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图,成为会员
超过7万人每天半元钱,听吴晓波说世界万千
今日会员福利:
60张1680元的“2017星合财金投资展望”分享会门票
孟樸认为到2030年左右,凭借国家的投入和支持,众多企业一起合作、协同创新,到那时国内的集成电路生产能力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文/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一家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一定是能够创造趋势的组织,而如果,它同时还能够定义趋势的“标准”,那么,它就是卓越中的卓越者。
以这样的视角,在全球搜索,可以达标者应不足十家,高通是其一。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去任何一家手机或通讯企业调研,往往绕不过这家美国公司。
高通创办于1985年,比联想晚一年,比华为早两年。它的创办人是几位大学教授,他们的理想是“提供高质量的通讯”——高通公司 Qualcomm就是由“高质量” (Quality)和通信(Communications)两个单词的前4个字母组成的。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高通是世界上罕见的从创业第一天起,就没有特别明确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而是致力于基础研发和创新的商业公司。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高通偏执地投入于创新,它一直是全球专利申请数量最大的企业之一,其中很多专利成为了行业的技术标准,被业界广为采用。这也奠定了如今高通在产业界的地位。
在这家公司,有一堵发明墙,上面有1395项专利,你可以看到每项专利的发明内容和发明人,这仅仅是高通上万项专利的冰山一角,但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2007年,高通就以独特的姿态,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线半导体供应商,它专注于无线通信和移动计算领域的芯片开发,并为整个行业提供相关的软件解决方案。“高通模式”被认为是最陡峭、也是最有核心创新力的成长路径。
不久前,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接受了我的下午茶访谈。
过去的六年里,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取得了爆发式增长,作为芯片供应商,高通是最大的获益者之一。
而这也许仅仅是一个开始。
在孟樸看来,中国的信息化革命正行至半程,到2020年,5G将开始得到普及,届时通信应用的场景将发生更快速的迭代变化。与此同时,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人与数字终端的互动将成为所有生活及商业应用的基础。高通在中国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参与度和想象力。
吴晓波:最近IT界有一个关于“摩尔定律”的观点——“摩尔定律”是1965年提出的,因为半导体的发展,现在有观点认为“摩尔定律”已经死掉了,年初时美国的杂志和中国的媒体也有类似说法,你怎么看?
孟樸:我个人比较乐观,并不认为“摩尔定律”死掉了。
因为“摩尔定律”涉及到半导体材料集成的能力,从半导体来讲,180纳米下来,做到45纳米时就有人说20纳米、25纳米就是极限,做不下去了。可你现在看,产业往前走的步伐一直没有停,已经做到了14纳米、10纳米,7纳米大概在两年内也能实现商用。
所以我觉得,全球有很多优秀的专家、学者,不能低估他们的创新能力。我相信半导体产业会继续往前发展,具体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只有让时间来证明。
吴晓波:“摩尔定律”讲的是每18个月,芯片速度不断提升,价格逐渐下降。有观点认为,未来芯片技术很可能不再是速度竞争,而是着眼于横向,比如说跟传感技术或别的技术结合形成一种新的集成能力。
你认为未来万物互联核心的突破点会在技术层面上还是在应用层面?
孟樸:我觉得是在应用层面。
谈到互联网,有连接才有意义。我开始工作的时候,大家用的还是台式机,这是第一代有线互联网时期,那个时候全球大概连接了不到十亿个终端。
然后过去的15年,从2000年到最近这一两年,是第二代——移动互联网时期,从3G到4G,连接数就比过去多很多,全球大概有七八十亿个终端。
到下一阶段——在物联网时代,我比较相信,只要是用电的终端,都会接入互联网。可能一个人就有20个终端,到时候大概有三层应用场景:
▷一是人们身上的,包括衣服和各类可穿戴设备;
▷二是我们周围工作、生活的地方,也就是大家现在讲的智能家居、智能办公;
▷三是智慧城市,一座城市通过传感器将所有东西连起来。
这时候就会有千亿级的连接终端,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接入平台。
吴晓波:一项新技术从概念诞生起,一定会先经历一个研究讨论的高潮,隔一段时间才会出现商用和市场的高潮。你估计5G实现商用大概会是在什么时候?
孟樸:从市场推广的角度讲,全球很多运营商已经习惯于每10年就推出新一代网络给消费者使用。我个人认为这个节奏不会被打破,2020年全球会有很多国家实现5G。中国的目标也是2020年,因此有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成立的IMT-2020推进组。
另一方面,你会在网上、特别是一些学术讨论中看到,一些专家说2020年实现5G商用是不现实、不可能的,会比这个时间晚;比如有人不相信摩尔定律还能继续;还有人认为要实现传输的高可靠性,需要有很多基础设施来支持,所以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5G的商用。
不过,我自己对2020年全球有相当规模的5G网投入商用还是蛮有信心的。
吴晓波:我们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去年中国的芯片年进口额2900多亿美金,石油只有2800多亿。
为什么中国的芯片技术发展不起来呢?倪光南他们那么早就提出来了,1998年、99年就提出来了,后来又做了龙芯,可是都没有做起来。
孟樸:目前中国国内很多加工产业的能力已经变强,但基础材料科学没有跟上。中国要变成一个半导体生产大国,还需要在这上面多下功夫。
我们现在取得了很多工业或科技进步,是靠过去30年来打下的基础,但是半导体产业国家原来确实投入很少。中芯国际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国内半导体制造的最高水平,在制造工艺上追赶国外最先进水平的速度很快。
吴晓波:一直以来,高通都跟中芯国际等国内厂家有合作,包括现在的骁龙处理器也是合作生产。从长远来看,这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竞争力提升有什么影响?
孟樸:高通是一个半导体设计公司,并不是生产厂家,我们不直接生产芯片。高通与国内厂家合作,两边的工程师在一起协同工作了很多年,希望我们的经验能把国内的制造竞争力带动起来。
而且我们有量,可以把订单下给国内厂家,他们有了来自订单的商业驱动力,就能把这些东西给做出来,这是彼此协同发展的方向,我们也比较有信心。
吴晓波:未来到“十三五”末的时候,按照你的预想,如果5G可以实现的话,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或者是在芯片领域中会达到什么样的格局?
孟樸:你问到2020年的格局,我稍微保守一点预计,因为国家要求把2025年作为发展制造业的重要事件节点,到那时中国半导体和芯片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要显著缩小。我觉得到2030年左右,从现在起大概是15年左右的周期,凭借国家的投入和支持,众多企业一起合作、协同创新,到那时国内的集成电路生产能力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12.30,上海,预见2017·吴晓波频道年终秀如约而至,听吴老师演讲,致敬2016、发现2017。点击下方按钮,立即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