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部分项目已经结题,且以文章的形式发表。
谭晓军介绍,医院对新技术的奖励金额并不多,“更多是一个导向,让大家知道,每年都要为科室的学科建设做些事情。”
谋划糖尿病中心
学科的发展不只是带来经济上的收益,更有社会效益。
2012年,医院内一科(包括内分泌科和肾内科)一个月的总收入为200万元,现在,仅内分泌科的月收入就达300万元,这对一个县级医院来说已属可观。
谭晓军更看重的是社会效益方面,“不仅是在开平市,在方圆50公里的区域,我们掌握的患者资源都是排在前列的,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他还在谋划一个更大的计划。
“病房搞起来了,基础建设搞起来了,人才梯队搭建起来了,下一步就要把门诊中心建起来。”谭晓军介绍,
开平市中心医院目前已经建立了慢性呼吸道疾病门诊中心,以后还要做肾病中心、糖尿病中心,慢慢布局慢病管理。
他认为,做慢病管理可以给医院带来以下收益。
第一,让每一个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这一点更多是从社会效益上考量,“如果不对早期患者进行及时控制和健康指导,进入终末期,不但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伤害,更会给政府财政带来很大压力。”
第二,能让内分泌科掌握更多的医疗资源,保证病源。
第三,可以争取政府的支持。“政府层面一直在强调加强县域医院建设,慢病管理做起来以后,也是帮政府解决问题,相信可以得到政府的投入和支持。”
第四,可以积累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料,跟其他区域进行科研合作。“作为县医院,做很高大上的科研不太现实,但是有了数据,别人就会来找我们。”
近几年,开平市中心医院一直在做慢病管理中心建设,最先建立起来的是呼吸内科的呼吸道疾病的门诊中心,接下来就要做糖尿病中心。
谭晓军总结:“目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越来越到位,如果能把慢病管理的构思付诸实践,我相信这个区域在这方面的管理会越来越完善。”
“老”科室的新问题
诊疗越来越规范,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内分泌科前景应该可期。
但是,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实施,给科室带来的新挑战,患者数量开始回落,怎么办?
2014年,外出讲课的吴妙琼偶然听到新政策即将实施,于是未雨绸缪,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她说,现在这个已经不成问题,因为他们已经开发了其他渠道。
吴妙琼最近去了多个乡镇医院讲课,目的是让基层医生知道哪些患者应该看内分泌科,发现这些患者后,要让他们去开平市中心医院就诊。