 ·  昨天  
新青年麻醉论坛  ·  麻案精析 | ... ·  4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医学影像诊断思维训练(从病例切入讲解)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懒人医考

【中医】中药在人体内怎么“走”

懒人医考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09-30 19: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药在人体内的行走方式,包括升降浮沉、药物的走向、判断方法、行走速度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药的升降浮沉

中药的升降浮沉涉及到药物性质和作用部位,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行走方式。

关键观点2: 药物的走向

药物的走向与药物的部位、性质有关,例如花叶升散、种子降散、根部分部等。

关键观点3: 药物走向的判断方法

通过观察药物的本身,如植物的节、皮、心、络、藤、刺等,以及金石、介类药和动物药的特性,可以判断药物的走向。

关键观点4: 药物行走速度

药物的行走速度与其性质有关,有的药物走得快,有的药物走得慢,有的药物是走而不守,有的药物是守而不走。

关键观点5: 虫类药的应用

虫类药具有搜剔顽邪的作用,但使用时需谨慎,避免滥用。


正文



中药在身体里怎么“走”


学习中药,光知道一个药的作用和性质还不够,还得明白它的行走方式。西方的物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向量”,比如力,有大小、有方向。中药也与此类似。大小就相当于药物的性质,而方向则意味着这味药物到人体后会怎么走、到哪里去。这就涉及升降浮沉和归经的问题。药性,大家都很重视;但药的走向大家都不是太重视,或是一到运用的时候就忘了,这大大影响了用药的效果。

1-升降浮沉

不同的药走向不同。有的药往上升,有的药往下降;有的药走五脏,有的药走四肢;有的走上焦,有的走中焦,有的走下焦……都不同。所以你要根据病位,根据邪气的出入来选择用药。


怎么把握药的升降浮沉呢?靠死记硬背当然不行。我们师门从来不要求背任何东西。过去要求背的《药性赋》、什么方歌、歌诀,我们从来没有背过。咱们要去体会。明白了它的道理,这些东西自然就记住了。不明白其中的的道理,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很多药,药名本身就体现了升降浮沉。比如升麻,肯定是往上升的;沉香它肯定是往下沉的。沉香就是沉香木,一般的木头都浮于水,唯独沉香木,扔到水里会下沉,用于人体它也会往下沉,它能降气。我们必须非常注意中医里的药名、方名、穴位名称,其中都含有很多密码,可以去破解。植物类药,我们可以看它长在植物哪个部位,以确定其性质和走向。

2- 花叶升散,凡子必降

花和叶是升散的,它们在植物的最表层。花散发出清香,它是散的;叶子上每天蒸发出大量的水分,这也是在散。用于人体也有升散的作用。抓过感冒药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方子,药味不多,药量也不大,但是抓回来却是一大包,以花和叶居多,质地都是非常轻的,因为要取它的升散之性,来发散掉我们体表的邪气。花叶升散,但也有例外,比如旋覆花,它不升不散,而是降的。


凡子必降。植物的种子,比如莱菔子、五味子、白芥子、车前子、川楝子等,种子在枝头成熟了以后,都要掉到地上,才能生根发芽,这就是在往下降。作用于人体,它也有下降的作用。还有比如桃仁、杏仁、柏子仁、酸枣仁,他们不但是种子而且还有很明显的油性,所以能润下,润肠通便。这些种子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偏温。没有温热,它哪有力量发芽呢?但也有例外的,比如蔓荆子就是往上升的,而且性凉,它质地轻,可以用于升散头面之风。

3-枝走四肢,梗通上下

植物的枝丫就会走人体的四肢。 我们可以说,他们同气相求。 比如桂枝、桑枝、紫苏旁枝,都是走四肢的。 像胳膊痛,手指发麻,引经药可用桑枝,如果因为受寒较深,也可以加桂枝; 如果只是因为临时受了一点寒,用紫苏旁枝和桑枝就可以了。 梗,就是植物的中间的梗子,也叫主茎。 养料要通过茎从根部往上输送; 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能量,输送到根部去储藏,也要通过茎。 所以说,茎是能升能降的。 我们经常说的紫苏梗、藿香梗,在人体内,能通气、调气,能升能降,调气就在这升降之中完成。

4 -根分三部

根部入药要复杂一点。靠上部的根,主要往上面的植株输送养料,它偏往上走;靠下部的根须,是要往下扎的,它的性质偏往下走,治下焦的病;至于中间的那一截根,就是守中的,治中焦的病。比如当归,按上中下的部位,可分为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三部分,当归头上行而活血,当归身守中而养血,当归尾下行而破血。现在大家用根都不是太分明了,整个根都放在一块用了。

当然,现在用芦和用须还是有讲究的。芦在根的最上方,是植物根和茎的交会处,比如说人参有一个参芦。芦是一心向上升的,因为根的养料在芦这里往整个植物上输送,芦也就具有了很强的上升的作用,甚至能够引发呕吐。我们在用根部的药的时候,一般都把芦去掉。像人参这样比较珍贵的药材,我们舍不得扔掉它的芦,又因为它有很特殊的作用,所以我们就留下来,遇到体质比较虚的人,上焦有邪,你想让他吐一下,又不敢用那些峻烈的催吐药,就用参芦。

根须在根的最下方,它使劲往下走,往土里钻,所以又有攻破作用。比如甘草,你要是用它来调和诸药,又不想让他过于固守中焦,就可以用甘草梢,他会往下走得快一点;再比如小便带血,小便刺痛,一般也会用甘草梢。甘草梢能走阴茎,走尿道,有清利的作用。

5-药物走向的其它判定方法

此外,植物的节则走人体的关节,皮则走人体体表,心则入心,络则通络,藤则上行,刺则刺破……这都需要我们格物致知,观察这个药的本身。金石、介类药,即金属、矿物、化石、贝壳之类。这些药都很重,只要重就会往下走,这是它们的基本走向。还有动物药,被称为“血肉有情之品”,它跟人体血肉同气相求,对人体的作用就会非常明显,它能峻补不足,搜剔顽邪。人体有虚,用它可以很峻猛地给你补一下。比如说鹿茸,是峻补真阳的;龟板,是大补真阴的。还有鹿筋,保健品店里买的蛤蚧、鹿鞭等,都是用来峻补人体的。当你需要补的时候可以补,不需要补的时候用了反而会过犹不及。


人体有非常顽固的邪气时,一般的药攻不下来,可以用动物药,尤其是虫类药来搜剔。一块骨头,啃完了,上面还剩一些碎肉,咱们怎么啃也啃不下来,有的在缝隙里,剔也剔不下来,扔在地上,很多蚂蚁爬上去了,开始吃骨头上面的肉,很快骨头就被啃得光溜溜了,这就是虫类的搜剔功能。虫类的药也会钻到人体筋骨的缝隙里,把一些顽固的风寒湿邪,像从骨头上搜剔筋肉一样剔除,从而达到很好的祛邪的效果。

但是,咱们不要轻易用虫类的药。医者是救人的,是拯救众生生命的,不能因为救一个人而杀害更多的众生。当用则用,不必用时,就千万别滥用。这是医家必须具有的一种情怀。动不动就用虫类药,不算本事。中药也称本草,而不称本虫,其实也是在提示大家尽量用植物类的药,虫类的药不要滥用。


6-入气入血解

虫类药也是有入气分入血分之区别。 叶天士比较善于用虫类的药,他总结说: “有血者入血,无血者入气。 ”有的虫子有血,有的虫子没有血。 比如说一只蚂蚁,你把它拈死,就没有红色的血。 当然从生物学意义上你可以说它有血,它的血可以是其它颜色,但是它没有红色,在中医里面就叫无血,这样的虫子入药就往往走气分。 知了死了以后,你把它剥开,看不到红色的,知了没有血,蛇则肯定有血。 所以蝉蜕就走气分,蛇蜕就走血分。 咱们自己就能看出来。

其它的药也是如此。 红色的入血分,青色的以入气分为主。 紫苏叶一面是红的一面是绿色,还有的叶子春天夏天是绿的,到了秋天的时候成红的了。 这说明它一定能沟通气血。 或者说当它青的时候采就入气分为主,红的时候采就以入血分为主。 但你不管什么时候采,因为它在红和绿之间的变化比较快,它肯定是能沟通气血的

7-有规律就有例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